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教育深层改革的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代表”一词,在汉语词典里的含义是:受委托代替个人、集体、组织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这当中核心的动作,也就是我们代表们的核心行为就是要表达意见。因为“表”,就是要表达,要说话。关键是如何说,说什么?我从“代”字的词源学含义里也得到了一些启示。“代”在词典里有更替、更新的基本含义。同时,这个“代”字左边是“人”,右边是“弋”,字典里說是一种射鸟的箭,“代”字就是一个人加一把射鸟的箭,这个射鸟的箭就是帮助人们实现高远目标的工具。这样综合一下,我个人觉得人大代表在履职中,要讲这样的话:
首先,讲推动创新、促进发展、利于进步的话。因为“代”,是要更替、更新。
其次,讲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目标高远的话。因为“代”,意味着人们对更高目标的追求。
举例来说,我想谈谈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我个人以为,让教师拥有更多获得感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今天我们上海的中小学教师是否有获得感?这是毋庸置疑的,确实政府的投入、教师的待遇是逐年增长的,但是他们的负担也是与日俱增的。这种负担主要源于:
一方面,知识传播的来源变了。00后的一代孩子处在信息化时代,他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来源已经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他们很容易获取信息和知识。现在的教师与学生在知识的广度、深度、新鲜度上相比,几乎不具备任何优势。
另一方面,教育习得的要求高了。上海中小学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学术性越来越高,过去教师围绕“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讲好练好就可以,现在既需要学科内的深化和拓展,又需要横向与其他学科同频共振,还需要把知识与五彩缤纷的生活相互联系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动手能力,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四项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可以说上海整个教育的品质、品位都在提升。这些变化了的方式和提高了的要求,客观上给教师们带来了压力和负担。
作为一线中学校长,我认为这种客观的“负担”对我们上海的教师来说,与其说是生存的危机,不如说是发展的良机。如何从危机转化为良机,我简单谈两点建议:一是增人,二是增能。
首先是增人。如今上海中小学教师岗位编制的核编标准是1993年的,20多年没有改变。基础教育中出现了很多20多年前不存在的教师角色,这些角色,传统的岗位设置很难囊括,譬如STEAM课程教师、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等等。所以,希望相关部门能在师资的供给侧上再支持教育一把:增加优质教师的供给,建立更具吸引力、更具开放度、更具灵活性的新时代的师资选拔、任用、流动体制机制(通过各项考评确实不适合做教师的,一定要流出去),让更适合教育、善于教育、乐于教育的优秀人才能够进入教师队伍,成为上海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
其次是增能。通过构建更具支持性、更有激励性、更富实效性的师资队伍培训体系,加大对现任教师的培训、培养、培育的力度,让教师队伍能够“日新日进”。这当中我觉得还可以结合前面增人的资源配置,给现在一线的教师空杯换水的时间和空间,建议是否可以参照高校的学术休假制度,让一线教师在工作一定时间后,能够有相对完整的一个阶段的学术休假期,用于脱产进修充电、开展系统的教学反思和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学术研究。这既是对教师岗位奉献的一种激励肯定,也是对教师后续专业提升的一种有力支持。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校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0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