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后勤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深入分析了高校后勤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明晰产权关系,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核算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控风险意识;完善信息化系统,加强财务监督。
  关键词:高校后勤;内部控制;问题;对策建议
  一、引言
  自2000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我国高校后勤迅猛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的后勤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业务越来越多,因此,高校后勤加强内部控制对防范日益增长的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后勤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后勤产权不明晰,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高校后勤表面上成立了独立实体,实际上只有少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多数是高校的内部非法人单位,形成“分离不分家”模式。后勤的资产大多是与高校共用,或学校无偿拨付取得的,均属于非经营资产。学校与后勤之间资产产权界定不清晰,存在着“责、权、利”等矛盾,后勤财务管理处于学校财务管理的附属地位,不能脱离学校行政体系的干预。在现实条件下,高校后勤仍然要承担学校的公益性服务和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职责,需兼顾营利性和公益性。高校后勤经营目标所具有的双重性会影响到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高校后勤管理到底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服务最优化,或者在服务高校和追求经济效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直没有得到准确定位,这导致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2.经济责任制不到位,核算体系不完善
  高校后勤业务通常包括餐饮住宿、园林绿化、保洁环卫等众多内容,有的还包括交通运输、超市、招待所等经营业务,掌握着大量的资金资产,但是因责任划分不清晰,责任人的权利和责任不明确,经济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极易引发不正之风。自2005年以后,高校后勤改革进入了探索阶段。由于高校后勤经营实体的特殊性,现阶段,高校后勤采用的核算制度不统一,核算体系也不同,基本上同时存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膳食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等多个制度依据,并无统一的行业财务管理办法,对一些特殊的问题也不能形成统一的合理意见。
  3.从业人员素质和成本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后勤财务人员大多为社会招聘的合同员工,有的是其他岗位调剂到财务,有的是教工家属安置等,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层参差不齐,总体素质不高,综合能力偏低。再加上后勤财务人员晋升发展通道少,外出培训机会少,缺乏学习钻研财会业务的积极性,不利于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造成后勤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的现状。
  很多高校后勤实际上没有进入真正的市场竞争,管理人员缺少市场竞争观念,成本意识有待提高。高校后勤实体一直是财政补助和支持的非营利组织,因为习惯于不用担负自负盈亏的责任,所以资源使用效率低,资金使用不规范,形成了“只负责用钱,不负责效益”的固化思维,缺乏成本控制意识。事实上,因高校后勤所占用的大量资产是无偿使用的,也不计提折旧,所谓的成本是不真实的。这种非完全成本的数据信息,是难以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的。
  4.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控风险意识不强
  高校后勤虽然制定了一些内控制度,但是因缺乏严谨科学的设计,无法满足规范经济业务的需要。高校后勤财务一般能够做到最基本的会计核算控制,但对于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等内部控制活动,不够重视甚至不太了解。高校后勤部门没有法人资格,一般是配合学校完成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其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设计与实施缺乏主动性,认为内控建设是学校层面的事情。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降低后勤各种风险。因内部控制权责不明,高校后勤对内部控制建设积极性不高,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风险内控意识比较淡薄,也不知道现代企业模式下会发生怎样的风险。目前,高校后勤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缺乏了解内控相关法律法规的主动性。
  5.内控信息化程度不高,财务监督职能缺乏
  在互联网+时代,许多高校后勤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步伐较慢,如财务硬件与软件更换不及时、财务信息与学校的信息不共享、财务人员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等。由于后勤資产性质复杂,财务人员无法进行充分的参与监督,只是对报销单据进行核对和管理,完成事后监督的职能;来自内部审计的学校审计部门,因其缺乏独立性,如果没有校领导的强力支持,很难真正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外部监督主要是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高校后勤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部门也没有严格监督。很多高校后勤还没有设立内控评价机构,也未形成有效的风险控制和报告体系,存在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效果有限的现象。
  三、完善高校后勤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1.明晰产权关系,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键是明晰产权关系,界定学校的资产所有权和后勤实体的法人财产权,并使两者分离。学校应与后勤实体签订资产投资协议,学校按投入资本的额度享有所有者权益。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有利于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对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部门,如食堂、学生公寓、校园管理中心等,主要从事非营利性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就应确定优质服务和资产增值保值的财务管理目标;对于提供经营性服务的部门,如宾馆、商店、维修中心等,主要从事后勤营利性的服务工作,就应确定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2.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核算体系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高校应健全各个层次的经济责任制,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实施科学化管理。目前,高校后勤管理会计核算模式总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成立独立法人公司,自负盈亏,单独使用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和财务管理;另一种是“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纳入学校的二级核算单位,列入学校的经济管理总账中。笔者比较赞成这种“后勤一体化”管理体制,即后勤管理部门与后勤服务实体合二为一,成立新的后勤保障部门,就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向学校负总责。这种管理体制要求建立健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授权审批、分类核算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对后勤二级部门的资金、财务人员、核算都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   3.拓展高校后勤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成本管理能力
  学校要制定专门的后勤财务从业人员管理制度,从岗位设置、工作量认定、业务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学校要对高校后勤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后勤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除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和法律法规意识培训外,应更侧重于后勤财务人员思想的转变,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与市场化相关理论的学习。高校后勤社会化,必须加强成本费用管控,真实地反映后勤的经营成本。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成本控制制度,需要随时了解本单位的支出情况,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从容面对物价上涨的压力。
  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控风险意识
  高校后勤管理要以较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作保障,随着内外部情况的变化,不断修订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高校后勤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控制。后勤财务需特别注重预算控制,健全预算控制体系,灵活运用零基预算等方法编制财务预算;加大绩效评价工作力度,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重点关注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差异,找出原因并予以纠正;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落实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及对账制度,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完善后勤收支管理制度,加大收支信息公开力度,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定期财务分析制度,定期分析评价经营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高校需强化内控风险意识,确定后勤部门负责人的责任主体地位。一是建设好高校后勤部门的组织结构,强化控制、监督及内部审计等部门的功能,从制度上保证内控措施得以实现;二是运用内部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票据控制、信息公开等多种手段实现风险管控;三是对重大风险进行重点监控,针对风险高发领域,加强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的管控。
  5.完善信息化系统,加强财务监督
  大数据时代,后勤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建立完善的后勤财务信息化系统,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进行硬件、软件升级,加强后勤各项业务信息的统计分析功能,使后勤的各项信息与学校的信息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加强系统操作管控,实现内部控制的嵌入,用机控制约人工操作的随意性,以确保信息的安全和高效。
  在目前后勤財务人员实行委派制的基础上,应将后勤财务纳入学校财务系统,单独设置后勤财务科,确保财务监督的独立性。一方面,高校后勤要依法做好建账记账工作,避免账外账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财务开支审批制度,重点把握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另外,加强外部监督审计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内部控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结语
  高校后勤改革任重道远,高校后勤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意义重大,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现对后勤财务工作的全面管理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敏.强化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与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探究.国际商务财会,2018(2).
  2.殷丹薇,赵天华.我国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浅析.财经界,2018(5).
  3.余如玉.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9).(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7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