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实施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工程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面对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优化升级,在高等院校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工程教育,应抓住机遇,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工程科技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产业的转型升级。本文以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为研究基础,深入分析了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毕业要求的实施机制,并以新工科中的计算机专业为例详细地说明了毕业要求的实施过程。以期为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基础的高等教育毕业要求的实施指明方向。
关键词:工程教育;运行机制;毕业要求;新工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04-0189-03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Oriented to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ZHANG Xianhong1,HUANG Chengzhe1,YANG Zexue1,QI Limin2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Harbin 150050,China;
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China)
Abstract: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largely determine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Facing the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engineering education which occupies the largest propor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train engineering talents urgently needed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better serv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fully analyse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in China's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and illustrates in detail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by taking computer specialty in new subjects as an example. In order to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oper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based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Keywords:engineering education;operation mechanism;graduation requirements;new subjects
0 引 言
工程教育專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学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同组织实施,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工科专业毕业生总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为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标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1,2]。
现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详细介绍基于高等工程教育的新工科专业毕业要求的实施机制。
1 专业毕业要求的制定依据
1.1 毕业要求的内涵
产出导向的培养体系遵循反向设计原则,其从社会需求开始,由需求确定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毕业要求是培养目标的支撑,是培养目标能够实现的根本,是课程体系的制定依据,课程体系是毕业要求实现的基石,而教学过程实现课程体系的落实,毕业要求实施程度评价机制直接用于毕业要求实施机制的持续改进。此过程以毕业要求为依据,来综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可见,毕业要求是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之间联系的节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培养体系的关键环节。
1.2 专业毕业要求制定依据分析 工程教育认证的通用标准规定,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可衡量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专业在制定毕业要求时必须明确本专业的定位,使毕业要求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12项毕业要求相互对应。制定的毕业要求不但要覆盖通用标准中的12项毕业要求,还要基于对毕业要求内涵的理解,将本专业毕业要求详细分解成多个指标点,并使每个指标点有相关的课程或实践环节支撑,形成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例如,在制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要求时,不但要根据《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类专业补充标准》,还要结合学校、学院、专业教师、毕业生意见及建议,遵循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管理办法和当前正在实施的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的文件要求。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依据培养目标,制定本专业的毕业要求。
1.3 本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分析
(1)从外部反馈信息的角度来看,通过毕业生调查问卷可以反馈毕业生对毕业要求的认可度,通过往届毕业生问卷调查、用人单位评估和第三方麦克思数据公司可以反馈培养目标的實现情况。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反馈结果是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在素质、能力和知识方面均达到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并实现了培养目标,外部反馈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反映了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有效支撑[3]。
(2)从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来看,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都是专业教育的“成果”,但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的最终成果。培养目标是对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完成学业时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够胜任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维护、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实现该培养定位,专业应给出相应的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本专业的多条毕业要求来支撑,因此,专业还需要根据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内涵的理解,给出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
(3)从培养目标需要的能力角度来看,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制定,培养的能力涵盖专业工程师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知识应用能力、工程能力、通用能力和工程态度。这些能力的培养应对应本专业的毕业要求。
笔者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进行了分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各项毕业要求和通用标准的各项毕业要求相互对应,且本专业毕业要求可以覆盖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所列的各项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要求考核合格的毕业生才可以达到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毕业要求。本专业的毕业要求应完全按照认证标准的12条进行描述,在分解指标点时应遵循关联性和准确性两个原则。关联性包括对应性、不可逆性及不可复制性。具体来讲,首先,本专业的每条毕业要求一般分解成2-4个指标点,并且指标点与毕业要求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以体现指标点和毕业要求的对应性;其次,本专业的毕业要求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不可逆,每条毕业要求分解为数个指标点,但每个指标点不对应多条毕业要求;再次,本专业的指标点并不是毕业要求的直接复制,而是具体、明确、可评价的,体现了不可复制性;最后,本专业指标点的表述直接呼应毕业要求,体现了准确性。
2 本专业毕业要求的公布渠道
学生和教师是专业毕业要求的两个主要公布对象,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专业毕业要求。将毕业要求公布的主要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专业的毕业要求,从而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向符合毕业要求,并为下一轮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使其进行持续改进,更好地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为中心。
2.1向教师公布专业毕业要求的渠道
(1)使教师参与制定、修订本专业毕业要求,在制定和修订毕业要求时,使全体教师共同讨论,针对毕业要求实施情况评价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以保证教师认可专业毕业要求。
(2)通过会议公布的形式让教师熟悉本专业毕业要求。在全院教师大会上向教师公开讲解毕业要求,开展教学及专业建设研讨活动,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专业毕业要求。定期召开专项教学改革研讨会、课程建设研讨会等,组织全体教师开展针对本专业毕业要求的讨论,研究毕业要求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并积极开展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改革研究。
(3)依据本专业毕业要求修改教学大纲。教师应进一步学习和理解专业毕业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
(4)针对新入职的教师开展新入职教师培训等,考查新任课老师对本专业毕业要求和培养方案的理解。
2.2 向学生公布专业毕业要求的渠道
(1)新生入学前向其公布专业毕业要求。在学校招生信息网、学院网页、招生简章等页面公布专业毕业要求,并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宣传咨询会、校园开放日等途径,介绍、宣传专业毕业要求。
(2)向在校学生公布专业毕业要求。第一,针对新入学学生,在其入学后,学院可以通过开展包括毕业要求在内的专业介绍活动,使学生对本专业毕业要求有初步了解。同时,新生也可以通过辅导员的传达,深入了解本专业毕业要求。第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在每门课开课时向学生解读课程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使学生加深对毕业要求的认识。并努力做到使学生对毕业要求的理解与认识始终贯穿大学生活。第三,辅导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座谈会和个人交流等形式对学生专业学习、学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毕业要求的了解。第四,可以通过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公开宣传毕业要求。学院定期向所有在校生发放关于毕业要求的认知、实现和满意度情况的调查报告。
(3)学生毕业后深入理解并反馈专业毕业要求。学生参加工作后对专业毕业要求的理解程度加深。专业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向毕业生公开专业毕业要求并接受其反馈,以便修订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毕业要求。第一,通过校庆、校友返校聚会或各地校友会活动交流专业毕业要求,便于校友参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制定、调整。第二,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宣传专业毕业要求。在就业走访等过程中,与已就业毕业生交流本专业毕业要求并得到反馈意见。第三,通过定期发放问卷调查方式,对专业毕业要求进行跟踪和反馈,并将反馈意见作为专业毕业要求持续改进的依据。 2.3 学生和教师对本专业毕业要求的认知情况
(1)教师对本专业毕业要求的认知情况。教师对本专业毕业要求的认识情况主要从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授课大纲的了解程度以及在制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衡量。通过检查教师们的大纲发现所有授课教师均能在大纲中明确体现本门课程对应专业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并且授课教师在计算所授课程目标实现程度时,也非常明确。本专业所有教师都能在授课时明确告知学生对应课程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并能积极参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制定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师对本专业的毕业要求的重要性和内容的认知情况良好。
(2)学生对本专业毕业要求的认知情况。学生毕业要求的认知情况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获得。调查内容主要为学生对本专业毕业要求的重要性和内容两个主要方面的认知情况。例如,对某校计算机专业共发放18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100%。
关于学生对毕业要求重要性认知情况的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68%的学生表示本专业毕业要求十分重要,25%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5%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2%的学生表示不重要。其次,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计算机专业毕业要求对自身成长有较大帮助。其中,大部分的学生表示帮助很大,少部分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极个别的学生不知道有什么帮助。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本专业毕业要求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学生对毕业要求内容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36.7%的学生对本专业毕业要求十分了解,52.1%的学生对本专业毕业要求比较了解,10.2%的学生对本专业毕业要求了解一般,还有1%的学生对本专业毕业要求不了解。这些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的毕业要求的内容的认知程度良好,这部分学生对毕业要求明确认知后更希望獲得计算机技能。
为保证毕业要求的顺利实施,专业建立了有效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制定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及执行标准,并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实行了严格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同时,为检验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的“出口质量”是否达到毕业要求标准,建立了毕业要求实施情况评价机制,并定期开展毕业要求实施情况评价。组织了专门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小组,负责监督各评价过程、汇总评价结果,最终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确认毕业要求实施情况,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基于评价结果持续对教学过程进行改进,并跟踪改进情况,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出口质量”[4]。
最后,为进一步评价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可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及社会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充分利用毕业生资源与社会资源获取人才培养的评价、反馈信息,结合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对评价及反馈结果进行分析研讨,发现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基于培养目标实现情况持续对培养方案进行改进,以不断提高毕业生的专业工程能力。按照本专业毕业要求实施情况评价机制,每门课程在学期期末都要进行毕业要求实现情况评价,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实现情况评价由课程团队负责人组织实施,以“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评价依据合理性确认表”为主要依据,以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考核成绩、评分表等数据为基础,评价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相关指标点的达成情况,交由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小组审核。授课教师根据评价结果提出课程持续改进计划。
3 结 论
作为以工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了主动适应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新型经济转变的趋势,必须布局新工科建设,从而获得未来竞争优势。高校应以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做好学科专业的整体规划,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和自我更新机制,在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大胆实践,探索学科专业设置管理的新范式。
参考文献:
[1] 林健,郑丽娜.从大国迈向强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工程教育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39(2):1-17.
[2] 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6-87.
[3] 王义,任君庆,黄蕾蕾.引证关系视角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群体知识图谱探索——基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实证分析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3):86-91.
[4] 李庆丰,袁明月.工程教育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基本概念、应用现状及改进策略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5):137-141.
作者简介:张宪红(1983-),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教师,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像处理;通讯作者:黄成哲(1963-),男,朝鲜族,黑龙江佳木斯人,院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1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