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和大人一起读”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与传统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课内教学之中。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少的现状,专门编排了“和大人一起读”这一内容,意在架起家校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阅读的桥梁,培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但在现实中,对于这一内容,多数教师往往只是点到为止,缺少更为细致的研读。对此,笔者结合“和大人一起读”进行了思考。
一、结合学生个人实际,灵活搭建亲子共读
统编本教材中编选“和大人一起读”这个内容的根本目的就是倡导家庭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家庭阅读氛围较为轻松,学生压力较小。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学生,“大人”最好是父母,现在父母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加上大多数父母在学前阶段就已经陪孩子读书,因而完全可以胜任这一角色,通过聊“读”的方式,推进家庭阅读。如对《春节童谣》这一内容,父母可以与孩子聊聊自己小时候是怎样过春节的,而现在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在他们对春节有一定了解后,再来读这篇文章,体验自然不一样。
最理想的“大人”是父母,但对于不少农村地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学生一般跟随祖辈生活,而祖辈文化层次相对较低,阅读能力较差,甚至识字不多,无法担任“大人”角色。对这些留守儿童,“大人”定义应该更为广泛一点,可以是哥哥姐姐,或者是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时间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学校课余时间。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感觉有趣,通过一对一聊“读”的方式,便于他们产生兴趣,对于主动帮扶的“大人”更感到是一种信任,教师要制订好合适的激励机制。
还有一些特殊学生,比如因个人性格或者偏好,导致对“大人”共读对象有一些特殊需求,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满足。课外阅读需要的是激发,是兴趣,而不是强制。比如有个留守儿童,家中还有个读初中的姐姐,其共读“大人”的理想对象应是姐姐,但他非常调皮,经常与姐姐唱反调,自然姐姐不适合担任“大人”这一角色,不过他与班级的一个学生关系非常好,又是同村,因而也可以尝试让他与那个同学一起“共读”,或者让那个同学读完后再做“大人”与他共读。情况有多样,“大人”应因人而异。
二、结合学生兴趣实际,灵活选择阅读内容
一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较少,理解能力较差,因而对于一些深奥的内容,或者所谓的名著之类的书籍,他们不适合读,也读不懂。一年级学生读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因而在“共读”内容选择上,家长应尽可能尊重学生意愿,从学生兴趣出发,内容应积极向上,语言应富有节奏、较为容易理解,等等。这样,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让他们从中积累语感,提高记忆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从课本内容逐步延伸到课外,“和大人一起读”这一内容只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启蒙,因而尽可能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或者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可以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同一主题的延伸。比如《小兔子乖乖》和《拔萝卜》都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儿歌,学完之后,教师可以适当推荐一些类似内容,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共读,然后安排时间进行交流,这样效果较好。
对于一年级学生,绘本仍然是他们阅读的主要书籍。无论是文字还是图像,都能让学生从中习得言语、发展想象。对于绘本的选择,教师可以推荐与教材主题相配套的绘本进行阅读。比如在刚入学时,可以推荐阅读《大卫》这一本图多字少的绘本,让学生从中借鉴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借助课件,学生在教师这一“大人”的陪伴下,通过读图、想象的方式逐步理解其内容,回家后,再与家长一起阅读,这样一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二来阅读兴趣也比较高涨。
三、结合班级家长实际,探索不同课型指导
“和大人一起读”虽编撰在课内,但具体阅读实践还需要家长配合。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胜任这一角色,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做好指导。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指导方式:
1.网络指导
教师通过微信群、QQ群等途径,给家长上一节简短的指导课,将“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的要求、相关做法、最终目的告知家长,并就其中氛围营造,如何與孩子进行交流等方式进行沟通。或者在具体书籍阅读之前,也通过微信群将其要求、做法通过问题,或者视频方式进行发送,便于家长操作,以便提高阅读质效。
2.实践体验
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交流。如进行《妞妞赶牛》这一绘本阅读,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在微信群里先进行“备课”,对各种问题进行预设;接着利用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志愿者与学生一起走进课堂,开展“一对一共读”,其余家长作为观众进行听课。这种阅读体验,不仅便于提高家长共读水平,而且还能推促学生由陪读逐步向自读过渡。
3.微课导读
这一类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最终爱上阅读。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是《孙悟空打妖怪》,体裁是儿歌,而且采用的是前一句的结尾词语作为后一句的开头,易唱易记。教师可以从谜语开始,让学生形成初步感知;接着让学生从中寻找四个人物的名字,并渗透方法,强化学生感知;再接着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从中读出滋味,最后再进行拓展,分享几首相同类型的儿歌,让他们回家与“大人”一起读。这种方式,便于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四、结合家庭阅读实际,创建多种方式推进
“和大人一起读”的编辑意图,就是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主动搭建桥梁,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对于不少家长来说仍缺少具体方法,这里结合实践重点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1.借用问题进行交流
在共读过程中家长可以先行阅读,并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描述。对于问题的设计,既不要多,也不要过于频繁。如果是看图说话,可以让学生边看图边想象边描述;如果学生在描述过程中出现思维停顿的,家长可以给予提示,给予鼓励,以便让他们享受阅读。
2.借用读书单进行共读
对同一类书籍,教师可以事先制订好读书单,内容可以有各种阅读技巧,或者可以引导学生与家长一起编故事,或者要求学生边读边演,并用手机进行拍摄,如有可能,还可以提供一些问题,等等。读书单的内容可以多样,最根本的还是要切合阅读书目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另外,对读书方式,最好针对不同家长、不同学生设计阶梯式的读书方式,以便让所有家长、学生能从中找到最佳阅读方式。
3.采用图书漂流方式进行
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共读一本书,采用“图书漂流”的形式进行,要求家长将阅读感悟、阅读画面及时上传班级微信群。教师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比如借助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及时发布阅读照片、视频等形式,鼓励学生阅读。
对“和大人一起读”这一内容的教学,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要主动将其纳入到课内教学体系之中,还要积极发动家长参与,通过主动拓展同读一本书等形式,让这种共同阅读有声有色。只有这样坚持下去,相信学生和“大人”必定会读出一片精彩。<E:\刘可可\小语园地\2019园地1期\尾标1.tif>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杭州二中树兰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8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