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于中学语文课堂来说,其导入方法直接关系到新旧知识的学习效果。中学语文的课堂导入受到教师教学观念、教师专业素养、个性及教学经验等影响,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导入存在诸多问题,必须有效的改善导入的方法,全面分析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71-01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得以成长的主战场在课堂。而课堂基本是由导入、推进和收束构成,所以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离不开精彩的课堂导入。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所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课堂的导入更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要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这样才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如何才能设计好导语呢?我就自己从事多年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教学导入设计应以符合教学目的性为基本准则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和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台阶》这一篇课文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导语设计。先让学生欣赏了歌手崔京浩演唱的歌曲《父亲》,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父亲”主题的油画。向学生提问:听到歌曲中对父亲的倾诉,你想到了什么?看到画面中那张父亲刻有岁月印痕的沧桑面容,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眸,你想到了什么?优美的音乐深深吸引了学生,为课堂营造了气氛,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激发。学生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很快就走进了文本,把握了父亲形象的特点,理解父辈、尊敬父辈,热爱父辈的情感也得到了培养。很好地契合了文章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讲授《奇妙的克隆》这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如果你是一个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能再多出现一个罗纳尔多;如果你是一名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人世间能再有一个音乐神童莫扎特;如果你是一个美术爱好者,我想你会期待能再有一个张大千、石涛,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说,在过去,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但是现在,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奇妙的克隆》。
二、导语的设计要从课型的需要,题材的不同入手,联系学生的实际,力求新颖、有趣
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题材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而知新,要架桥铺路;讲授課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不同题材的作品表达方式和内容都不尽相同,设计导语也要灵活多变,才能不落俗套。
例如,在学习王家新的诗《在山的那一边》时,由于它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学生是刚刚步入初中大门的孩子。考虑到这些,我结合学生刚入中学的实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人生就像是一次漫长的登山旅程,它需要我们不停地去攀登,去跨越,去领略山那边的美景。首先我要祝贺大家,你们已经成功地翻过了小学期间的六座山峰,也领略到了不少的美景。进入中学,欣喜之余,我们发现前方美景依旧,它仍在召唤着我们继续前行,前方的美景是什么呢?《在山的那一边》将会告诉我们答案,让我们一起向山的那一边出发!这样呼告式的导入,很快唤起了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欲望,使学生愉快地跟我进入了诗的境界当中。
而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时,为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决定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我首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世纪,英国著名的将军威灵顿在一次战争中被打败了,落荒而逃,他躲在一座破旧的农舍中,心情万分痛苦沮丧!可就在此时,有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重新地站了起来,并最终打败了赫赫有名的拿破仑。那么到底是什么是让他站起来了呢?原来他看到了墙角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蜘蛛丝一次有一次地被风吹断,但它毫不气馁,并最终接好了网。同学们,人生就是这样,总会遇到一些坎坷与不幸,但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情常常令我们感动,甚至改变我们的境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看看她的境遇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呢?我的激情导入,学生们进入了故事之中,兴味盎然,急迫地想知道是什么让作者的境遇发生了改变,产生了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了预期效果。
而在给学生们上小说单元的复习课时,我则用每一篇小说一句话的小结排比作为导入语,让学生获得直入正题的鲜明印象。
在《孔乙己》一课的课堂导入中,我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名字的由来。学生的发言中有的说名字是父母对自己的祝福;有的说名字是父母对自己的一种期望,学生的名字里面大都包含有一定的寓意,即父母长辈对自己美好的祝福。继而,谈到鲁迅这篇小说的题目———“孔乙己”名字的由来。别人给他取的这个“半懂不懂”的名字,寓意了众人对他的嘲笑。这样,从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名字”入手,进而讨论到鲁迅笔下“孔乙己”的命名,学生不仅觉得新鲜好奇,而且对理解课文的立意也会更为深刻。
三、导语的设计形式要灵活多样,语言要简洁明快
语文教学导入的形式很多,设计时应交叉运用。不能固定同样的模式,而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导入语言要短小精悍,两三分钟内就要转入正题,切忌啰嗦邋遢,没完没了,以免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在给学生讲授《老王》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生活艰辛,社会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但却有一颗金子般地心,他们普通平凡却传递着大爱,卑微渺小却流露着真情,憨厚朴实却诠释着感动,在生活中奏出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乐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王》,认真聆听他内心深处那善意温馨的独白。
在给学生讲解《黄鹤楼》一诗时,我干脆在讲台上给学生们唱了由这首诗改编的歌曲作为别致的导入,深受学生们的喜欢。
在给学生讲解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时,我用了一个谐音谜语“莫登山,莫入林,且向岐王宅里寻”引出作者名称,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桥之美》的导入是这样承上启下的:同学们,在上一课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给我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欣赏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文章《桥之美》。
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语文课的导入更能显示一名教师的综合素养。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情认真思考,寻找最佳的方案,编写别致而精彩的导语,尽可能地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悄然动容、神采飞扬、跃跃欲试,快速进入课堂氛围,真正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理想学习境界。
本文系2018年度扶沟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研究》(fgjy18011)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27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