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护理专业课程现状与衔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断提速,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应运而生。中外在护理教育课程上的差异决定了有必要对合作办学护理专业中外课程的衔接进行研究,寻找促进中外课程衔接的策略。本论文梳理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护理专业课程开设现状,提出了促进合作办学项目护理专业中外课程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合作办学 护理专业 课程开设 课程衔接
  一、引论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断提速,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教育输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作为对我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补充和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和加快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形式之一(金之亮黄桂荣长江,2006)。《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主要任务第七条中明确提出,要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护理领域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护理理念、实践经验、教育和管理,按照国际交流部署和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与健康合作要求,加强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经验共享、互利共赢。中外合作护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熟练技能和国际视野的人才,能够胜任涉外护理等工作。由于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教育体系等方面的不同,中外在护理教育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护理专业课程开设现状
  通过对几所开设有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专业院校进行调研,发现当前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专业课程开始有以下特点:
  第一,课程体系基本沿用“公共课-医学基础课-护理专业课”模式。基础医学课在课程内容上沿用医学教育的内容体系而且比例较重,护理专业课程的内容组织基本上采用疾病加护理的模式。在课程体系上仍沿用中国传统的医学课程体系,没有体现出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也没有对国外课程体系的吸收借鉴。
  第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各类课程的学时比重上与普通护理专科差别不大。通过调查发现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占总学时比重为23.00%-31.48%,医学基础课程的比重为17.20%-34.72%,专业课比重为37.00%-50.40%,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重为0%-6.37%。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几所国外高校进行联系,获得了一些国外高校护理专业教学进程表。国外院校基础课程学时比重为7.30%-17.60%,医学基础课比重为16.01%-32.99%,专业课比重都在50%以上,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比重在7.45%-20.81%。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外高校存在差别。
  第三,专业课程构成沿用国内普通护理专业体系,与国外专业课程构成存在差异。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按临床学科划分包括基础护理及临床各科护理课程,如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国外院校多采用综合课程类型结构,较少单独开设康复护理、危重症护理、五官科护理、传染病护理等临床各科护理课程,而是将临床护理核心课程进行整合,或是按年龄阶段将相关疾病的知识、技能整合在一门课程。
  第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护理专业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与国外高校差别较大,不能有效衔接。国内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多为护理与人文科学的交叉课程,如护理礼仪、护理人际沟通、护士人文修养、护理伦理、护理管理等,普通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较少。而国外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科目丰富,绝大多数为普通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批判性思维、沟通学等课程。
  第五,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专业课程的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分配与国外高校存在差异。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专业课程的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比例都大于1,而国外高校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比例则小于1。国内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专业的实践相对集中,一般是在最后一年,平时则是在实训室进行练习。而国外高校护理专业实践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每个学期都有去医院见习锻炼的机会。
  三、促进合作办学项目护理专业中外课程衔接的策略
  (一)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创立以护理课程为主干的体系
  为了更好促进合作办学护理专业中外课程的衔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国内外的护理课程,应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改革。作为护理教育国际化前沿的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专业,应加强与国外护理专业的沟通交流,改革创新现行的护理课程体系。以整体护理的理念,护理程序的架构,构筑专业课程的框架。以护理知识为主干的课程体系,即以护理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心、为线索、为重点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强化护理课程知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二)整合关联课程,构建综合课程体系
  从学生整体知识结构出发,将关联性大的课程进行整合。例如将护理心理、护理伦理、护理沟通等交叉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综合,在具体的护理情境中介绍人文护理知识的应用;将健康评估内容与临床护理课程综合,构成各系统疾病完整的护理程序;将老年护理与社区护理综合,将急救护理、康复护理、传染病护理知识融合到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中,减少同一系统疾病相关内容在不同临床护理课程之间的重复。
  (三)增大人文社科课程比重,提高学生人文修养
  护理是一门复杂的社会活动,服务对象是人,因此护理工作者必须了解涉及人的社會、人文知识。国内护理与人文科学的交叉课程体现了课程的专业化与综合化相结合的特点,提高人文课程的专业贴合度和实践性,但内容领域不够宽泛。国外护理专业课程中人文社科课程比重远大于国内,强调护理服务人、关怀人的作用。为了让中外课程更好地衔接,可以考虑适当增设普通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如普通心理学、社会学等。教学方法除传统的讲授以外,还应增加情景教育、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增加实践学时,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正确处理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也是建立合理的护理学课程体系的重要方面。鉴于国外护理专业的实践学时比例大于理论学时比例,且经常是学完一项知识就到医院进行操作锻炼。为了让中外课程更好地衔接,让学生适应外教的授课模式以及将来留学时更好适应国外的教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专业可以借鉴国外在实践教学上的经验,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强护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具体到每门临床护理课程,减少每门课程课堂讲授学时,增加实验课学时比例,或增加临床见习学时数,灵活地将一些理论性内容迁入病房,开展床边教学。高校可以利用附属医院等资源,安排学生学习完一些知识后就去医院进行见习、实习,将见习、实习贯穿于每个学期,使学生学会理论知识后就进行了练习,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五)设置符合护理发展趋势和具有地方特色课程
  美国各护理院校根据社会需求及院校情况自主设置、开发课程,力求反映当前社会护理实践需求的重点,体现卫生保健的变化。其课程发展趋势是从侧重临床到侧重社区,从侧重管理疾病到预防疾病。日本也根据国情的发展,增加了老年护理学、灾害护理学、家庭护理、地域护理等内容。为了让中外护理课程更好地衔接,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专业也可以开设一些符合现代护理发展趋势或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专业可以适时开设老年专科护理、精神康复护理、家庭特殊护理、护理保健以及符合我国社区医疗特点的社区综合护理课程。
  (六)增加选修课门类及学时
  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中仍然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比例很少,任意选修课更少。而在美国,选修课比例大,任意选修课和指定选修课占全部课程的1/3,选修课开课的门类众多,选修课自由度大。为了更好地衔接中外护理课程,在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比例结构上,应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和门类。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设一些有利于专业管理发展的课程,如医学美容、护理人际沟通、就业创业指导等,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扩展学生的发展方向。
  四、结语
  由于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教育体系等方面的不同,中外在护理教育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论文在调查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调研实际,提出促进合作办学项目护理专业中外课程衔接的策略:1.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创立以护理课程为主干的体系;2.整合关联课程,构建综合课程体系;3.增大人文社科课程比重,提高学生人文修养;4.增加实践学时,提高学生操作能力;5.设置符合护理发展趋势和具有地方特色课程;6.增加选修课门类及学时。探索促进合作办学护理专业中外课程衔接的策略,有助于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让学生充分掌握中外护理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实现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59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