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与阅读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如何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文章从核心素养的涵义出发,分析了当前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张秀容,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西片教育指导中心教研员,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广东 广州 511495)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2-0043-02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教学,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当思考与探究的课题。
何谓核心素养?即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有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青少年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详细界定。具体到语文学科,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即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
一、小学高年段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认知特点
小学高年段学生主要是指小学四到六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识字量比较充足,拥有一定的阅读技巧与阅读能力,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体验上更加丰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根据高年段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从当前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多数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代替学生进行文本的解读,以一种模式化、程序化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阅读学习失去兴趣。同时,由于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还把握不深,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也就很少专门针对语文核心素养来设计,这也使得语文阅读教学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策略
1. 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师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把握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紧紧围绕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当前,不少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常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三维目标,而在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完全可以将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相结合,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过程与方法的运用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等。
2. 鼓励学生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审美能力。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都是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审美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取批注式阅读法,即一边阅读,一边对文本进行批注。学生可以将文本中的好词佳句圈出来,也可以把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内容划出来,还可以在文本空白处写上自己阅读的感受与思考,这就可以达到让学生将读写初步结合起来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细细咀嚼与品读,注意文本的语言风格与结构,学习文本的写作手法,在感受文本魅力的同时,模仿文本练习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以《祖父的园子》一文为例,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童年的美好时光,语言优美灵动,文中作者的年纪与学生们的年纪也相仿,很容易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适合学生仿写。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做批注,将自己认为写得好、吸引人的地方做标记,阅读时有什么感悟与想法也可以记录下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细细品读文本的语言,体味作者遣词造句方面的特色,学习文本的写作风格与写作手法。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萧红写一篇《爷爷/外公/奶奶/外婆家的××》,要求他们在语言的生动与情感的表达上多加注意。在读写结合的长期浸润下,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审美能力必能得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将慢慢养成。
3. 创设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代替学生来解读文本,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不会主动思考与探究,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极为不利。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就要改变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可以在文本阅读前创设一些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与探究,从而让他们主动思考,提高其语文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语文课堂上给已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高年级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自主阅读,不能完全包办,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与空间,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思考。
4. 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挖掘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阅读方式有很多种,有泛读、朗读、精读、默读等,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来进行文本的解读。如在文本精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从文本的结构、遣词造句、修辞方式等方面进行品读,同时把握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让学生通过品读,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得到情感的陶冶,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的来说,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培养,也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思考,从阅读教学实践入手,寻找适合学生情况的最佳阅读教学策略,从设计阅读目标、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阅读情感等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阅读教学效果,增加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琦.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思考与实践[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8,(Z2):149-150.
[2] 王冬华.DS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高年段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8.
[3] 夏雪娟.绘图学文 个性阅读——小学语文高年段“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8,(9):91-92.
[4] 吴洁敏.利用翻转课堂提高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7,(5):184.
责任编辑 俞 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1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