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中高职衔接育人现状调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课题从我校实际出发,通过不同方式,从企业、学生、院校三方面对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调研,依据终身教育思想、多元智能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分析论证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目的性,为我校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调研;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37-01
天津铁厂中等专业学校是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的厂办中职院校,2014年升级为高职院校,中高职教育在我校同步开展,这给予了我校一个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培养质量、构建一个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机会,以中高职教育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为手段,构建效率优先、质量为本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我校成为可能。
我校对中高职教育衔接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依据终身教育思想、多元智能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诸多理论,对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可行性、必要性、目的性做了充分的论证,为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由于条件限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研究的许多调研课题都在集团内部和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天津铁厂中等专业学校以及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邯郸地区少数几家钢铁冶金企业之间进行了调研,对调研内容进行汇总分析,获得所需材料。
一、企业调研
调研时间2017.7~2017.8
调研人员马建刚 杨祝英 贺玉麟 李淑红 温爱周等课题组成员
调研对象我校历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学生、企业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岗位操作人员
调研内容1.我校各专业毕业生在车间班组中的比例
2.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3.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
4.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期望
调研方式访谈交流
1.调研结果。
(1)访谈中发现,以班组为单位的员工构成中,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低,以炼铁厂为例,中职及以下占比74.89%,高职生占比18.83%,而培训性质的合同工占比较大;这些人员构成中,拥有高级技能等级证书占比14.8%,中级占比10.3%。
(2)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中等偏高,以高炉炉前工为例,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是:
①能够严格遵守生产企业的安全要求;
②能够独自完成常规性的重要性的操作,具有工作责任感;
③能够熟悉设备,能熟练使用工具;
④能够处理简单的设备故障,具有简单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⑤能够在指导下学习专业方面的相关技术。
(3)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使用情况不尽相同,一些比较主要的岗位使用相关专业的高职生多,中职生大都安排在辅助岗位或次要岗位,与专业的关联度不高。企业相关人员普遍反映中高职毕业生能力与其取得的技术等级不太相符,理论知识不强,动手能力也弱,整体满意度中性。
2.调研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企业对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职毕业生满意度较高,对他们的能力发展抱有信心,但在职业素养方面有一定的欠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来源于高中的高职生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差,而来源于中职院校的高职生两方面都比较强,但数量有限;中职毕业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这与中职教育的育人模式密切相關。
二、学生调研
调研时间2017.9~2017.11
调研对象1.可以联系到的历届毕业生
2.在校(包括实习)的中职生、高职生
调研人员杨祝英 贺玉麟 张翔等课题组成员
调研内容1.毕业生、在校生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满意度
2.毕业生、在校生对所开设课程的看法
3.毕业生、在校生对科任教师的满意度
4.学生对科目、课时设置的合理性、专业的实用性、学校人文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
5.毕业生、在校生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6.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度
调研方式调查问卷
从调研统计结果来看,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希望在学校学习期间“多干活”(多实习),而在企业干活期间多学习(学技能),而中职毕业生由于专业知识所学较少,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压力较大;高职生基本胜任现在的工作,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处理一些简单的突发事故,认为学有所用;中职生则必须经过企业的培训和专人指导,才能在岗位上从事一些简单的操作。不论中职生还是高职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觉得适应岗位要求的心理方面和能力方面都未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应用,都认识到了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毕业生专业岗位竞争力薄弱,对岗位认识不够精细,岗位需求的综合素养欠缺,造成就业时信心不足。
三、相关院校中高职衔接方面的调研
分院成立之前,我校与天津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以“三二”分段的方式为该学院输送了三届中职生,分院成立后,我校即在本校内开展三二分段培养模式使中职教育衔接高职教育,同时还有少数的中专生通过春季高考考入其他高职院校,实现了中职生全部升入高职院校的目标,基本构建了我校职业教育的体系。
在与城市学院的老师访谈中了解到,我校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后,表现出的最大弱项就是基础差、适应高职教育的能力差。主要原因在于课程的设置。有的课程重复性太大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有的课程跨度大学生又根本无法进入。我校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应是今后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访谈中还了解到,我校中职生课堂以外领域的知识面非常窄,这与我校教育过程中缺乏引导,缺乏大型讲座等有密切关系。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目标导向错误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在接收了我校两届中职三二转段的学生后,总体满意度良好,这与同为冶金行业服务有关,但也存在着专业面窄、就业面不宽泛等问题。
四、结语
汇总本次调研的综合情况,结合本课题的要求,对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和简要分析。课程设置方面,文化基础课多强调构建课程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突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内容相互衔接中的重复就比较多,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在课程开发时大都依据各自的教育目标和培养对象以及岗位需求来设置课程,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上的重复;衔接方式方面,我校“三二转段”模式比较成功,中职衔接高职较为顺畅,但注册中专生参加天津市春季高考升入高职院校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天津市春季高考由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等文化课成绩来决定中专生能否升学,因此中职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升学愿望,开设辅导班,以升学为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围着春季高考转,这些做法使中职课堂教学再次走入应试教育的怪圈,偏离了职业教育的目的,使得名为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专业基础知识与高中毕业生无异,给后面的高职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对中高职衔接方面的借鉴和启发如下:
1.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建立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教学目标的教学育人模式。提倡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参与到学校教学过程中来,使教學目标和企业需求能够达到很好的贯通。
2.必须把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实习、实训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
3.职校教师应具有更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
4.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提升学生岗位竞争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王育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12):25-73.
[2]刘玉峰.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10):10-30.
[3]江洁.教育衔接研究与实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5):28-48.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高职衔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项目(VE31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2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