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双版纳当地少数民族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通过村寨访谈、数据收集整理等方法,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望天树景区及周边少数民族社区为对象,分析了当地少数民族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建议。
  关键词 望天树景区;少数民族;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西双版纳
  中图分类号 F3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9-013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9.039
  Abstract Based on parashorea cathayensis Xishuangbanna tropical rain forest national park scenic area and the surrounding minority communities as the object, with the village methods such as interviews, data collec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of local ethnic minority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ecological tourism were analyzed.A reasonable mode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ecotourism was explored.
  Key words Parashorea Cathayensis Scenic Area;Ethnic minorities;Community participation;Ecological tourism;Xishuangbanna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旅游成为大家首选旅游方式之一。西双版纳州旅游市场依托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与民俗风情,以生态旅游为理念,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的到来,使该州生态旅游得到了蓬勃发展。生态旅游一直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是公认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而可持续旅游发展则是在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的同时满足现时旅游者和东道区域的需要[1],是在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追求的是旅游业、自然保护及当地旅游地区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生态旅游发展的主体就是当地社区,而少数民族社区大多处于偏远地区,生产力落后,自然风景处于原始状态,应该坚持可持续开发原则,积极地参与到生态旅游的发展中,以促进生态旅游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在景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当地少数民族社区居民也应努力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其中,因为社区参与不仅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宏观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机制,也是当地少数民族社区实现经济、文化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还是增加社区居民经济收益、消除旅游消极影响、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已有很多例子表明,当地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有助于资源的保护和社区的发展,促进传统文化的延续,减少居民对旅游的反感情绪和冲突,从而使生态旅游开发起到真正的扶贫作用,保证生态旅游和当地社区共同繁荣[2]。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1.1 望天树景区基本情况。
  望天树景区是我国全方位体验热带雨林的国家4A级景区,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东北14 km处,距景洪市134 km,距国家一级口岸磨憨60 km。景区内的旅游资源主要有望天树空中走廊、南腊河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当地少数民族风情等。望天树景区于2005年开始建设,2008年9月景区建设完工并开始营业,在2010年4月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并于2012年11月完成以整个景区的提升改造为主的一期工程,现阶段正筹备二期改造提升工程。
  1.1.2 当地少数民族社区现状。
  望天树景区周边主要分布有3个少数民族社区村寨(图1),分属勐腊县勐腊镇补蚌村委会,社区主要民族为哈尼族、彝族。由于当地为少数民族偏远地区,一直以来都沿袭着刀耕火种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经济等方面都相对落后。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及当地政府的大力帮扶下,社区村寨居民全力发展种植业,如橡胶、茶叶、玉米、水果、冬季作物等,社区居民的文化、经济、医疗、卫生情况已经得到改善,但还是存在主要经济收入都来源于第一产业,较为单一(表1),且该产业受气候影响程度较大和居民文化层次还是相对较低的问题。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
  针对望天树景区发展生态旅游及当地各民族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情况,向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所与望天树景区了解景区管理、经营、建设及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资料。通过云南省数字乡村网查询有关数据,了解望天树景区当地少数民族社区村寨的人口数量、主要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表1)。
  1.2.2 村寨访谈。
  以望天树景区及周边的少数民族社区为重点开展访谈。望天树景区选择了部门经理、员工和游客為访谈对象,了解景区在生态旅游发展与社区参与程度方面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此的看法和建议;少数民族社区则选择了补蚌、会干、南沙河3个村寨的村干部、护林员、老人、妇女、年轻人为访问调查对象,了解居民参与景区生态旅游的方式、参与的人群、带来的经济收入,以及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看法和意见。
  1.2.3 统计分析。
  用Excel软件对所收集的望天树景区和少数民族社区的相关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并制作成相应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当地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参与现况
  通过对望天树景区及当地少数民族村寨的实地考察,分别对景区高层管理者、部门负责人、员工和村寨村干部、护林员、居民进行了访谈,了解到望天树景区当地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情况如下。   2.1.1 社区居民直接参与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当地少数民族社区居民直接参与到景区发展中的人数为104人。其中受景区雇佣的64人,且基层员工占96%;依托景区在景区路口、路边、村寨路口贩卖水果、小吃的30人;经营餐馆及家庭旅社的10人,见表2。
  2.1.2 社区参与方式。
  现阶段望天树景区当地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方式只有3种:一是直接参与到景区建设和经营中,受雇于景区,收入为正常的工资收入;二是依托景区开展经营,贩卖小商品、开设餐馆、提供住宿,收入为经营收入。
  2.1.3 社区居民收入以第一产业为主。
  当地少数民族社区居民主要收入还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对旅游业的概念比较模糊。目前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于橡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只有少部分居民经营小卖铺、小吃摊点等零散业务,另有一小部分人直接受雇于景区。其他少数民族社区居民的参与感不强,无论生产生活习惯还是经济收入来源,都未参与到当地旅游业中来(图2)。
  2.2 当地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参与现状分析
  2.2.1 社区居民参与的层次低、规模小。
  近年来,随着西双版纳州生态旅游市场的兴旺,望天树景区接待游客数量逐年增多,2017年达25万人次(图3),门票收入也再创新高,2017年达803万元(图4),景区取得快速发展,获得了较大收益。但是,当地社区居民作为生态旅游的主体,却收获相当小。这些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中的,只是极少部分,且都属于较低的层次。受雇于景区的打工者因文化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都只能担任底层员工。贩卖水果、小吃等小商品的一部分社区居民收入相对较少,也只把此收入当做一点短期额外收入,与其家庭主要经济收入相比所占份额较低。另外,部分极少数思想意识与能力相对较高的社区居民,经营本地特色的餐馆、提供住宿,其中经营餐馆且生意较好的年收入已达9万元,是现阶段居民参与方式中所得利益最多的一种的方式。在景区建设过程中被占用土地的极少数村民,只是由景区进行一次性补偿,收入也是一次性的,土地相当于被卖给景区,并未采用土地入股分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当地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人数太少,参与层次较低。这其中既有当地少数民族思想意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原因,也有景区未将生态旅游的主体——当地社区居民,纳入到景区的长远规划中,未能形成景区与社区居民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模式,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双赢。
  2.2.2 社区居民对当地景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态度。
  现阶段的社区居民参与仅为初级参与层次[3],在旅游业短期利益驱使下而进入旅游业的发展的,他们对生态旅游意识较为粗浅,只知道这样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获得额外的利益,不能理解生态旅游的本质。部分少数民族居民甚至为了获得短期利益,主动参与环境的破坏,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现阶段由于外来游客都喜欢品尝当地的特色水果、小吃及具有民族特色的农家饭菜,所以对部分当地少数民族来说,以前没有经济价值或经济价值较低的水果、野菜、凉拌小吃等当地食品,现在都可以相对高的价格卖出,增加了家庭额外收入。他们对景区也持积极态度,认为景区的生态旅游带动了他们的发展,且对游客也持热情欢迎态度,因为游客带来了额外收入。
  3 现阶段当地社区参与存在问题
  3.1 社区居民文化水平低,参与意识不强
  望天树景区周边当地社区村寨,属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文化程度一直以来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居民学习能力也较弱,获取新信息的途径有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居民的思想及视野,影响了居民进一步参与到生态旅游中。加之当地橡胶产业已形成较大规模,大多数居民经营以橡胶为主、其他经济作物为辅的第一产业,也只在“旅游黄金周”期间游客较多且有闲暇的时候,才会由家中妇女、老人到景区附近贩卖本地水果、特产等小商品,以增加一点额外收入。所以大多数当地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在文化水平较低、思想及视野狭窄、对生态旅游概念模糊的条件限制下,对社区参与的意识不够,未能积极地参与到生态旅游中来。
  3.2 社区参与方式单一、参与度不够
  当地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参与方式仅限于在景区打工、景区附近贩卖小商品和提供餐饮、住宿几种,方式太过单一,层次较低,参与程度有限[4]。同时,景区在社区参与方面也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经调查发现,在望天树景区内摆摊设点的人中,并无当地社区居民,都为外来人员。众所周知,景区内摊点的收益往往是最高的,这些有着高收益的商机都未留给当地社区居民,而是全部给了外来人员,也对当地居民的参与度造成一定影响。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对外来游客也持有较为复杂的心态,因为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外来游客越来越多,社区环境卫生脏乱,有限的公共设施不足以支撑居民与游客使用,本地环境遭到破坏、交通拥堵以至影响到居民的生产生活等情况。这时少数民族社区居民的态度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最初的积极到消极,甚至出现抵抗的情绪。
  3.3 当地政府及景区未将社区参与放在重要地位
  首先,当地政府认识到提高社区参与度对当地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社区居民意识的提高是有利的,但对社区参与仅持有乐见其成的态度,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地政府在社区参与方面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政策引导、推动及建议、协调,监管作用。其次,景区并未将社区居民放在主导地位,只是将其看成一项旅游资源,没有看到社区参与度的提高对景区的发展的重要性。在社区居民意识提高、带动社区发展、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或商业机会及利益分配等方面较为重视,忽视了社区参与在景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及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提升社區参与度的建议
  4.1 当地政府在社区参与中应发挥积极作用
  当地政府也非常愿意看到生态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景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协助当地社区居民确立其在生态旅游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在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带动社区的经济、文化及居民意识的提升。当地政府应在社区参与旅游的目标、内容、利益分配、环境保护等方面,在景区与社区之间出面组织协商,并起到监督监管的作用。还要为社区参与的居民提供正确、积极的引导,并组织一些讲座、培训,以使他们的参与水平不断提高。培训的组织者应该是当地政府或旅游主管部门,如此才能使培训更为有效,才能着眼于社区自身的发展。也可在旅游规划的编制内容上增加居民参与的条款,从法律上肯定居民参与的合法性,加大居民参与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当政府、社区、景区三方在社区参与方面不断努力与深入后,一个良性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就会形成,使三方共赢。   4.2 景区在社区参与中的应有的作用
  景区对社区参与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应仅将当地社区居民看成旅游资源,应将其放在主导地位,发展与社区居民的良好合作关系,力求共同发展。景区也应在旅游观念、文化素质、生态保护意识、参与意识等方面对社区居民开展培训,并在参与方式方法上有所引导,这样既能提高社区参与度,又能使社区得到发展,还能增加景区的旅游资源,提高经营收入,达到多赢。在利益分配方面,因发展旅游业本身就会对资源与环境造成影响,而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又是直接承担者,所以对于开发旅游的景区来说,应该对此给予一定的补偿。比如可以将景区当年的门票收入按一定的比例反馈给当地社区或学校,用于改善社区的公共卫生条件等,这样就容易得到当地社区的拥护。且在生态旅发展过程中,并非全部的社区居民都会参与进来,但是旅游带来的影响却是全部社区居民共同承受的,所以通过如集体基金补偿、门票收入提成或社区教育培训基金等形式与整个社区共同分享旅游收益。利益分配并非只有经济上的,景区还可以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保证社区居民优先被雇佣的权利;旅游商品尽量采用本地原料进行加工;向居民开放为旅游者而兴建的服务设施和环保设施等。
  4.3 社区居民参与能力的自我提高
  社区的经济参与指的是参与者从自身和对社共同体的经济利益和福利关系出发,参与社区的经济事务关系和活动[5]。在政府、景区、社区三方中,当地社区居民自身的参与能力也需不断提高。因为在生态旅游活动中,社区居民作为构成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有些活动还要靠他们来协助完成。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是实现社区居民参与的必要条件。有的居民对旅游开发不理解,对自身在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定位等的认识也不明晰。社区居民要提高自身的参与意识、文化素质,加强信息沟通,理解社区参与的重要性,要通过多种渠道增强参与意识,开阔视野,积极参加政府或景区组织的各类培训,以提高自身的参与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到生态旅游中,为自身及社区带来效益[6]。
  5 结语
  社区参与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研究的热点,社区参与可以达到旅游扶贫的目的,促使旅游目的地社区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且国内一些研究自然保护的学者也认为“使当地社区受益”是生态旅游定义的一个方面。在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只有政府、景区、当地社区三方加强有效的沟通,相互帮扶,并合理的分配旅游利益,将社区参与视为重中之重,不断完善社区参与机制,通过社区参与实现生态旅游的最佳途径,力求共同发展,各方的矛盾才不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进一步加深,才能做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广瑞,译.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一):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J].旅游学刊,1998(2):50-54.
  [2] 陈秀琼,黄金火.略论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8-42.
  [3] 郑向敏,刘静.论旅游业发展中社区参与的三个层次[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2-18.
  [4] 徐娟,严贤春.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实证研究:以瓦屋山森林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4):12174-12176.
  [5] 孙柏瑛.公民参与形式的类型及其适用性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5):124-129.
  [6] 李偲,海米提·依米提,李晓东.基于社区参与的喀纳斯自然保護区生态旅游能力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71-99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0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