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县域精准扶贫规划编制方法与规划管理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要想实现社会整体进步,则需要将贫困地区作为经济发展扶持重要对象,逐步实现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这就需要做好精准扶贫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本文主要针对县域范围内的精准扶贫工作展开讨论,紧抓不同贫困地区的差异化特征和发展诉求,以便合理制定扶贫规划,以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整治为主,建立可行性强的精准扶贫规划,真正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发展。
  关键词:精准扶贫;规划编制;规划管理
  1  前言
  为了推进县域精准扶贫工作,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需要确保精准脱贫规划及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脱贫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实际进行精准扶贫规划时,需要从贫困地区发展实际入手,确保扶贫规划能很好落实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同时还要做好规划管理工作,从而保证精准扶贫工作效益。
  2  县域精准扶贫规划编制方法
  2.1  精准定位及识别
  进行县域精准扶贫规划编制时,要首先做到对贫穷问题及原因、贫穷群体的定位和识别。地区贫穷现象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经济的落后,还包括文化、教育、社会、医疗等多方面的滞后。由于县域人口密度大、社会发展类型多等原因,导致贫困问题体现在不同维度上,不同发展模式下,各地区文化、教育等领域发展水平不同[1]。因此,要想做到精准扶贫,要从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自然条件特征等多个角度出发,精准定位县域内不同地区贫困程度和贫困原因。在完成定位和识别工作后,由政府进行贫困县域的综合管理,建立起县域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平台,从而促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县域内不同贫困地区的贫困特征。以云南省临翔区为例,自从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后,临翔区各级政府部门都参与到贫困区识别工作中,确定贫困乡、贫困村和贫困户。同时对县域内公共设施建设、地区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致贫原因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贫困地区发展诉求出发,为精准扶贫规划编制提供依據。
  2.2  县域内空间规划
  首先,需要建立县域内公共设施建设体系,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设施保障,以免带来较大的贫困负面效应。在集中配置政策实施下,城市资源主要集中在主要发展地区,一些贫困地区设施配备还不完善,是阻碍地区发展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编制精准扶贫规划时,要尽快完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从医疗、教育等方面着手,配备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其次,还应进行县域内产居空间的优化调整。地区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一系列生产活动开展下,挖掘县域内土地、产业资源潜力,做好生产、居住空间的规划工作,从而达到生产和生活的协调,能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在进行云南省临翔区的精准扶贫计划编制时,考虑到该地区经济建设主要受到生产空间不足的限制,不能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因此,可利用交通体系,选择交通便利、人员流动大的空间,在其中发展物流产业和地域特色产业等,逐渐形成地区经济增长关键点。
  3  县域精准扶贫规划管理分析
  政府是精准扶贫规划管理者和执行主体,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以便保证精准扶贫规划管理全面开展,能很好处理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规划管理机制中应包括地区资源配置、城镇开发建设以及土地开发等内容,以便保证规划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为扶贫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下面本文将从生态环境保护和挖掘扶贫动力等角度出发,具体分析精准扶贫规划管理措施。
  3.1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要遵循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基本原则,在保护和改进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土地资源适宜性分析,以便确定土地应用规划,确保土地开发取得较好效益。有必要将这个工作内容作为精准扶贫规划管理工作重点,以便在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地区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方面,贫困城镇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当前有待开发的土地资源不能满足用地需求增长的需要,这就表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地区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乡镇追求短期效益高的产业,引进了多类生产企业,其中包括高污染生产行业,将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以某个县域为例,由于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使得近年来该地区矿类企业数量有明显增加,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至2017年,大型矿类企业增加了28家,而中小性矿类企业增加了70多家。由于企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生态污染,使得生态环境产生较大负面效应,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从这个角度出发,在进行精准扶贫规划管理时,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原则,在环保、生态等多个部门协调配合下,科学规划生产用地空间。
  3.2  发掘精准扶贫动力
  在精准扶贫工作整个过程中,需要保证多个主体参与其中,以便为扶贫事业建设提供动力。首先,应加大组织领导。要想保障扶贫项目顺利实施,需要财政、建设、规划等多个部门能协调配合,明确自身职能要求,整合地区发展各类资源,真正实现扶贫力量的集中,建立起土地资源管理平台,为各类产业开发提供资源支持。其次,还要落实各级责任[2]。长期以来,扶贫规划管理主要采取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的管理模式,要调动各部门在管理工作上的参与积极性,以便发挥他们的管理主体作用,为扶贫开发提供动力。最后,还需要注重社会企业在精准扶贫规划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公共力量,确保扶贫规划管理范围的扩展,真正实现扶贫管理主体的多样化,进而增强扶贫规划管理效果。通过集中生态企业、社会群体的扶贫力量,能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提供外部推动力,同时还要提高贫困户脱贫意识,挖掘扶贫内生助力,从而推进扶贫工作的实施,能实现精准扶贫效益最大化,进一步促进社会整体发展。
  3.3  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当前县域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还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不能为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容易出现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从扶贫工作实践来看,扶贫资源有效落到有需要的贫困户身上,始终是扶贫工作开展难题,即使在对县域内贫困人口有明确了解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政府扶贫资源分配和扶贫项目实际需求不相符的现象,由此导致精准扶贫规划实施效果低下。在城乡建设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在进行县域扶贫工作时,应注重扶贫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分配,根据城镇实际经济发展目标,为其提供需要的资源支持。为了达到精准扶贫的工作目标,还需要设立专门的公共设施管理部门,加大对城镇设施建设的管理,以便提高设施利用效益,为地区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另外,还需要建立扶贫资源配置渠道,真正做到资源点对点配置,保证资源配置合理性,能真正解决城镇经济发展难题。在完成上述工作后,还应进行公共设施使用追踪管理,对设施使用效果进行动态评价,以便形成系统的城镇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当前大部分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都采取了资源配置渠道专业化建设的措施,以免在资源流通过程中造成资源损失。同时,还实施了贫困户点对点管理,为底层贫困户提供根本利益,进而提高县域扶贫工作开展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精准扶贫始终是我国政府重点关注内容之一,要在制定合理的扶贫规划和管理方案的条件下,确保扶贫工作全面开展,尽可能缩短城乡差距,切实践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当前我国扶贫事业开展范围逐步扩大,要从精准管理和科学布局等工作要求出发,科学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并根据各区域扶贫开发需求制定扶贫工作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 耿虹,李彦群.县域精准扶贫规划编制方法与规划管理路径[J].规划师,2018(12):18~25.
  [2] 助力精准扶贫,启迪设计集团参加江苏省“三区三州”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J].时代建筑,2018(5):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6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