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自主学习”理念的信息技术课程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建构起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框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夯实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激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创意、能力,让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发展;课程实践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由外部力量模塑而成的,而是由内而生的、自然生长的过程,教学即生长。立足于让学生“生命成长”的视角,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建构起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框架,引导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只有帮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实践,信息技术教学才能真正发生,教师也才能真正地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
  一、基于现实学情,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教所要求的是让学。”所谓“让学”,即是要改变学生的“被学”状态,释放学生内在的学习激情,唤醒每个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也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学情灵活调整学习内容。
  例如,在三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从网络上下载资料比较感兴趣,可部分学生不会下载,不懂得下载的保存路径。基于此,笔者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切入备课,将后续课程知识“下载和安装软件”“下载和播放音视频文件”等调至课堂开始阶段,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任务驱动,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任务驱动”,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任务引导学生展開自主、生成性学习。“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操作范式,具有“真实”和“挑战”两大特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操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展开小组合作。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设计任务,要考虑所设计任务的可接受性、可操作性、合理性。
  三、强化创造意向,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素养
  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技术性、操作性很强,正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向。创造性意向主要包括儿童的创造潜质、创造心理、创造动机等方面。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凸显个性的创意软件,革新自己的学习、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创客。如果学生经历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却依然缺乏创意,那么就可以断言,教师对其自主学习素养的培养是失败的。
  例如,教学苏科版四年级《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初识‘WPS演示’”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龟兔赛跑的“半成品”,即在一个文件夹内放置了许多素材,包含背景图片、乌龟图案、兔子图案、文字介绍等。上课时,我让学生根据教材的提示和背景故事,自主设计Flash,生成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别样的精彩。这说明,学生只有将自己的创造技术与自己的精神世界联结起来,才能凸显创意。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育的目标,是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我能学”。为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视角出发,积极“让学”,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张扬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
   (责任编辑:吴延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14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