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韩语口语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分析研究韩语口语能力的教育现状入手,提出矛盾,将现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逐渐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着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的韩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和实际交际能力,能够从事适应生产、服务、贸易、教育等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就业 韩国语口语能力 教学方法
【课题】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高校日韩语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号16Q150 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TP368.1-4;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102-02
引言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伴随着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作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工具——韩语的学习与教育,在我国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这股“韩流热风”全国许多高校开设了韩国语专业,使得韩国语专业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而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如何培养这些学生使他们平稳就业,成为我们需要迫切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根据韩语专业学生零起点的现状以及语言教学的规律特点,结合本校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就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为重点进行探讨。
1.韩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生源问题
目前,各高校学生的口语能力水平普遍不高。特别是高等教育实施扩招后,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韩语词汇量不足,直接导致在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的学习受到限制。而且中国学生性格普遍内向,担心开口出错,不敢开口。久而久之口语能力得不到提高。其次是心理因素,中国人受儒教思想影响很深,性格内敛。大部分学生害怕出错,不敢开口。久而久之,丧失了韩语口语表达能力。
1.2语言文化差异
首先母语影响和文化差异是影响韩语教学的主要因素。中韩两国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情况存在差异,词汇、语音、语法以及国民的思考方式等都存在很大差异。这将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的产生。
1.3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韩语教学大纲重韩语理论轻实践技能,甚至没有指定具体的实践技能大纲。课程设置重复,教材选择不合理,实用性差,韩国语实践课程严重不足,选修课少,必修课多。特别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课程的学时严重不足。学生口语练习机会少,这直接影响学生们口语能力的提高,导致毕业后就业困难。
1.4教学方法不得当
大部分院校教师还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课本为主,通过阅读课文给学生讲解生词和语法,与学生活动机会少,课堂气氛枯燥无趣,很难使学生们产生对韩语学习的兴趣,限制了学生们韩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口语教学成为高校韩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1.5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
高校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所需人才,所以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拓展对即将面临就业的学生来说作用非同凡响。但是由于韩语是小语种,学校对其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拓展上重视不足。大多数实习点形同虚设,学生难以在那里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
2.改善韩语口语教学的方案
2.1改善课程设置
口语教学同其他教学有很大不同,因其涵盖的个体性、生理性及习惯性的不同带来了韩语口语课程设置改善的必要。
关于课程设置的个体性
从韩语专业核心课程来看基础韩国语、高级韩国语、韩国语报刊选读、韩国语视听、韩国语口语、韩国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韩国语理论、语言学概论、主要韩国文學史及文学作品选读等,在课程设置当中必须严格做好课程设置工作,突出学生的个体性和课程自身的个体性。可以利用心理学MBTI性格分析理论科学、准确划分学生性格类型,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尤其是口语实际的表现,这样就可以达到准确定位、因人而异、突出个性化来制定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的侧重,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关于课程设置的生理性
语言是深受授课对象的生理影响的一项技能,所以在韩语口语课程设计时需要确立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尊重学生因个人生理条件的不同带来的口语学习上的差距。这里所说的差距包括主要两个方面:一个是擅于口语表达的授课对象在适应各类口语课程方案时几乎都可以做到随心所欲、按部就班;另一方面对于口语表达从自身生理角度有一定不足的授课对象来说,需要我们在课程设计的时候考虑到这一点,充分照顾到这部分学生的接受实际,不能完全一味按照一般要求来执行教学计划,需要针对特定授课对象实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要求。
关于课程设置的习惯性
目前国内各高校正在进行多种样式的改革,不免会对原有形成的旧式教学方法、理念、习惯造成冲击。就如外语教学中提倡的“听说读写译”,这几个环节究竟怎样进行顺序排列才能够更有效提高教育对象的韩语口语能力,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经验,也正因为这些历史经验容易让我们形成对原有课程设置的习惯性依赖、对新理论、新方法的潜意识排斥。所以,对于课程设置的习惯性,我们应该采用兼容并蓄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原有课程设置中被证明了是有效、有益的课程设计环节,另一方面也要大胆去除不合理、过时甚至是影响新时代背景下韩语口语能力提高的课程设置,将破与立有机结合起来。
2.2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在外语口语的学习中影响学生们开口说话的因素很多,心理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所以如何帮助学生们克服焦虑心理、害羞心理、自卑心理等,是我们值得长期深思的一个问题。想要彻底克服这种心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在学生们入学的时候就应该给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平时多和内向的学生们谈心,逐渐打破他们的思想防线,更好的组织教学。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也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要不断激励、表扬、肯定学生的成果,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自信心。 2.3调整韩语口语教学质量的考核办法
教学质量的考核办法不仅仅是表现在“优良中差”的分数上,更重要的是应该体现出真实的教学质量和对受教育者培养的实效性。以往的教学质量考核也包括韩语口语教学的考核大多还是依照分数、等级来确定,这难免造成考核方式单一、无法真实反映考核质量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教学过程没有突出学生的个性主体、依旧侧重理论而忽视口语实践能力的多面性现实,从而采用了比较简单的一刀切的统一标准来进行考核。但是,伴随着市场需要的多样化、具体化,原有单一的韩语口语教学设置需要调整,与此相适应的便是韩语口语考核方式的调整与改变,对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考核体系中需要纳入多元化因素。单一的评价考核体制职能翻译某一个局部的情况,而用在就业需要上的韩语口语技能是多方面的,因此应该从语言组织的和理性与否、口语表达时的得体与否、甚至可以将肢体语言表述得体与否纳入进来,这样基本可以还原了日常口语表述的原境,从而让考核的结果更为客观。
第二,考核体系中需要纳入多角度的互动因素。因为语言能力的特殊性、实际运用场景的多面性,因此在考核的时候可以考虑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试题之间、学生与随机问题之间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实现多角度互动考核,让韩语口语考核更具科学性。
第三,考核体系中需要体现出内容的真实性因素。在进行韩语口语考核内容的时候,尽量以真实的口语测试材料为主,尽量不要虚构,所挑选的题目应当与实际相结合,不能有失去根据的臆想材料,只有用真实的内容、题目才具有考核的客观性、真实性,考核应当具有还原真实语境、职场语境的真实性因素,如果失去了真实性,就是去了考核的原有意义。
总之,韩语口语教学包括诸多环节,需要认真处理好各环节才能更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口语教学的结构性改革,加快韩语口语教学的合理化发展。
3.就业导向性对韩语口语教学方法改善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因此作为人才供给侧,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体系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在高校中的体现。因此,细化到韩语口语教学来说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和改革。这种调整需要一个依据和抓手,那么就业需要恰好是最合适的依据和抓手。因为就业导向代表着市场需要、社会发展方向、社会总体诉求和专业建设方向,只有适应就业导向才有活力、有未来。就业的导向性对口语教学方法的具体影响体现在:
首先,就业市场對韩语口语教学具有引导作用
韩语口语教学不能刻板按照教材和计划授课,更应该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怎样的岗位,需要侧重何种领域的韩语口语训练等等,这些都是面对市场需要而设定的学习内容,如果失去了市场需要的引导,那么口语训练又将是重复着盲目的训练,这种盲目的韩语口语课程是要不得的。
第二,就业导向是突出韩语口语教学特色的根据
我们进行韩语口语教学的时候,侧重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学生侧重哪方面口语能力、口语能力使用效能具体表现和评价机制等等都需要有就业需要来决定。在进行口语教学训练的时候,我们如果开发学生潜能、如何设计训练板块、多元化因素如何协调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就业需要的指导下进行,没有导向的盲目设置只能让韩语口语教学失去方向,走入迷茫。
总之,目前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韩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在专业理论知识上不断丰富夯实自己,作为交际能力的口语水平更应当放在突出的能力训练位置。本文探讨了在韩语口语教学方法改善的一些看法,讨论了包括学生心理、社会状况、就业导向、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增加毕业生融入社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邱博.《外语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吉林美术出版社.2017.6
[2]余木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