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务。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整个民族的素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全面分析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出发,提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建议,以全面提升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德育教育缺失;思想品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德育观
一、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
1.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会事半功倍
中小学期间是学生思想极为单纯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他们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对他人,对社会的认知还不是很清楚,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所以,不正确的思想引导可能会把他们带入歧途。相反,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及时地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培养会事半功倍。让他们很容易接受正确的道德观,进而培养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尽早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2.拥有正确的德育观是立足社会的需要
当今社会选拔人才,不仅需要你有专业的知识技能,更需要你有较高的道德素质。所以,中小学生要想以后在社会上立足,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不管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遇见困难都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会知道何为责任,并知道如何去承担责任。因此,中小学生要全面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成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为祖国的伟大事业做贡献。
二、当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中小学生的行为代表的是一个家庭的行为,一个学校的行为,甚至一个国家的行为。目前,部分中小学生因为道德品质不高,出现了打架、斗殴、吸烟、上网等不正确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危害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1.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在家庭中,部分中小学生忽视道德品质要求中的礼貌,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与父母争吵,不尊重长辈,自己的事情无法做到自己解决,日常行为依赖家长过多。正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对德育教育的忽视,导致孩子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他们认为这些不礼貌和依赖家长的行为都是理所当然的。有父母的照顾,他们无需自立,无需学习生活技能。正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这种“爱”,忽视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所以才导致孩子养成自私、懒散、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严重危害中小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
我国现行选拔人才推行的是应试考试制度,所以,学校为了提高本校的升学率,更注重学生的语文、数学等所谓“主科”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正是由于学校忽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培养,导致了学生道德品质低下,出现了严重的校园问题——校园暴力。施暴者因为得不到家长、学校的重视,而以暴力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期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所以施暴者往往不会觉得自己有错,但被欺负者有的因为不敢得罪这些施暴者,往往会自己承受,不敢向老师说出实情。有的会以暴制暴,进而笼络更多的人进行反击,使得事态一步步扩大,或者酿成难以挽回的恶果,因此校园暴力事件至今无法得到有效的遏制。
2.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探析
家长更注重对孩子成绩的培养。“拥有一个好的文聘,就等于为自己的前途买了一份保险”,所以,家长在培养方面,会更注重对成绩的培养,而忽视了孩子品德方面的发展。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全家欢喜。如果成绩不好,孩子不仅不会得到家长的鼓励和安慰,甚至会得到家长的训斥和体罚。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行为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恐惧考试的阴影。同时,在孩子的心里,需要对家长负责的只有成绩,其他的无关紧要。所以,家长对德育教育的忽视严重影响了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甚至危害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因缺少家长的陪伴和指导,从而导致没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家长总是爱说“我在工作,给孩子挣钱,没有时间陪他们。”在家长眼里只有赚足够的钱,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才能让孩子过上更优越的生活,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处于思想品德初步形成时期的青少年,正是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需要父母作为他们的倾听者,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教会他们怎样做事,怎样做人,怎样用积极的心态去克服困难。正因为家长嘴里的太忙,缺失陪伴孩子的时间,忽略了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孩子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和呵护,往往会做一些不对的行为,来引起家长的重视,刷新自己在父母面前的存在感,扭曲了自身的道德观,也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全面解决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
1.家庭应成为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家长心中,不要过分的要求成绩而忽视道德的培养。欲立人必先立德,道德教育的培养会丰富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教会他们用良好的心态去解决困难,并让他们知道何为责任。培养中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使他们不管在未来的生活还是工作上都会不畏困难,积极面对。
小孩子初到这个世界如同一张白纸,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涂抹自己的痕迹,这就突出了家长教育对他们的重要性。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再加上小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使小孩子会不知不觉中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古语有云:“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对其最好的阐释。因此,家长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道德行为进行指导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养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对中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是学校的重要工作
首先,其实后进生才是学校的一支弱势群体。因为他们不被老师看好,不被学校重视,所以很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开始仇视学校、破坏公共财物、危害学校治安。处在中小学时期的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学校的重视。因此,学校应当废除后进生和优等生分班的制度,让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学习,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使学校每一位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促使后进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其次,由于后进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因此学校要给后进生配备具有较高道德品质的老师。在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后进生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健全人格,帮助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教师这个职业不仅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还具有示范性。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学生作为学习的典范。因此,教师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素质。所以学校在选拔思想品德课程的任课老师的时候,不仅要选择专业能力较强的,还要选择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人才。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具有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工作上任重而道远。
3.营造良好的有益于中小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社会环境
社会风气对中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当今社会因其自身具有的复杂性,既存在着良好的道德氛围,又有很多不良的社会风气。所以,社会风气对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中小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相反,不好的社会风气对中小学生的发展起着消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优化社会风气,给中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国家要在中小学生中统一思想,使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确立正确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帮助自己树立健全的人格和爱国主义情怀。
四、结语
中小学生是祖國的未来,肩负着祖国的伟大复兴。中小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道德品质,才能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才能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因此,我们要加强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受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因此,我们也应从这三方面出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中小学生获得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进而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崇高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恩民.论德育管理原则[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88(01).
[2]崔庆.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95(04).
[3]陶俊.学校德育工作刍议[J].殷都学刊,1990(04).
[4]甘剑眉.学校道德生活的现代性问题辨析[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1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9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