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有效的師幼互动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能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促进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本文从活动环境、幼儿主体性、支持幼儿、语言互动、适宜评价几方面分析师幼互动,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活动;师幼互动;策略
  美术教育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情趣,而且对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师幼互动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发生的具有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互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积极有效的互动能够提高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发展思维、树立幼儿自信心。但在美术活动中,一味强调幼儿的自主发展、创作,作品的效果与幼儿获得的发展往往不如人意。教师要履行教育者的职责,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满足教学活动和孩子的需要。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师幼活动
  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纲要》也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绪。”教育首先是一种关系,一种相互交流的可能性空间。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
  1.创设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
  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促进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心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影响较大、较直接。因此,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平等、融洽、和谐的心理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教学活动中,不管幼儿的作品如何,教师都要给予耐心的指导、适当的肯定。第二,教师支持幼儿自己特有的喜好。第三,教师要充分信任孩子,为其提供充分的机会,尊重幼儿自发的、具有个性的美术表现和创造。
  2.给幼儿创设一个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如果能够生动、形象,教具、学具丰富,则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幼儿主体性,激发幼儿最大的学习兴趣。第一,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欣赏的机会。第二,创设适宜的环境增进师幼互动。第三,创设宽松的空间和投放丰富的材料给予幼儿创造的基础。
  二、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每名幼儿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教育要尊重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如在绘画熊猫时,由于本地没有真的熊猫,于是教师便运用玩具熊猫丰富幼儿的认识,并绘画了不同情景、不同动态的熊猫图让幼儿欣赏。结果,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了主体性,教师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另外,通过开展开放式的美术活动,能让孩子更乐于想象和创造。开放式的美术活动以幼儿创作为主,要求他们相信和展现自我。教师只在原则处加以引导,让幼儿自主地认识事物。幼儿成为教育主体后,不再追求整齐划一的规则和规范,内容在表现的形式上更加丰富,给予幼儿的自由探索和想象的空间也更加开阔。比如在手工活动中,当幼儿把手里的纸当作食材时,他们可以自由地想象“这是面条还是西红柿?这些我都爱吃。”感受心理的满足和创造的快乐。
  三、允许幼儿大胆尝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美术活动离不开想象和创造,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当孩子们借助美术活动进行表现和探索的时候,教师要对幼儿的不同表现手法给予肯定。如幼儿把各种各样的颜色涂在一起;把用来画画的纸张叠成小飞机……幼儿各种各样的好奇心都是基于他们对事物认知的兴趣。即使有很多问题在教师看来很简单,甚至是荒诞离奇的,教师也应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使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并给予帮助和指导。
  四、创设条件,与幼儿进行语言互动
  幼儿间的相互交往是建立在其语言交流的基础上的。作为幼教工作者,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条件和环境。
  1.运用形象性的语言——开启想象之门
  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有形、有声、有色、有动感的语言才能唤起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幼儿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创造直观形象,特别在讲解和示范的时候语言的形象化和儿童化。如在中班绘画《柳叶飘飘》活动中,教师用抒情、轻柔的语调跟孩子说:“温暖的春天到来了,树木都穿上了绿衣裳,看,柳树姑娘也换上了新装,小朋友说说柳树姑娘她的衣服像什么?”让孩子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像小船、像尖刀、像绳带……通过想象让幼儿梳理以往的经验,更形象直观的了解柳树叶子的基本形态,这样幼儿画起画来自然轻松愉快。
  2.有效提问——活跃思维,启发思考
  幼儿教师在美术活动中,有效的提问应紧紧围绕目标,根据目标精心设计,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美术《金鱼》活动中,一教师是这样引导孩子理解“五颜六色”这个词语的:
  师:看,这只金鱼和其他金鱼是否不同?幼:是。师:这只金鱼身上是否有很多颜色?幼:是。师:小朋友们知道吗?有很多颜色,可以用“五颜六色”这个词来形容。幼:点头。(一脸懵懂)
  上面的活动,教师主要采用了封闭式的提问方法,它制约了幼儿的思维发展,让幼儿对“五颜六色”的认识只停留在浅面。针对上述活动,教师如果采用开放式的提问就能给幼儿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如:“看,为什么这只孔雀和其他孔雀不同呢?”教师这样问,孩子的答案就会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符合幼儿发展的开放性的问题,以促进幼儿的积极思维,从而可以主动探究。
  3.有效回应——促进互动
  瑞吉欧对教师与幼儿的互动的认识是:“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是一种抛球——接球的过程。”每个幼儿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在幼儿互动中教师不仅仅是问题的提出者、建议者、陈述者、调解者,同时是儿童问题的接受者、倾听者和反馈着。教师在设计互动方案前要全方位考虑幼儿在教师抛出问题后将会出现的各种的可能反应,并据此思考面对幼儿的各种反应,自己应该如何回应才会更积极有效。
  五、适宜的评价,激发幼儿创造愿望
  过去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的方式是比较单一、局限的,以教师的示范和任务要求来作为标准,忽略了幼儿年龄阶段对于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手法以及幼儿的个性和创造。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师作为幼儿行为的支持者、引导者,中肯、积极的评价尤为重要。
  1.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与多元化,此外还要考虑到幼儿之间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教师要避免用统一标准来评价不同的幼儿。如在《可爱的小兔子》这一幅画,不同孩子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有的善于观察,美术功底较强,有的可能画面单一,色彩单调,教师如果只用同一标准评判,孩子在活动中的个别因素、发展水平等原因会被忽视。只有善于发现幼儿的特点,才能够帮助幼儿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2.评价要伴随活动的全过程
  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关注的更多是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幼儿活动过程的评价。《纲要》中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在过程中评价能给予幼儿恰当、适时点拨,幼儿的灵感及创作的欲望会进一步激发,如绘画《海底旅行》,由于孩子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在作画时,有些幼儿只画了轮船,上面有人坐着在海上旅行。有些幼儿不知道要画什么。这时候,教师及时评价富有其他幼儿具有特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品,这样可以开拓其他幼儿的思维,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
  总之,在美术活动中,良好的师幼互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在美术活动中开展师幼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激励幼儿,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增强幼儿的自信。
  参考文献:
  [1]刘晓红.师幼互动方法与实践[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2]陈铁桥.儿童画教程[M].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2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