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荆州市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现有的电商模式无法满足荆州农产品的发展,选择适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是荆州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目前主要的农产品电商模式
  农产品电商是指在基于互联网进行的农产品商贸活动,是互联网技术变革衍生的商业模式。目前主要有以下5种不同的农产品电商模式:
  B2C:商家到消费者的模式;农产品由经销商到消费者。
  B2B:商家到商家的模式,产品由农户到经销商。
  F2C:农场直供模式,产品由农户到消费者。
  C2F/C2B:消费者定制模式,农户根据消费者需求生产并按期配送产品给消费者。
  O2O:消费者线上买单,线下体验和消费的模式。
   二、荆州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现有模式及存在问题
  目前荆州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形式主要有:第三方平台销售、自建电商平台、社群销售等,使用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包括:B2B、B2C、F2C等模式,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不能切实理解电子商务理念
  不少企业依然认为电子商务就是开淘宝店,在电子商务经营中,浅尝辄止,不重视电子商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留不住优秀的电商人才。
  企业对自身在电子商务发展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长远规划,盲目跟风,追赶行业热点,造成处处开花,处处不行的局面。
  (二)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识不强,保护意识较弱
  荆州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识不强,尚未形成品牌竞争趋势。大多数企业没有认识到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品牌建设主动性不够,农产品品牌的保护意识也亟待加强。
  (三)缺乏农产品龙头电商企业,优势产业的示范效应集聚效应没有发挥
  荆州市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荆州缺乏品牌优、规模大、辐射力强的农产品龙头电商企业。大部分农产品电商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主要经营初级农产品;对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研發不够,导致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
  目前荆州市的湖区特色水产种养业、平原特色经作产业和山林产业三大类特色凸显,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出优势产业的示范效应集聚效应。
  (四)电商人才缺乏,急需中、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
  据调查,荆州大部分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都不能满足企业的基本人才需求。荆州地方高校培养的电商人才存在层次较低、实践能力较弱等问题,满足不了荆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急需中、高层次的实践能力强的电子商务人才。
   三、荆州市农产品电商的模式选择—O2O模式
  农产品O2O模式为荆州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带来了新的思路。在推广O2O模式时,可以结合荆州市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互联网时代,应利用大数据准确定位市场走向,根据自身的农产品特点,在农产品领域进行战略布局。
  (一)开设线下体验店,借助O2O模式进行农产品销售
  通过开设社区农产品超市等线下体验店吸引客户体验产品,并且在线下体验店推广产品,并同客户建立了紧密联系。通过建设线上平台,对农产品进行推广,搜集客户消费行为的数据,甄选客户,优化配送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建立线上社区和线下社区,使得客户逐渐接受线上消费、线下体验和消费的服务模式。
  (二)利用线上优势,带动积弱的线下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实体店从最开始的小摊贩、门店、连锁店到体验店,虽然存在形式不断改变,但实体店始终是链接客户的重要载体。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原有的实体店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形成现在积弱的局面,而O2O就是将线上优势带入线下的方式。O2O模式将线上与线下紧密融合,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优势拓宽线下业务,带动长期积弱的线下模式。
  (三)丰富O2O模式的内容,发展荆州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现有的电商模式无法满足荆州农产品的发展,现在只有立足荆州本土,结合荆州农产品的特色,探索适合荆州发展的农产品电子商务O2O模式。
  荆州市目前有三大类产业特色凸显:湖区特色水产种养业、平原特色经作产业、山林产业。依托三大特色产业,扩规模、建品牌形成产业链,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探索:
  1.农产品+可视农业:依靠互联网及现代视频技术将农作物或牲畜生长过程的模式、手段和方法呈现在公众面前。
  2.农产品+餐饮:利用餐饮业当做平台,把农产品展示、体验、消费、互动嫁接在餐饮里。
  3.农产品+网络直播:通过网络直播,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快速传播推广农产品及品牌。
  4.农产品+众筹:通过众筹平台来卖农产品,可以解决农产品的滞销问题,促进农产品品牌传播。
  5.农产品+社群:建立农产品方面如草莓爱好者、有机食品爱好者等对某一款农产品有相同需求的人组成的社群,对接相应的农产品产业。
  6.农产品+认养: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发起认养农产品的活动,消费者既获得优质产品,又能享受认养的乐趣,满足其情感需求。(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B20174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1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