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改提出了语文教学的新型要求,基于传统语文授课环节对学生的应试心态,逐渐的转化为对语文的综合层面探究走向,教师摒弃了传统一板一眼的授课模式,通过情感的导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初中生的视角出发展开语文的课堂互动,使得学生由浅入深的领悟语文的内涵,对语文的理解更为透彻,语文的情感与知识的融合应顺势填充趣味,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得学生更加积极畅快的参与语文的互动讨论,热情的投入到语文的内涵分析情境中,徜徉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多视角感悟语文的真知灼见。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139-02
  引言
  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情感教育应贯穿在语文的始终,从客观的视域展开语文的辩证,期间学生难以设身处地的感受语文的情境变化,教师应通过具象化的描绘,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或者课堂的互动模拟等,将抽象的内容直观的表现出来,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情感内里世界,打开世界的大门拓展视野,并随着语文的情境波动而延展思维,肆意畅快的进行语文的想象联想,拓展思维空间,依托对语文的情感意识剔除语文的枯燥感,在生动灵活的语文氛围中,以情感的探索线路摸索故事的发展梗概,强化独立的思考素质。
  一、运用现代科技创设情景
  语文的情感教育很容易受到语文的抽象情境影响而引发瓶颈桎梏,显然在语文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基于语文的联想难以大胆的推进思维发散,导致语文的课堂上的表现不积极,且有恹恹欲睡之势,合理的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能够立体的展示语文的情境,学生未曾见过的一些景象都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一一的通过多媒体视域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即使不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多被语文的情境吸引而引发无限的遐思,多媒体是语文教学中的辅助手段,教师不宜喧宾夺主,过度的应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情境演示,要有一定的时间制约,由教师营造出一个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学生就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状态,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性。使情感教育也会有一个更加明显的效果。例如,在讲解《邓稼先》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因为年代稍远,学生对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并不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帮助下,用图片、纪录片和电影等大量资料,强化学生对时代背景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对人物有更深的情感体会。
  二、补充背景资料,开展情感教育
  语文文本内容是与作者生活的时代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只有对作者的生活经验有所认识和理解,才能正确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例如,《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与李大钊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艰难的国运,这篇文章描述的是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故事,在这一历史时期国家遇到了哪些困难;二是雄健的国民,在每一次国难面前,中国人民是如何团结克服困难的,这些历史史实对课文情感体验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后,中国国内形式是怎样的,并以图示方式表示中国当时面临的处境,情感是蕴含在每一个小故事中的,通过挖掘五四运动后一些震撼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民,在国家遇到危难时也要义不容辞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创设教学情境
  每一篇语文文本都渲染了一种情感氛围,情感教育的第一步便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中,而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学情境设计可以是教师语言的引导,如在《背影》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父爱和母爱的表达是存在差异的。母亲通过语言表达爱,而父亲大多通过行为。这种爱可能是一个细小的动作,可能是一个神情、眼神,也可能是只言片语。父亲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有的会终生难忘。文章中的背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是怎样的背影如此感人?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这样一来,激发学生关于父爱母爱的回忆,促进学生情感投入;也可以是生活经验的引导。
  四、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将课本中的场景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比如,在学习《我的母亲》一文时,将文章中比较朴实的话语进行分析,像“每天天刚亮,母亲就把我喊醒,催着我去上学。”虽然话语比较平常,但是却能够将母亲对儿子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融入自己的感情,让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并且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父母所表现出来的爱,从而激发起学的内心情感因素,促进学生对情感的理解与表达,在满足初中语文教学基本目标的同时!也能够将语文教學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予以体现,使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体会到真实的情感。
  五、把握文章细节,让学生领悟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主次分明,把握文章的细节与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解读,从而充分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比如,在《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当讲到:“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把握“排”、“捞”等字的用法,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两个字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要用这样两个字呢?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把握文章的细节,并带着疑问阅读上下文,反复推敲重点词汇,进而设身处地对人物的情感变化进行分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刻地体会文章创作的社会背景。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对学生心灵产生触动,从而促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深入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更好地掌握课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有其一定的优势。通过正确的情感教育,学生们能够在更好的情感环境中体会对世界的感知,树立完善的人格与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虽然目前新课程改革下情感教育依然有一些问题存在,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一定能够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并使情感教育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晓云.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6,(01):71.
  [2]谭玉凤.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100.
  [3]高新玲.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
  [4]臧以霞.试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