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借助思维构建诗歌理解型学习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诗歌教学是语文学习一个重要的部分,对学生语言积累和语言鉴赏有着不可缺失的作用。恰当地用好思维工具,发挥出思维工具的可视化的作用,就像为师生教学互动交流是搭建了一个好的舞台,可以借助它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帮助学生思维精准可视化,使得这个复杂而多元的对话过程变得流畅、实在,有的放失。注重主题整合学习,学生会主题整合过程中思考、分析和比较中,融会贯通,从而建构自己对主题诗一种丰富的理解。
  关键词 诗歌 思维融入 构建 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诗歌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流露,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它作为特殊的语言符号,给人以独特的视角听觉效果,有一种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节奏美和哲理美。新课程改革提倡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的转变,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建构知识”的转变。诗歌教学是语文学习一个重要的部分,对学生语言积累和语言鉴赏有着不可缺失的作用。如果学生学习继续停留在熟读背诵,零碎积累,没有形成知识网络和思维方法的状态上,他们的语言学习就不会有很大的提升,只是量的积累,无法融会贯通,无法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和语言思维。
  2思维工具应用于理解型学习课堂的理论基础
  2.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对世界的个人理解过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動建构者。所以课堂应该是学生实现自我构建过程的课堂。从学习上理解的自我建构,指的是学生听从内在的思维、感情等,按照身心发展学习规律的指引,形成独特的自我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2.2思维融入教学理论概述
  把思维工具融合语文课堂,能将学生隐形的阅读理解过程、观点整合过程以图示结构呈现出来,实现了认知过程的可视化。学生可以在这个思维可视化观照自己的语言思维哪里不通顺,可以怎么改等等,可以自主阅读,自我建构,个性化理解,从而发展自我建构的学习课堂。以思维工具中的概念图为例:概念图的定义为使用节点代表概念,使用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知识组织和表征工具。这种工具的特征包括:图示化、突出概念、突出概念之间的层次。
  3研究设计
  本文通过行动研究法,以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冼村小学五年级123人为授课对象,以人教版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的其中一首词《长相思·山一程》作为教学内容,并整合单元的主题“浓浓的思乡情”,整合成一节内容。目的是一首词作为新学内容,回顾以前积累的思乡主题诗,整合了单元的学习主题,进行教学实践。课后对听课学生进行了这首词的内容、感情、表达方法和收获等学习效果的作业检测,并收录了学生课堂上呈现出的作品,同时得到了思维训练专家的点评。
  4教学实施
  4.1教学内容分析
  思乡诗是小学诗词教学中重要古诗题材,其中《长相思》是思乡诗中乡愁写得非常好的一首词,已成经典。所以结合已学过的思乡主题诗词,继续尝试通过思维工具引导学生理解和积累思乡诗词,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很有必要。
  4.2学习者分析
  学生大多数只停留在背诵熟读的和比较浅显的理解上,没有深入去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魅力,更加没有形成一种主题诗的整体理解,学习显得很零碎,没有做到融会贯通。
  4.3教学重难点分析
  4.3.1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读词,多种方式去明诗意悟诗情。
  (2)借助思维工具去体会词的写景融叙事的抒情方法。
  4.3.2教学难点
  积累思乡诗词,感受思乡主题诗词的表达方法。
  4.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古诗词内容和诗人情感。
  (2)掌握古诗词表达情感的方法。
  (3)积累古诗词。
  技能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升自主探究、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朗读和想象,比较和讨论,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整合观点能力。
  思维目标:
  (1)在批判性思维工具的指导下,对身边语言进行批判性思考,发展学生思辨能力。
  (2)借助圆圈图回忆思乡诗词的经典意象,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拓宽思路。
  (3)借助桥形图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感知和分析,发展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4)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对诗词感知的内容,发展学生提取信息和整合观点能力。
  (5)借助概念图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借助景和事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并梳理中国古诗词诗情画意的美学特点,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5教学过程
  4.5.1谈话导入,激情思辨
  师:“山也迢迢水也迢迢,山水迢迢路遥遥,盼过昨宵又盼今朝,盼来盼去魂也销。”写得很美,有人说它是借用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你同意吗?为什么?也有人说它远远不及《长相思》的词美,你又同意吗?为什么呢?
  4.5.2吟诵问情,探索诗意
  (1)自由朗读,读通读准。
  师:经过预习,你一定读过这首词,谁来试(下转第284页)(上接第174页)试?
  (2)吟诵诗歌,整体感知。
  师:听老师的吟诵。听完后,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对这首词的感觉,你会想到什么?
  (生:把感受的词写到思维导图中心词去)
  师:小组练习吟诵后交流,为什么诗歌给你传递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并尝试在学习单上写出让你这种感觉的关键词,并说说你从这些关键词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呢。   (3)小组汇报诗意。
  预设:山一程,水一程。
  ①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②我们可用哪些词来形容?他们可能会遇到?(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
  预设:灯。
  ①是啊,夜深了,劳累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他们睡了吗?你怎么知道?
  ②为什么睡不着?为什么灯还亮着呢?
  ③是什么声音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
  预设:风一更,雪一更。
  ①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那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
  ②那将士们想听到是什么?想看到的是什么?想梦到又是什么?
  (4)重点感悟“故园无此声”。
  ①故园会有什么呢?诗人的梦里故园又是怎样的呢?
  走进诗人背景(展示詞人生平背景)。
  ②在纳兰性德的心中,美好的故园是怎样的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下来。
  4.5.3梳理思维,理解写法
  (1)抒情问心。
  师: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长相思》读到这里你读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生在原来基础上,把思维导图中感悟到的中心词再说出来,由老师归纳到黑板上: 孤独、寂寞、凄美、思念等)
  (2)小组讨论。
  师:词人这样的心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在在上一环节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思考后并尝试进行小组讨论:词人表达感情的方法是什么?)
  (3)梳理写法。
  借助概念图的梳理写景融叙事来抒情的表达方式。
  (生汇报自己的方法是从诗中景物和诗中想到的事情去知道,师相机板书)
  4.5.4主题升华,思乡归纳
  (1)复习所学过的思乡诗。
  师: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关于思乡诗词你还想到哪些?
  (生在与师思乡的抒情表达互动中,完善思乡的圆圈图)
  (2)小结写乡愁的经典诗句和经典意象。
  师:因为梦不成,李白在《静夜思》说?
  师:那明月寄托的是对家乡的( ),那春风是承载的是对故乡( )心愿,那种声是对( )的抚慰,那茱萸是每逢佳节( )的信物,那家书是对家乡亲人( )的思念。
  (生在与师思乡的抒情表达互动中,完善桥形图)
  5案例反思
  在《长相思》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不管是教学思路环节:是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对学生有什么意义生成,还是板书设计,还是最后一个环节的概念图完善梳理,都恰当地用好思维工具,发挥出思维工具的可视化的作用,就像为师生教学互动交流是搭建了一个好的舞台,可以借助它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帮助学生思维精准可视化,使得这个复杂而多元的对话过程变得流畅、实在,有的放失。学生就在这个舞台对话中,实现自我构建,构建他的理解,他的观点。
  《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中提出观点:“问题和概念只有全部被展示而不是单独孤立地被提出时,学生才能最投入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美)布鲁克斯(Brooks,J.G),(美)布鲁克斯(Brooks,M.G).构建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范玮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 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中国电信教育,2012(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9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