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职责所在。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是帮助学生建立创业意识、了解创业选择、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学校承担了前期的主要工作,而社会也要在大学生创业初期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适当的忍耐力。二者的共同努力才可能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办好,并最终对社会有所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意义;对策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在1989年11月底12月初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开创性个性,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教科文组织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将它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从狭义上说,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求。
  二、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现了我国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创业所要做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因而创业教育必然离不开创新,必然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这是贯穿于整个现代教育过程中的特性。因此,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二)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
  我国是青年人口大国。青年就业日益成为重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社会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发挥更大作用。
  (三)创业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大学生在各类待就业人员中是基本素质最高的一类,他们的创业一般偏重于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领域,在一、二产业内创业者一般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他们在技术上与母校专业教师必然会有紧密联系,会得到技术支持和指导,另外,他们创业也不是一俩个人独立进行,而是志同道合者组成团队来完成,易于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创新。在第三产业内进行创业者,凭借他们的高素质,会在较短时间对管理方法、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等进行创新,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创业可以带动社会和谐
  社会上大量的待业人员是社会不安定的潜在因素,特别是大学生如果长期找不到工作,最易产生心理扭曲,再加经济困难,易走极端。随着创业者的增多,人们的收入逐步增加,人们在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社会公德等方面也会相应变得更加自觉,社会不安定因素减弱,极大的改善社会家庭的人际关系,带动社会和谐。
  三、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为大学生提供活动场地和经费
  创业协会主要是吸纳那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想自己创业的大学生参加。学校给予该协会必要的活动场所和一定的活动经费,并配有专门的指导教师来帮助指导协会进行建立和发展,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以创业为主题的活动,“创业协会”的目标就是围绕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培养创业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理论学习和创业实践的舞台。
  (二)开展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及早对自身职业生涯进行探索和规划
  为帮助学生更好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并找准优势发挥潜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坚持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树立生涯使用观,以未来职业选择为切入口,提早做好知识储备与相关技能培养,以期在未来更好的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三)创新教学理念与模式。
  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五)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李敏义.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M].中国高等教育,2002.
  [2]潘剑锋.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J].中国高教研究,2002,(2).
  [3]李慧波.团队精神[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4]高瑾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素养的研究.[J].太原科技.2008年.第6期.
  [5]许中华,雷育胜.大学生自主创业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5(8):33-34.
  [6]张玲,王富明.浅谈大学生自主创业[J].党史文苑,2007(22):77-78
  作者简介:陈允华(1988.4-),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56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