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渗透德育教育,锻炼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的语文课堂重现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53-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将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素质教育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既包括德育教育,也包括语文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一、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
  语文学科之所以具有它独特的教育魅力,是因为它包含着丰富的德育信息內容。语文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思想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属性之一。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也提供了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字、词、句、段、篇,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涵。甚至从学生入学拿到的第一本语文书,所接触的第一篇文章乃至课前预习,入学教育的插图,都紧扣思想道德教育主题。教师要根据教材这一特点,准确把握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素,进行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入耳、入心,从思想上产生共鸣,才能使德育的渗透富有成效。如在《桂林山水》、《富饶的西沙群岛》、《锡林郭勒大草原》等课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鲁班造伞》、《孩子考科学家》等课文的教学中,渗透爱科学、爱劳动等教育。在《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思想教育的渗透点。
  二、语文教学要为学生语言文字、观察、思维诸方面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表现在使学生掌握日常交际的语言这一工具上,而且还表现在它与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学习各门功课、获得新知识和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上。要使学生获得这一工具,就要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还应该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促进小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的发展。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理解、辨析、使用词语,教会学生听话、说话、阅读,教会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等达到既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又发展他们观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语文教学要精讲、多读、巧练
  语文教材上的内容,并不是要求学生全部理解掌握,有些课文只要求学生达到熟读,有些课文只要求学生大体领会,有些篇章和段落只要求学生读一读,背下来,希望学生以后去慢慢体会,加深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指导学生自己去读一读,自己去想一想,教师多一些给学生在能力、方法、习惯上的切实指导,少一些繁琐的讲解,将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书技巧和理解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中,必要的练习同样重要,但多练并非多做作业,语文学习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字词句篇知识的获得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需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思维想象互联活动。单靠大量的时间埋头做题,只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适当的练习才会使学生因获得知识、掌握方法而感到快乐。因此,布置作业,必须要有目的性、计划性,在精学上下功夫,注重技能训练和习惯培养。
  四、将语文教学与知识传授、智力发展、能力培养有机整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思维训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如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各抒己见,有助于思维灵活性的训练;分清文章条理和结构,有助于思维逻辑性的训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复述课文内容,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孩子的思维品质主要表现在一定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上,要教育学生能灵活地、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最具基础工具性的语文学科,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教师要多渠道发挥其优势。
  1.引导观察,发展想象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造力的原动因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实物、户外景物等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他们积累了丰实的表象之后,想象力便会逐步得到发展。
  2.质疑解难,诱发思维。
  质疑解难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激趣设疑,能诱发学生思维,教材中一些常识性说明文,如《奇异的琥珀》、《种瓜得豆》等若能激趣设疑,导入新课,学生便会感到新奇,从而诱发他们的兴趣,这样,带着疑问学课文,效果会更好。
  3.交给方法,培养能力。
  语文学习的方法实现太多,但最基本的方法是多读、多思、多听、多问、多练,并注意课前预习、课上理解、课后复习。要让学生从单纯获取知识中解脱出来,重视认识的过程,要引导学生不能只满足于认识的结果,而要重视认识的方法和过程。只要学生掌握了适当的学习方法,所获知识就会更多,效率就会更高,能力也自然会得到提高。
  六、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中
  阅读和吸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是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仅仅来源于书本,是远远不够的。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应把语文教学有效地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内学一篇课文,教师要介绍相应的读物或指导学生查阅网上、远程教育资源库等;课内学习写板报,课外则成立板报小组;课内学习调查报告,课外组织学生到社区看看城市文明和城乡综合治理的成效,到风景名胜地去感受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产,到农村去参观考察新农村建设的新貌,以自己的见闻感受写出小小的调查报告。开展课外阅读,组织课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课堂讲授与实践拓展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熏陶,提高能力,完善人格塑造。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整合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我们语文教师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大胆尝试,不懈追求,敢为人先,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成桂明.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开展《文存阅刊》,2017年23期.
  [2]罗家安.小学语文核心素质培育策略探究《语文课内外》,2018年14期.
  [3]冯玉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策略《课外语文(下)》,2015年5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