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科目是一门逻辑性、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导致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堂不感兴趣,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数学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是老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学习兴趣。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探讨对象,并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一、改进师生关系,提高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是以老师为主体,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老师在学生的眼中是具有威严性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挑战老师的权威,也就无法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应该处以平等的地位,老师应该坚持平等、公平的原则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流,让学生不再害怕老师,从而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对于老师提出来的各种问题也能积极的进行回答,还可以针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各种疑问,这样数学教学就不再是老师单方面的讲解,而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完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充分发挥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其次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上改进教学评价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老师过多的关注学生的成绩,对学生日常的表现没有进行评价,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关注,例如在课堂上当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或者是做对题的时候,老师就应该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老师应该更加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及时的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语言,一个赞扬的眼神都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可以在课堂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最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的需求。每个小学生的生长环境、性格、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是不同的,如果老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可能无法达到有效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和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每个阶层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都能够得到提高。
  二、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科目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科目,小学生由于年级小,各方面发展不成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很容易对数学丧失学习兴趣,不愿意去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首先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中创建情景,激发小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可以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鼓励学生发言或者回答问题的期间,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对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老师创建的问题情景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其次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不应该遏制学生的好奇心,而是充分发挥学生好奇心的优势,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把它们发挥在数学学习中。在数学教学之前,老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是提出一些問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感兴趣,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教学。
  例如小学数学中是需要学习算盘的,老师可以先让小学生进行提问“大家都见过算盘吗?知道这是怎们用的吗?”类似这些问题,小学生就会对老师提问的问题进行回答,同时也会对算盘的用法产生疑问,算盘和数学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这样在后来的学习中,学生才会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并主动参与老师的教学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提高自己对算盘的认知水平。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外活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数学教学中如果只靠老师的讲解,学生难免会觉得没有意识,枯燥乏味,对数学学习没有积极性,但是如果老师利用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感官体验,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的关系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并且让学生利用手中的这些图形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或者是长方体,刚开始学生可能找不到头绪,不能有效的制作,这时老师就可以拿出一个立体图形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找出二者之间的关联,然后再进行制作,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学生提出来的各种疑问,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来。当活动完成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制作,就会发现正方体是6个面的,是由6个一模一样的正方形组成的,从而通过举一反三,对长方形与长方体、三角形与三角体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更好的发现,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由于年级下,逻辑思维能力不高,且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兴趣不高,没有积极性。因此数学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傅行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66.
  [2]郭淑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65.
  [3]王振一.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J].甘肃教育,2018(17):62.
  [4]段洪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N].云南经济日报,2018-06-25(003).
  作者简介:刘平(1967.04-),女,研究方向:小学数学,大学本科;中教一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7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