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氓》的教学设计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三个视角来优化教学策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前言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相应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要反思三个关系:目标与内容的关系,目标与方法的关系,内容与方法的关系。阅读学习目标应该指向学生,体现语文本质,这样才能产生指向高级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从而让学生掌握反映学科本质的、最有价值的理论、思想、核心概念、技能、策略、方法和情感价值观等。《氓》这篇课文怎样优化教学设计才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学生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0108-01
1.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氓》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氓》是《诗经》中的重要作品。这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恋爱悲剧。学习这首叙事诗,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品的音乐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为今后的诗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此特点,确定了本课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2、学生能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3、学生能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4、学生能自主学习,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认知性诵读、理解性诵读、评价性诵读,学生能全面地分析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理解古代女子形象,分析婚姻悲剧的原因,感受古代女子身上可贵的抗争精神。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应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生能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的原因”,教学难点是“学生能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根据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要采用认知性诵读、理解性诵读、评价性诵读等方法反复进行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进入诗境,感受人物,挖掘作品丰富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3.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在诵读的基础上,问题和讨论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些教学方法的妥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梳理清楚文意之后,应该精心设计核心问题,深化同学们对于课文的理解,這些关键问题,不仅可以加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更全面地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例如,第一个问题可以设置为:“为何女子会嫁给氓?”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的把握,可以引导学生勾画出以下文本内容:首先,诗歌末尾提到了女子和男子是青梅竹马;其次,开头时描写了男子“蚩蚩”,样貌忠厚老实;最后,诗歌中还提到了女子的嫁妆。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同学们对于诗歌文本的细读,而不会流于表面。接着,可以再设置一个问题:“文中的‘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遂’是实现了什么愿望?”而后引导学生思考:“氓为何变心?”由此顺利成章地引起同学们的讨论,并找到答案。最后,要处理好“比兴手法”这个教学难点。比兴手法是《氓》里面很重要的内容,但是比兴手法较为抽象,学生要对其把握具有一定的难度。
面对手法的赏析问题,可以以巧妙的设问来引导学生们进行理解和赏析。如,可以先引导同学们思考:“故事是不是有突然中断的地方?”从较为简单的问题入手,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接着问:“为什么文中要突然加入这些比兴的句子?”引起学生的思考后再进一步设问:“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真的只是讲桑树吗?”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设问方式,引导学生们思考而后赏析“比兴手法具体的艺术效果”。这样,通过巧妙的设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渐加深思考,在自主探究问题的同时,将课堂还给学生。本来对学生来说赏析起来具有一定难度的“比兴手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以上教学设计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优化教学策略时反思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习目标指向学生,从学生的基础、兴趣、需求和问题出发,提出和阐释学习目标。因此对学生已有经验水平的把握是建立深度学习目标的基点和出发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当然本次制定的教学策略还有继续优化的空间,比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还有课堂是需要对话的,还应该留出等待时间,恰到好处地提供给学生们提问题的时机。吾生也有涯,而“淬人”也无涯。教师是一个设计师,只有精心地设计每一节课,才能实现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终极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02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