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分析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为工程教育改革新模式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自2000年被创立至今,系统地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十二条标准,为我国工程毕业生的能力提高提供了一个相对具体的目标,本文着重进行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CDIO 工程教育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TB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07-02
  一、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高等工科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知识学习轻创新开拓等问题,CDIO教育模式的引进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有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2010年荣获“戈登奖”,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被引进到中国工科院校当中[1]。
  从2005年起,汕头大学工学院首先开始进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推广,2006年,汕头大学成为首个中国高校CDIO成员,自此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学院陆续加入这一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为目标,吸收世界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最终建立符合国际要求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
  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内容及基本特点
  CDIO工程教育模式作为新兴的教育模式,教师首先要掌握其核心内容:即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工程教育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充分的运用到现代的教学中去,在教学中穿插更多的问题、案例等,让学生自主模拟项目,进行主动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从结果中总结经验,让学校培养的人才更为符合现代市场的需求。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基本特点中首先要明确的是大工程理念,即要有一种系统宏观的角度,将全球化的先进工程理念融合到人才培养中来。这一理念下培养的工程师要求其有明确的社会责任,能胜任现代组织管理模式中各项工作,不仅仅是专业的技术知识,更多的是职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运用,其次,要密切注意产业需求,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教学情况,让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同步,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最终培养出与现代产业需求相适应的合格人才。不仅如此,CDIO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育改革,其包括了从目标、主题到教学模式专业评估等方方面面的教育要求,所以,实施CDIO教育模式需要学校和社会产业的密切合作,校内的各个部门要进行密切的配合,除了理论上的改革之外,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2]。
  三、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分析
  CDIO工程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个人能力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其教育标准和教育原则对于学生的要求让学生除了专业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在个人素质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初次以外,由于CDIO教育模式对于实践的要求更高,所以学生在不断实践当中提高对于理论的理解能力,对于各类项目的参与也让学生对于团队合作、个人能力有了更好的发展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更容易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明白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从而不断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断创新,并且从失败中总结出更加合理的经验,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一定的提高[3]。
  CDIO工程教学模式评价标准中有明确的教学评价验收方法,这些方法要求能力本位的教学观念必须贯穿于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设置教学实践,改善教材内容等方面都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这一理念融合其中,打破传统的教学课堂,重塑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最终达到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评价要求。这一过程,不仅仅需要教师努力,也需要相关产业和学校的大力配合,让理论知识与产业现状相结合,重点帮助学生获得产业所需的各项能力,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
  CDIO工程教育模式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代表,能够大力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不断发现,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个人能力,团队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要求,評价体系较为完整,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科人才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CDIO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较而言,有着更为积极的教育作用,一方面学生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来参与到各种项目中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念,另一方面,教师的投入更容易被学生认可,新型的评价手段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叶振合,李鑫,宋现允,等.CDIO教育教学模式在工程设计类专业的应用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70-73.
  [2]王涛.基于CDIO的在线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7.
  [3]同长虹,魏伟,董世方.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改革[J].甘肃高师学报,2017(09):47-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