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退休老人服务中站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中日益显著的问题,社会结构的变革,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此次项目通过总结养老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根据退休老人群体的生活需求,对养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探讨新时代互联网社会养老体系,体现老有所养、老有所用的社会发展理念。
  关键词:老龄化;家庭养老模式;退休老人;互联网养老
  一、研究背景
  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超过了总人口的7%,该国家或地区就被认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我国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年人口比重在持续攀升,2017年达到了新高11.4%,意味着我国约有1.6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预计2025年65岁以上人口将突破2亿。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是中国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一方面,养老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新常态”催发了“银发经济”的发展机遇。合理解决养老难题,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刻不容缓。
  1.我国的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作为中国社会的传统养老模式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是目前我国养老基本模式的主体,这种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当前,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传统养老模式的弊端
  (1)主干家庭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和代际冲突。老一代人和年轻一代在社会阅历和社会认识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不同,影响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只要住房条件允许,大多数亲代和子代都会选择分开居住。
  (2)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缺乏制度的保障。建立在单个家庭和家庭成员道德水平基础上的家庭养老模式,由于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存在很大差异,以及子女“孝心”观念差異的存在,不同环境下老年人晚年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出现很大的差异,这种非正式养老模式缺乏稳定性和制度保障。
  (3)老年人社会参与不足导致与社会脱节和产生孤独。一般情况下,当老年人退休或者失去劳动能力时,便不能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逐渐与社会事务脱节。而子女一般工作都比较忙,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多方面原因导致了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感。
  二、发展多元化养老模式
  如今,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中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并且他们正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一方面,他们渴望过上幸福安康的退休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却不敢尝试新型的养老方式。
  1.多元化养老模式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家庭人口在不断减少,部分夫妻可能要赡养4位老人,并且同时抚养孩子,不管在经济上,还是时间和精力上所承受的压力都是难以想象的。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养老模式迫切需要养老责任由家庭向社会转移,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一问题,空巢老人的现象将会日益严重,年轻一代的养老观念也会逐渐淡薄,从而引发其他社会问题。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全面的社会养老还缺乏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这就需要探索其他养老模式,比如一种依靠老年人、家庭、社区等多种力量的社会保险养老、乡镇(村)集中养老、消费养老以及土地养老模式等,这种趋向于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2.互联网经济与养老模式创新
  庞大的老年群体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养老经济压力,同时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也是巨大的。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205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增长至33%,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龄网民数量从2007年的294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2900多万人,年均递增25.8%,接近中国整体网民规模增速13.3%的两倍。2018年移动网民中银发人群规模已超过 5000万。每8个银发人群中有1个使用互联网,增长空间大。随着庞大的60后集中进入退休期、70后步入50岁,银发人群整体文化水平提升,渗透率将继续上升。
  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银发人群的社交、信息获取能力和娱乐方式,一项数据显示,银发人群渗透率最高的行业是移动社交,这一现象与全体网民一致。一些空巢老人利用微信等移动社交软件与子女、亲友联系,极大地缓解了自身的孤独感。除此之外,互联网经济与养老模式结合,不仅是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也是政府管理、公共服务方式和整体模式的创新。
  3.退休老人的互联网机遇
  关于老年人的界定,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比发达国家低,于是在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被确定为老年人。另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是退休年龄。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教授级高工65周岁),女性55周岁(教授级高工60周岁)。我国还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 岁。当老人退休后,因为社会角色的变化、生理心理的变化,以及人际交往的变化会产生三个方面的转变:以工作单位为中心转向以家庭为中心;由工作驱动型转变成享乐驱动型;由人际交往的多样性向对象稳定性转变。基于逐渐改善的医疗卫生健康体系,很多中老年人在退休后的一段时间内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生活价值的活跃状态,相当于中年人的创造时期,这对社会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息息相关的。而此时,互联网的普遍使用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项目尝试将退休老人的个人养老模式与互联网经济结合,提出可行性方案,发挥退休老人的社会服务价值,同时解决一部分的养老模式转变过程中的困难。
  从退休老人的传媒接触状况的相关研究中,老人对使用媒介的动机、偏好、感受等都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一面,他们迫切希望通过一种快捷有效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满足个人的养老需求。   三、互联网养老的设想
  “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的核心就是将互联网技术融入传统养老服务中,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样的养老服务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基于以上退休老人的生活状况和生活需求,本文提出以下几项为退休老人提供互联网养老服务的设想。
  1.互联网养老的设计
  (1)退休老人最后一公里送快递。在不同的城乡,不同的社区,在网购和物流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解决有些地区快递最后一公里的运输问题和怎样优化商品运输流程同样重要。要实现快递最后一公里运输的条件并不高,只要集中有序地利用满足基础劳动能力的劳动力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物品运送即可,而目前大多数退休老人身体健康,时间精力充沛,完全符合这一要求。通过微信或者社区平台发布快递提取消息,类似代取快递,退休老人在家中就能接单,再完成交付流程。这一设想可以让老人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自身精力自由选择接单数量和接单时间,同时也满足了其创造社会价值和实现自我需求的愿望。
  (2)休闲菜园出租与租赁。不同于社区老人的集中性和生活便利性,生活在乡镇的老人大多是农村户口,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在满足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一部分未得到利用的土地就可以在網上或者其他平台上出租,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另一方面尽可能多地满足其他无土地老人想要自给自足的生活愿望。
  (3)互助养老。主要是依靠身体健康,有照顾他人的能力的老人有偿或者自愿为其他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通过互联网社交,退休老人可以找到有着相同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的人,他们在一起相互交流观点容易达成共识,有助于增强自我独立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2.互联网养老的制度保障
  (1)中老年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他们接受新的事物会比较慢。在互联网发展的时代,传统的靠子女或者社保养老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退休老人的生活需要。要想完成“互联网+养老”平台的实行和普及还需要尽快制定养老服务平台标准,鼓励社会资本不断投入养老服务,同时,平台自身也需要不断地自我完善。
  (2)老年人对于各种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有限,容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加强法律法规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督,为“互联网+养老”发展提供优良的法律环境也至关重要。
  (3)搜索信息的困难是老年人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最多的问题,家中的年轻人可以帮助老人识别网络上的有益信息和可能的诈骗信息,提高老人的警惕性,而不容易上当受骗。
  养老产业一直被认为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蓝图,通过建设养老服务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集约化管理养老服务的供给资源和平衡供需,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
  养老服务平台由于投资较大、整合资源的能力参差不一,普遍存在较大的资金压力。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一些地方的企业开始主动投资养老服务平台,并提供免费服务,同时依托养老服务平台,整合老年人信息资源和医疗资源,推动实现医养结合目标。综合来看“互联网+养老”产业在优良的政策环境的保障下会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高颖.老年人与互联网的使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娟.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动因、特征及中国老年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5.
  3.郭晓芳.“银色浪潮”下的网络媒体.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1(9).
  4.曹莹,苗志刚.“互联网+”催生智慧互助养老新模式.人才资源开发,2018(23).
  5.张博言,崔然红.互联网模式下共享养老新模式探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15).
  6.王雅倩.“互联网+”时代养老新模式的探讨.山西经济日报,2017-03-28. (责任编辑:兰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3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