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土木工程建设发展。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抗震设计,其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更好地确保工程的质量,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在进行土木工程设计的时候需要设计人员高度重视现场情况,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能,更好的确保土木工程的建设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设计要点
  1  前言
  地震灾害发生时,产生的破坏作用力较大,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影响到社会正常生产生活。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到建筑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是纵观当前建筑抗震设计现状来看,其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此,加强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研究很有必要,有助于提升抗震设计水平,为推动建筑行业发展,为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2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使用抗震设计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我国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地震灾害明显增多,为建筑结构带来较大破坏,危害了人们人身财产安全。多年来,地震的发生,严重损伤了建筑物,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使几十万人失去了宝贵生命、健康身体,甚至于,为人们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创伤。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深入,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城乡标志性建筑,人口密集度进一步提升,由此可见,一旦发生地震,带来的损失将难以估量。对此,加强抗震设计,已经成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几次大地震的发生,人们已经意识,地震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然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却仍然无法准确判断地震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以便人们做好防护工作。对此,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地震到来时,尽量拖延建筑物倒塌时间,为人们提供充裕的逃生时间,已经成为建筑工程建设重点。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加入,有效保障了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寿命。当地震发生时,若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能够有效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另外,在建筑工程进行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建筑工程的主要用途、所处地理位置等,以此进行抗震设计,能够有效保障建筑抗震能力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符。
  3  对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3.1  抗震设计方式因素
  首先,房屋结构传统抗震设计虽然是由行业长年发展所累积下来的一些优秀经验,但其在当前建筑行业要求不断提升情况下暴露出了诸如科学性不足、精准性低等局限。在此背景下如果仍采用传统抗震设计方式开展房屋结构设计势必会导致其安全性大大降低。另外,房屋结构传统抗震设计方式与当前国家一些指导规范存在相违背的情况,一旦设计人员没有注意到继续采用那么也会导致建筑物安全性无法保证。
  3.2  设计基础因素
  在设计建筑时,应当要尽可能简化建筑结构形状,在提高材料运用的灵活性的同时,还能够更为清晰的分析各个建筑部件,提高数据的精准程度。此外,还可进行竖向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是要保证建筑结构的均匀性,以便于不会犹豫突然收到外力袭击而导致建筑结构出现变形。再者,注重整体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尤其是涉及到建筑根基,如若其根基不稳,则会大大削弱各个部件的稳定性,导致中心与根基点相偏离。
  4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要点
  4.1  使用具备防震性能的材料
  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与其防震材料的使用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提高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就可以使用相应的隔震材料来进行工程结构的隔震处理。对于防震材料的使用,主要是针对工程的地基来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来降低地震的发生对建筑所产生的损害。对于传统的防震处理来说,可以在工程地基底部部分铺设一定的砂子以及黏土,从而对地震能量产生一种缓冲延缓的效果。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也是产生了一定的新型处理方法,比如于建筑的地基位置铺设一定的沥青,其比砂子以及黏土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另外,在建筑围栏以及墙体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取一些材质比较轻的材料,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
  4.2  准确计算建筑结构各项参数
  在针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具体方案落实和设计的时候,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保证抗震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对实际进行综合考量之后可以看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工作本身具有比较强的艺术性和科学。所以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与其相符和的参数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保证参数的准确性和有效。一般情况下,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需要对地震灾害进行科学合理的模拟试验,通过模拟可以对地震出现以后造成的损失进行合理计算。根据这些损失计算结果,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设计方案,并且将这些方案落实到实处,体现在各个环节当中,真正为地震灾害提供有效的保障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现有这些参数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这些参数的整体利用率,而且还能够保证这些参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3  加强建筑平面规则规范性
  首先对于建筑物平面规则性应该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日常实际的建设中,经常会出现建筑物平面极其不规则现象,例如建筑物凹口过大或者突出过于明显等,针对这种建筑物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通常采取的补救措施为:(1)采用弹性或者刚性模型,在凹口附近凸起的部分采用弹性较好的楼板,在其他部位采取刚性较好的楼板。(2)当建筑物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时建议整体都采用弹性较好的楼板,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工程计算量也能使工程计算更为准确。
  4.4  合理选择建筑场地
  为了确保土木工程建筑抗震性的有效提升,在进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前,需要对场地进行严格的选择,具体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实地勘查,对当地地形地貌进行了解,避免建筑施工场地出现凹陷和断裂的地层情况,以此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另外,对于一些建筑施工工程而言,其场地的选择如果无法避免特殊地层,此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预防措施,进行地基加固处理,以确保建筑抗震性能处于最佳状态。
  4.5  完善并优化建筑結构能量传递路线
  为了促使建筑结构能够具备更为理想的抗震效果,还需要从基本能量传递路径角度进行优化,促使其相应建筑结构能够在地震作用力的有效传递和抵消方面具备理想的作用效果,终切实保障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效果。因此,针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额路径布局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其应该分析建筑结构中剪力墙以及框架梁柱等结构的布置合理性,分析其在力学荷载的承载方面是否能够发挥出强作用效果,对于可能出现的一些变形问题做到有效管控,如此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抗震作用效果。该方面的设计处理中,还需要重点把握好对于相关结构连接点的重点把关控制,促使其相应结构连接点能够具备理想的抗变形能力,降低因为梁柱节点,或者是柱墙节点处设计不合理而带来较为明显的缺陷问题。
  5  结语
  建筑工程中的抗震设计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十分关键。
  参考文献:
  [1] 马申.主厂房采用混凝土单跨框-排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措施[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S1):90~94.
  [2] 王达锟.分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6(30):86~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9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