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耕地建植多年生人工混播草地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非耕地进行多年生人工混播草地的建植,主要是通过围栏、翻耕及封育等方式在非耕地上种植相关植物,从而提高草地的生产量,降低自然灾害对周围土地及生产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人工混播草地种植技术的相关内容,并对非耕地建植多年生人工混播草地技术进行总结。
  关键词:非耕地建植;人工混播草地;建植技术
  一、人工混播草地概述
  (一)人工混播草地的概念
  人工混播草地,是指以人工的方式,将2种或是2种以上的草种进行混合种植的草坪。混合草种一般包括主要草种和保护草种。其中,保护草种是指发芽迅速、生长较快的草种,如多年生黑麦;保护草种的主要作用是为主要草种提供保护——遮阴的环境及抑制杂草的生长。
  (二)人工混播草地的特点
  (1)成坪速度快;(2)促进草坪寿命的延长;(3)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混播草地可适应差异较大的环境条件[1];(4)相较于单一品种的草地来说,混播草地具有更强的抗逆和抗病能力。
  (三)人工混播草地的选种要求
  (1)选种时应综合考虑环境、土壤、品种间的竞争力以及对环境的养护、管理要求等,从而合理选择草种;(2)所选择草种的颜色应一致,从而确保混播草地的观赏性[2];(3)所选择的草种的叶片质地应确保相适应,如将高羊茅和早熟禾进行混播时,应选择质地较细的高羊茅和中等质地的早熟禾,这样才能避免草地显得粗糙;(4)应选择抗病性强、耐心性好的草种;(5)注意侵占性较强的草种,如多年生黑麦草与早熟禾进行混播时,其侵占性不超过20%,而当其与高羊茅进行混播时,其侵占性可高达50%。
  二、非耕地建植多年生人工混播草地技术
  人工混播草地是一种特殊的农业用地,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人工混播草地数量在逐渐增加,其不仅能防风固沙,对生态环境友好,而且能缓解温室效应,调节小气候,具有良好的环保作用。
  (一)草种的选择
  草种的选择是建植人工混播草地的第一步,在选择非耕地多年生草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草种应以多年生草为主,应采用至少2种以上的多年生草种进行混播;(2)一般选择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的草种,这类草种耐贫瘠、干旱,生物量大,并且在植被被破坏后恢复力快;(3)所选择草种的生物学特性应与非耕地地区自然条件相适应;
  (4)混播草种时,可选择不同的搭配方法,如多年生上繁草和下繁草进行搭配、豆科牧草与禾本科进行搭配;(5)优先选择抗逆、抗病能力较强的草种,并积极培育蓄水保土能力较好的草地。
  (二)整地
  在非耕地建植多年生人工混播草地的过程中,整地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整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清理地面。地面清理主要是用除草剂清除杂草,一般选用克无踪,这是一种广谱触杀性的速效除草剂,用药后两三天杂草就会完全死亡。地面石块的清除一般是通过人工用手捡走的方式,这些石块可用于填补土坑或是集中堆积于某一个指定的地点。另外,对于一些长得比较高大、茂盛的草本植物,翻耕前也应及時清除。其次,翻耕。翻耕的时期和深度对垦地质量有极大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应注意选取恰当的时期和深度进行翻耕。一般夏季是较为适宜的翻耕时期,主要原因在于夏季温度高,可促进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从而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翻耕深度应根据实际的土壤情况而决定,一般为20~30 cm。再次,施底肥。并不是所有非耕地的土地都要施底肥。一般当土地原来的植被较为稀疏,并且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时,应对建植多年生人工混播草地的区域施加底肥。一般选用农家肥或是氮磷钾复合肥,底肥施加量应根据人工混播草地的面积以及土地原来植被的生长情况、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来决定。施底肥之前,应对其进行腐熟发酵处理,从而确保杀死土壤中的虫卵及杂草种子。施肥后,应及时翻地,在确保肥料完全翻入土层中后再进行耙地、开沟。开沟主要是为了方便播种后对人工混播草地进行灌水、排水,一般要挖一两条背沟及若干条位于土地中的水沟,从而确保在干旱时灌水、在洪涝季节排水。最后,地面整细。正式播种之前,还应对非耕地地面进行整细,主要是将翻耕后的土地耙平、耙细。多年生草种一般较小且发芽缓慢,并且新生的幼芽极易被侵害。当人工混播草地土壤中的土块较大时,草种在播种后不能与土壤进行紧密接触,这样一来不但草种不易发芽,而且发芽后还会有被土块压死的危险,因此播种前对土地进行精细整理是很有必要的。
  (三)播种
  播种是进行非耕地建植多年生人工混播草地的关键环节,相关人员应合理确定草种的播种时期、播种量及播种深度,并采取恰当的播种方法进行播种。多年生草种的适宜播种时期一般在春季和秋季,即春播和秋播,其中土壤温度是影响草种播种时期的关键因素。当土壤温度达到草种发芽的最低温度时,即可开始播种。对于一些温度和水分条件都较好的非耕地地区,春季和秋季都可以进行播种,但秋季更适宜。而对于一些海拔较高的非耕地地区,可在夏季进行播种,但应避开在夏季和秋季相交的伏旱期播种。草种的播种量和播种深度对草种的存活和生长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多年生草种的播种量应根据非耕地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定,如非耕地地区的海拔、坡度及地质条件等。多年生草种的播种深度则应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而定,切忌过深或是过浅[3]。当多年生草种的播种深度过深时,草种的幼芽无法破土而出;当多年生草种的播种深度过浅时,草种会由于土壤表层中的水分不够而不萌芽,即使萌芽也不能稳固地扎根在土壤中。因此,播种人员应严格控制混合草中的播种深度,一般为2~3 cm。在播种方法的选择上,现阶段常用的播种方法为条播或是撒播,而对于大面积的播种,撒播是最适宜的方法,其不但能使得播种更均匀,而且能促进草种出苗。播种后应及时进行镇压,多年生草种较小,播种后应及时用石磙或是无缝钢管滚进行镇压,从而确保其与土壤紧密接触,更好地发芽、生长。
  (四)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播种后不可或缺的环节,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清除土层表面形成板结的部分
  在多年生草种播种后至萌芽前的这段时期,土壤表层通常会由于一些原因(如播种后下大雨、人工混播草地建在低洼处或是在草种萌芽前灌水等)而形成板结,板结的形成不仅会抑制草种的萌芽,而且会导致缺苗现象的出现。因此,相关人员应及时清除土壤表层形成板结的部分。一般可采用短齿耙锄地或是用圆形镇压器破除的方式进行清除,后者在实际中比较常见,主要是由于其能在不翻动土壤表层的情况下刺激土壤表层的板结部分,而且也不会损害草种。
  2.及时清除杂草
  清除杂草也是田间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现阶段常用的除草方法有人工除草和除草剂除草2种。对于一些面积较小的人工混播草地,可采用人工除草的方法,但应根据多年生草的生长情况来正确除草。如在多年生草分蘖之前,应采取浅锄的方式;在多年生草分蘖的旺盛时期,由于此时草种根系已经深深地扎到土壤中,因此需采用深锄或是直接拔掉杂草的方法。对于除草剂除草,尤其是化学除草剂,应谨慎使用。
  3.追肥
  追肥主要是满足多年生草种不同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需求,追肥一般选取化肥,也可采用经过腐熟发酵处理的有机肥,追肥应选在恰当的时间进行。在多年生草分蘖前,应进行一次追肥,这一时期应施加氮肥,从而促进分蘖的发生;在多年生草收获前,可施加氮磷钾复合肥,从而促进多年生草种的再生。此外,应合理使用肥料,并注意其用量和次数:肥料的用量和次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般一年应施肥三四次(除了整地时施一次底肥之外,3—4月1次、6—7月1次、10—11月1次),常规的肥料用量应根据多年生人工种植草地的面积等确定,并合理确定肥料中氨、氮、磷、钾等元素的比例。
  4.浇水
  充足的水分是确保多年生草種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播种后,应每天人工浇水一两次,而生长季节的浇水时间和次数根据非耕地实际的旱情来决定。一般在第2年3—4月应进行春灌,并且浇灌要透彻,从而保证新草的成活及正常发芽、生长。而在伏旱时期,由于气温较高,并且数十天不降雨,因此应适当增加灌溉次数。
  5.烧荒
  烧荒一般在第2年3月进行,从而烧掉一些杂草的种子和有害病虫。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需求量日益增加,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在新形势下,合理使用非耕地,对非耕地建植人工混播草地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非耕地上进行人工混播草地建植的步骤同在耕地上人工混播草地建植的步骤大同小异,但由于非耕地一般是一些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建设用地及没有利用的地,因此,在非耕地上建植人工混播草地的难度较大,整地环节花费时间较耕地多,并且后期的管理和养护更加繁杂。所以,建植人员应根据非耕地的土质及环境等实际情况,综合多个方面的因素合理进行建植,建植后还应及时做好管理、养护工作,从而发挥人工混播草地的效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利用非耕地。
  参考文献:
  [1]刘敏,龚吉蕊,王忆慧,等.豆禾混播建植人工草地对牧草产量和草质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6(1):179-185.
  [2]李长波.苜蓿与鸭茅混播草地建植第二年前期生长特征与第一茬产量分析[J].农村科技,2016(2):64-66.
  [3]廖建军,熊康宁,池永宽,等.多年生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及其在石漠化治理中的应用[J].家畜生态学报,2017(12):62-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7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