音乐专业声乐教学要点和特点的把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声乐作为音乐表演的必修课,相较于其他音乐类别来说具有特殊性,所以必须从教学内容、实践、模式等多层面出发,以教学实际为导向把握其要点与特点,确保学生音乐实现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关键词:音乐专业;声乐教学;要点;特点
引言
随着课改进程愈加深入,各院校逐步增设了诸多专业,音乐表演便是其中之一。声乐作为该专业的必修和基础课程,除了具备声乐教学相应的共性外,同时具备其特殊性。例如,部分学生在声乐基础方面较为薄弱,同时就业方向显得比较广泛。教师只有明确上述特殊性,深入声乐教学把握其要点、特点,才可确保声乐人才更富职业特色。下面便从教学特殊性展开探讨,对教学要点、特点展开探析。
一、声乐教学特殊性探析
通常音乐专业在声乐教学层面具备特殊性,可从如下角度来认知。首先,就其教育目标而言,很多院校对职业性、应用性较为重视,并且具备多重属性,因此需要声乐教学多对实践、应用等特性加以关注,保证该专业学生能力契合职业需要。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多环节展开调节和完善。其次,对于学生实际来说,他们的基础显得参差不齐,教师切忌对一般院校相应的模式照搬照抄,而應以学生实际为导向做到特色培养,在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强化自身竞争力,为其后续就业以及发展夯实基础。第三,就当前声乐事业发展而言,现阶段诸如音乐院校、艺术院校以及一般院校等通常在培养方向层面侧重点存有差异,前两种多对高精尖理论或者是技能型人才加以重视,而有的院校则是重视实践能力,以复合型、基础性人才为主,从而推动声乐人才体系向着立体化发展。
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要点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层面
教学内容本质便是“教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所以对于声乐教学而言,教师不仅要对声乐对应的理论知识、演唱技能加以重视,还应侧重如下方面。首先,教师应对演唱基本功加以深层关注。由于学生在声乐基础层面水平差异较大,甚至部分学生并未受过专业训练,因此教师必须对基本功加以足够重视。同时教学时切忌一昧地求快求深,必须先以学生实际为导向拟定相匹配的学习计划,引导其按部就班展开学习,应涵盖诸如歌唱原理、如何呼吸、发声以及咬字吐字等等,秉持“由易到难”的原则展开学习。
其次则是演唱方法,学生毕业通常面临广泛的选择,因此声乐教学不应针对各类唱法展开严格划分,而应引导他们对理论知识、演唱技能等加以把握,比如如何深入呼吸并保持、怎样有效咬字吐字等均是重点。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水平、爱好以及个人气质等适当引导,让他们主攻某一唱法,同时要对别的唱法做到充分了解,确保学生可以从容地演唱多种风格。
第三则是演唱曲目,学生理应多关注经典的声乐作品,并且需要高质量地进行难度作品的演唱。此外,曲目在选择方面还应更具多元化,应涉及中西方多种曲目,有效拓展其音乐视野。教师还以适当地将民间音乐引入其中,在有效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为地方文化传承另辟蹊径。
2、教学模式层面
传统模式的声乐教学多是通过“一对一”模式开展,该方式虽然可以强化针对性,但不论是教学效率还是教师教学压力均不理想。同时,“一对一”很难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导致学生学习遭受阻碍。部分学生在声乐基础层面水平不高,伴有诸多共性问题,因此教师可利用集体形式加以解决,可以适当摒弃掉“一对一”形式。教师需要从教学时间出发来摸索契合学生的声乐教学模式,比如可利用小组模式展开教学。
教师需要明确学生间在基础、性别和性格层面的差异,根据其特点来划分音乐小组,组员数量应控制在4到6人。小组划分还应确保成员水准具备相似性,因此面对共性问题教师便可做到共同解决,进而节约教学资源并强化教学效率。此外,由于成员数量不多,对于部分个人问题教师便可借助个别辅导形式予以解决。该过程中学生不同表现可以起到借鉴与丰富的作用,从而推动学习氛围向着“赶、比、学”发展。因此,小组既是对集体模式进行了缩小化处理,也是针对“一对一”进行了扩大。同时,教师还可从小组出发进行针对任务的布置,例如可利用小组参与模式来对新作品进行分析,还可组建音乐会等等,有效强化其合作意识与能力。小组合作与声乐教学极为契合,教师理应对小组合作加以深层关注。
3、教学实践层面
音乐毕业生一般就业方向极为广泛,涵盖音乐教师、培训机构、表演人员等种类,但上述工作均对学生实践存有较高要求,而这正是当前声乐教学的薄弱环节。部分学生即便练习时发挥较好,如果公开参演则显得较为紧张;部分学生即便可以从容表演,但对于演出相应的事宜显得过于生疏,例如演出准备或者是活动组织等,上述举例均是学生实践的缺失。因此,学校层面需要补充、完善相应的实践场地与设施,例如音响设备、服饰道具等,确保场地、设施等得到有效维护。同时学校还应多与校外音乐团队或者是企业单位进行合作,适时委派学生进行实习。教师层面则应给予学生更多表演、实践机会,例如可组织校内演唱会等。教师也应做到率先垂范,自身先积极参与到演出、比赛之中,从而感染学生融于音乐活动之中。
4、师资建设层面
首先,应推动师资建设向着“双师型”层面发展,对于声乐教学而言教师不单需要做好声乐教学,还应强化舞台表演、音乐创作、活动策划等诸多实践能力。但部分教师多因任教繁重而忽视了提升自身专业修养。院校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进修的重要性,除了能讲会教外还应做到能唱会会跳。其次,则应推动“请进来”、“走进去”相融合,前者主要指学生应定期对音乐及其相关行业一线人员进行邀请,举办讲座或者是辅导,确保师生明确音乐行业现状,并就教学计划做到针对调整。“走出去”则需要委派教师于相应单位进行顶岗,从而强化教师专业素养、实践能力。
总结:总之,对于音乐专业声乐教学来说,教师若想确保声乐教学紧跟教育趋势、契合社会需要,必须明确声乐教学伴有的特异性,紧紧把握好教学要点与特点,为强化学生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洁.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欣赏环节的教学探索[J/OL].黄河之声,2018(17):107[2018-11-17]. https://doi.org/10.19340/j.cnki.hhzs.2018.17.078.
[2]黄钰洁.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艺术评鉴,2018(18):96-97.
[3]李馨瑶.新媒体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声乐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 38(08):154-155.
[4]周涵.谈“院团结合”的声乐教学改革——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系为例[J].黄河之声,2018(11):79.
[5]任丽丹. 新媒体下的声乐教学模式探研[D].扬州大学,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