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下高校外贸人才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为中国外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成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也对高校外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当前,高校在培养外贸人才模式方面普遍存在优秀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创新型教学改革步伐太慢、复合实践型人才比较缺乏、跨境电商新型外贸人才培养力度不足等问题。如何通过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外贸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模式等方式,为外贸企业培养输送合格高质人才,是相关高校需大力探索和着力抓建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校;外贸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幅拓展了全球市场贸易交流的范围和频度,为中国外贸企业纵深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也对中国外贸人才的数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外贸人才特别是优秀复合型外贸人才的供给还远远达不到满足“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高校作为外贸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如何加大培养具备综合实践技能、适应全球化市场、具有国际视野的外贸人才,是保障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助推力,更是其不可推卸的长期责任。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外贸人才提出的要求
   “一带一路”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部分组成,将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紧密连接,形成了覆盖亚非欧等60多个国家的广大区域,国家数量众多、风土人情各异,且各具独立的政治特点和文化宗教信仰,这就需要一大批具备相关技能和优良素质的外贸人员,来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企业的深入交流合作[1]。总的看,“一带一路”战略对新形势下外贸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提出以下要求。
   (一)熟练的语言应用能力
   “一带一路”是个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能够极大促进中国和沿线广大国家的沟通合作,语言作为交流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日益突显。因此,熟练掌握语言沟通和综合运用能力是外贸人员的必备素质。只有这样,外贸人员才能很好地尊重合作国家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人情,助力企业成功且可持续地走向国际市场,并加大国家间的跨文化交流。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半数以上国家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主要使用英语作为国际贸易的惯常语言,且进出口贸易流程中的各环节都需要使用英语。因此,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学习始终是外贸人才培养必须抓好的重要环节[2]。
   (二)扎实的外贸实践操作和专业技术能力
   国际外贸业务涉及寻找目标客户、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备货、租船订舱、办理保险、清关以及单证缮制等一系列环节,需要外贸人员具备市场调研及开发、商务谈判、制单跟单、报关报检等国际贸易实践操作能力。这些都是外贸人才应该具备的最基础也是重要的能力。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实施,交易涉及产品或服务从种类和专业化程度上都将有所拓展,这就对外贸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对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制造、指标要求有更深入的了解,甚至要达到熟练掌握和精通的程度。
   (三)创新实践跨境电商的综合运用能力
   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外贸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是传统外贸行业的新型发展趋势[3]。由于跨境电商企业能够直接对接批发商和零售商,有时甚至可以直接抵达最终消费者,使贸易的中间环节大为缩减,商品流转的各项成本都大为减少,有效降低了贸易的综合成本。此外,跨境电商还具备流转速度快、支付便捷等诸多优势,使中国中小企业可以更快打入国际市场,有利于企业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并提升持续盈利能力。同时,伴随着中国制造的不断迭代升级,“Made In China”的产品质量、品牌认可度和影响力、性价比等越来越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也为广大中小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大量中小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的模式将外贸业务迅速转型升级,为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持续增长动力,同时也使得相关企业销售的产品品类和销售市场更加多元化,引发了企业对跨境电商创新实践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据统计,2017年,中国跨境电商运营人才缺口高达50万,未来3年跨境电商运营人才缺口将高达445万[4]。
   (四)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也推动了中国和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区域文化艺术的共同发展。文化领域的交流和经济贸易的合作有较大的差异,文化交流更侧重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思想层面的相互交融与碰撞。由于文化、传统、宗教和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和地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冲突和矛盾,也给外贸人员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外贸人员必须加强对当地人文知识的学习,具备良好道德修养,以更为理性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和尊重不同文化、艺术、思想之间的差异,更好地履行推动国际贸易长远发展的重任。
   (五)宽广的国际视野
   在当下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过程中,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是对优秀外贸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应有之义,也是确保“一带一路”倡议能够落到实处的关键因素之一。外贸人员要着眼“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化要义,从更高和更多元的角度来认识自己的工作和使命,既要立足中国、瞄准当下,又要努力开拓国际化视野,主动了解国际形势、文化潮流、热点问题等国际事务,掌握相关处理原则和方法,全面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促进国际贸易工作更加平稳有序发展。
   二、高校外贸人才培养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是优秀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现阶段高校外贸人才的培养中,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教师的自身素质达不到要求,高水平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外贸人才的培养。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外贸教师往往语言类出身,虽然具备良好的语言教学能力,但从事实际外贸实践工作的经验缺乏,对外贸工作的关键点和具体实践要求一知半解,只能按照书本知识机械授课,培养出来的外贸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需求。特别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各国的经贸互动与文化交流更趋频繁,教师对相关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背景不能详实掌握,就不能在教学中因地制宜,针对性教导学生灵活应对。同时,鉴于“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众多,语言种类也极其丰富,给高校的外贸人才培养带来了更大挑战,相当一部分高校特别是中小规模的高校没有资源开设多语言类教学环境,造成人才培养结构单一,复合型人才缺乏。    二是创新型教学改革步伐太慢。当前高校培养外贸人才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目的性,教学内容脱离市场、缺乏实用性,教学方法枯燥、缺乏师生间的互动,考核评价机制单一封闭、缺乏技能考核等问题。虽然各大高校的教材内容往往都是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编写,有利于在较大范围内实现外贸类人才培养的统一标准,但也导致培养差异性人才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同时,由于各高校的教材通常长期固定,更新周期长,造成教学内容和知识与实际要求脱节,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同时,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长期停留在教授知识的初级层面,虽有很多院校提出并进行了一系列包括加大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内容的教学改革,但往往流于形式,并未大范围内取得预期效果。更为关键的是,大部分高校在相关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机制等环节上都处于自成体系、关联不紧的局面,导致教学改革长期处于“雷声大、雨点小”不能持续深入推进的局面。
   三是复合实践型人才比较缺乏。目前,普通高校培养的外贸人才往往具备较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外贸理论水平,但由于高水平师资力量的缺乏和实践型教学模式推广不足等原因,造成很多外贸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毕业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是找到工作后进入情况不快,还需长时间的跟班实习或接受专业外贸教学机构的再培训。另外,多数高校在培养外贸人才时并未在创新、抗压、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方面提出具体教学目标和实践要求,也未在更高层次着眼于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外贸人才,导致“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通用国际外贸人才十分稀缺。
   四是跨境电商新型外贸人才培养力度不足。一方面,大部分高校较少开设专门的跨境电商专业。虽然我国高校对跨境电商十分关注,希望将该专业列为新型外贸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但目前还普遍处于摸索阶段,极少设置专门的跨境电商专业或方向,仅在电子商务或商务英语等专业下开设少数与跨境电商相关的课程[5]。因为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的不到位,造成院校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成为企业现实需求的巨大缺口。另一方面,跨境电商教材及课程资源缺乏成为制约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6]。虽然关于跨境电商的教材和课程已在各大高校使用和推广,但由于跨境电商技术及平台规则更新较快,且牵涉面很广,导致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核心教学点还没有在较大范围内统一和规范,各自施教、自行其是的教学状况较为普遍,直接造成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数质量远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
   三、对高校加强外贸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带一路”倡议既为我国高校培养外贸人才提供了巨大机遇,也带来了重大挑战,如何在教学改革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确保高校能够培养大批高质量的复合型实践外贸人才,为“一带一路”的实施提供强大助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要培养满足符合“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国际化外贸人才队伍,首先要打造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教师们既要具备专业的外语知识教学水平,又要拥有较为丰富的外贸实践操作经验,这样才能够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培养提高外贸类人才的综合素质。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一方面,高校要根据外贸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强化对相关教师队伍的教育和培训,把提高教师的外贸实践业务能力、教育教学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等作为第一要务。同时,也可以专门设置相关外贸课题项目,激发教师对外贸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进行探索改进,鼓励教师就相关课题和模式改革进行广泛的探讨交流,还可考虑将实践操作能力作为考核专业教师的指标之一,鼓励教师团队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高校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充分利用进修、假期等时机前往外贸企业进行学习实践,积累实践经验,并可加入相关行业协会,紧跟业界的发展趋势,拓展眼界,努力打造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教师团队,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优秀外贸人才。另外,作为有益补充,高校还可以邀请外贸行业中的优秀人员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为学校的外贸教学带去更多实践经验。
   (二)完善外贸人才培养体系
   “一带一路”倡议对外贸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既要掌握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又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和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拥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宽广的国际视野,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可能短期内就实现,必须从上学之初就围绕目标系统培训。一是科学确定教学目标。“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展对外贸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确定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时,要从注重传授外贸基础知识向注重应用能力学习转变,要对当前外贸类岗位的现实需求和具体技能要求详细调查了解,要把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外贸人才作为教学培养的长期目标,针对性谋划统筹。二是及时完善更新教学内容。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重以英语为重点的语言交际功能的强化学习,加大满足现实外贸岗位需求的语言应用能力专业化培训,又要把“一带一路”的理念和知识引入课堂,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的风俗人情、经济贸易情况和国际贸易惯例等知识的学习。同时,要突出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外贸形态知识的学习和规范,系统性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策划、运营、管理和服务的研究和实践。三是强化一专多能技能培养。“一带一路”倡议下外贸人才的竞争更是一种相关综合能力的全面竞争,因此,高校在培养外贸人才时不仅要突出以语言应用和外贸实务为重点的专业化能力培養,还要注重全方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例如对基本经济原理和经济形势判断知识的学习、对相关国家外贸法律和流程的了解、对跨境电商外贸知识的掌握等。四是加大应用创新能力培育。应用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随着外贸形势和形态的不断发展变化,对外贸从业人员专业应用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这一需求,高校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并建立创新能力考核标准,要注重围绕学生相关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开发各类活动和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参与中创新,在应用中思考,不断养成自觉进行探索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期末考核方式设计上,也可以将学生的专业应用和创新能力作为考核重点,把经验性的知识放在次要位置,以此来提高创新教育的效果。    (三)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贸人才的培养已经不能照搬以往的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以满足日益升级的现实需求。
   一是要加强改进教学方式。要站在满足企业需求的角度革新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将知识灌输模式向师生互动教学转变,可以尝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及体验式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例如:创设外贸单证的各类模拟情景,让学生扮演外贸单证员角色,实践操作缮制单证、传递单证等操作,丰富其实际体验;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外贸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对涉及行业相关知识的了解;组织创业创新实践活动,联手相关行业企业举行外贸模拟交易实践活动,使学校教学和企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
   二是要深化校企合作。企业是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主体,各大院校深入探索加强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倡议顺利实施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院校要不断优化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选择适当的外贸企业开展长期合作,可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组织管理与教学形式,强化贸易专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激励和投入,可以通过鼓励企业参股院校建设、分担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成本、为合作企业提供补偿以及优惠政策支持等方法,提高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实践的积极性。
   三是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高校的外贸人才培养要抓住“一带一路”的新机遇,加大与外国院校和企业在相关领域的交流合作,努力开展包括人员互访、课程开发等在内的项目合作,借机为教师团队提供出国进修的机会,培养更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未来,甚至可以为海外学生或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开展相关专业化培训,实现文化和技能的对外输出,又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口碑。
  参考文献:
  [1] 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 李文輝.“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以CDIO为基础的商务英语专业外贸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对外经贸,2015,(10):134-136.
  [3] 潘雨相.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1):172-174.
  [4] 彭敏.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7,(9):258.
  [5] 喻文丹.基于产业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2017,(3):90-91.
  [6] 高子清,张金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校企行政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5):146-1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7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