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实施“让学引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语文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关键词:“课前预习”;“激趣导入”;“自学尝试”;“点拨指导”;“巩固提高”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语文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
——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语文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问题、进行情感交流、情景交融,语言交流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语文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语文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语文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语文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语文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语文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语文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具体内容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课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过程,它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教学重点、难点的管控以及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进行课前预习,我校根据本校的学生特點进行了课前预习指导,要求每个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认真做好预习笔记,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懂问题进行记录,学会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这样就可以在老师检查预习时提出问题,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而更有效的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做好“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游戏、故事、迷语、诗歌、对联等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比赛等形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从而让学生在做游戏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理解数学。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学生能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能从故事幽默风趣的言语中得到开心的一笑,能从故事的意义里获得问题并引发思考,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使学生对语文课获得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
三、组织“自学尝试”。
准备练习,这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出示尝试题,这是提出问题,也就为学生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老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先让学生思考一番,同桌的学生可以互相议论一下,如何解决尝试问题。
自学课本,这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这道题你们还不会做吧,请翻开课本看看例题是怎样做的,再想想这道题应该怎样做。”自学课本前,教师有时可提一些思考问题作指导。自学课本中,学生遇到困难可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通过自学课本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都跃跃欲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入下一步。尝试练习,这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尝试练习根据学科特点有多种形式。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信息,找准学生困难在哪里,这就为后面教师讲解提供信息,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尝试中遇到困难,可以继续阅读课本,同桌学生之间也可互相帮助。尝试练习结束后,转入下一步。
四、适时的“点拨指导”。
教师点拨的时机很重要。如果早了会影响学生的思考,晚了失去了点拨的意义,而在自己学的过程中不可以点拨,因自己学时间有限会破坏独学的环境打乱了学习的思维。这需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因此对学、组学的环节是点拨的最佳时机此时老师悄悄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能够帮助那些思维有困难学生了。这时他们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探索达到了训练思维的目的了。当他研究不出,再给以行当的点拨就能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了。在训练时也可以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可以是单独的对于有共性的问题还要一对全体进行点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从失望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中的“巩固提高”。
引导学生抓住解题要领,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回答问题规律。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性,作为反映事物变化规律的语文,它的文章亦必然有其规律性。语文上所有的字、词、句和文章等都是前人已掌握的规律,只要我们不断地去寻求和探索,就一定能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内容,总结一些学习语文的规律。在教学中“让学引思”的过程,就是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学习。使学生尽快地明白有关学习语文的思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总之,在通过上述“课前预习”、“激趣导入”、“自学尝试”、“点拨指导”、“巩固提高”几个具体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5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