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历史沉淀和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积极地开展德育教育,这是有效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小学德育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甚至认为德育教育远远比知识的学习更加重要。这样的观念进入到校园之中,校园中德育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在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明显,在小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并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有效的吸收正能量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德育内容,并有效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与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让学生一味地學习知识,提升成绩,教师为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让学生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了主要科目上,并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小学德育内容的学习上,也就不要让学生直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这样的教学观念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小学教师应当注重德育内容的教学,更多引导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2.实践机会过少
  当前在小学课程中虽然也设置了德育课程,但是大部分只是让学生放松心情,在课程学习中,学习一点理论知识,这一节课也就算过去了,再加上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不能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导致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的过程中仅仅落实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有效地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更好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很多家长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提升成绩,让学生可以考上更好的学校,因此不建议让教师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德育知识的教学中,除了家长的因素之外,还有的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到位,不能有效地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德育内容,因此也就无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的渗透。
  二、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领悟能力
  在当前大部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的认识近几年停留在表面,并不能有效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就不能真正地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这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另外一方面,小学德育教育内容课程教学比较单调,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提升学生的德育学习效果。因此,小学德育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教师也应当监督学生,让学生有效的掌握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德育内容,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很多的爱国元素,比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古典诗词、戏曲、小说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各种鲜明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在心底中树立强烈的爱国情感,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在小学德育中如何有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模拟真实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境
  小学德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优秀传统文化情境,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并不是简单地给学生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是试着走进传统文化的背后,通过有意义的片段人物,让学生有效地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或者让学生直接扮演具体的表演角色,真实有效地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并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好地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体会到其中表达的德育精神,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效地提升德育品质。
  例如,在学习《清明》这首诗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理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之外,还应当向学生讲明清明节的来源,为学生营造清明节的氛围,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清明节的来源,并注重适当的延伸,让学生的德育知识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上,也注重在课外的了解与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下转第39版)(上接第38版)认识清明节。
  2.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
  要想有效地融合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有效的配合,教师可以合理地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适当地给学生推进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读物,也可以给学生创建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中,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与体会,同时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去,并让学生进行互相阅读,从而有效的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地融入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借助一些必要的形式,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学生的角度,进行扩展延伸,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德育知识体系,全面的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挑选一些经典书籍《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等,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效的阅读,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交流中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设立“阅读之星”,有效激励与表彰优秀学生,让更多的学生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分享会议
  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文字知识的学习,则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积极地开展文化学习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是学生的一种德育知识学习效果的体现与具体的表达方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优秀传统文化中,之后通过自己的加工与整理,将自己理解中的传统文化表达出来,有效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去,同时还能有效的扩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时间,并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形成更好的文化熏陶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专栏,让学生自由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推进一些关于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观看之后完成观看感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不道德的事情进行评论,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德育品质。
  4.积极地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在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定期举办德育实践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人融入其中,加强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将中华传统文化全面的落实到小学德育实践活动中,促进小学德育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比如劳动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让学生在具体的节日中,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并建立健全自己的思想品德,强化学生的人格让魅力,学生在这样具体的活动中,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德育知识,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传统文化的认识,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成长。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虽然已经摆脱了一些困难,但是小学德育教师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还有一段路需要走,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与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有效的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的德育素养,促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孟燕丽,吴丽.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2).
  [2]李宁,刘晓辉.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J].教书育人, 2016(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9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