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全面创新要突破哪些瓶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日前,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规划建议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原来的要素驱动、出口驱动、投资驱动,再到现在的创新驱动,其发展历程是从制度创新、制造创新、技术创新到现在的全面创新的长期演变过程。
特别是21世纪以来,无论是要素驱动还是投资驱动,无论是投资、出口还是内需这三驾马车,都是以需求侧重某一要素的创新为驱动力的。目前,这种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经济发展已然面临全新的挑战。
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来自于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它是农村劳动力所有权和成果分配权的创新,突破了传统制度的束缚,推动了农村30多年的发展。
早期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是借鉴农村改革,推行承包制,使得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那个阶段属于内需驱动型经济增长,让改革开放的前10多年探索出了需求导向。
到了90年代,开始出口,也就是开放,尤其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这个驱动力就国际化了,但这还是市场驱动。
第二个阶段是出口驱动。我们在1992—1997年发展非常快,但到了90年代末,出现亚洲金融危机,出口受阻,于是产生了投资驱动。但是,投下去要怎么消化?还有投入产出周期和经济效益的问题,它是有局限的,所以现在又开始强调内需驱动。
要看到的是,现在所讲的内需驱动和80、90年代早期的内需驱动是两个层次的。早期的内需驱动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的低层次需求与基本生活需求,这样的驱动使得大量的民营企业得到了生产上的释放。但现在不同,如今百姓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需求越来越强调高附加、智慧型、绿色型、人本化、生态化等,而这是目前跟不上的。所以在新的阶段,依靠某一方面的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发展需要了。
在上述情形下,要实现老百姓价值的需求,就必须让企业从原来的矿产、水资源、低成本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转变为以知识、技术作为生产要素。
当下,全面创新正面临新挑战。第一是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原来我们与国际市场有互补性,以低价格、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的产品去竞争,都能获取外汇。但现在原先的优势没有了,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变成了替代关系,我们走高附加值、低消耗、生态性产品之路,就势必要威胁到别人的优势。于是,这种挑战的唯一出路就是让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建立在知识创新、高技术创新驱动基础上。
第二,资源控制权竞争的挑战。过去观点以为资源竞争是发生在企业之间的,实际上,政府部门间,乃至政府与企业间也存在资源竞争。由于政府与市场间的利益是冲突的,政府想方设法把资源配置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就需要全面改革政府治理模式、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尽快实现政府强调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创新。
第三,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都需要创新。原来吃饭都去食堂,现在有美团外卖,这都是创新,每个人都有创新的平台,也就是整个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在发生变化。
同时,我们可以在传统形态的社会中生活,但十七八岁的人在传统形态的社会中就活不了。所以社会要创新,原因就在于社会形态的变化。以后的社会形态正在走向网络化、平台化、扁平化,而只有当这种创新的理念植入到社会的空气里、每个人的价值观里,大家才会自觉行动起来。
此外,要实现全面创新从自发走向自觉,没有文化上的基因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必须形成全社会重视创新、投身创新的氛围,也就是文化创新。于是,就出现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社会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构成的全面创新体系。
然而,在全面创新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瓶颈。
一是,在转型过程中,98%以上的企业缺少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创新能力和动力。这些企业适应了传统的低层次内需驱动方式,难以转型、没有创新能力,终归会死掉。所以现在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为了让再度转型过程中的传统企业死掉以后,能够有新的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取代传统产业。
二是,创新动力很大程度上受市场机制的约束。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只有当市场机制出现缺失或者缺位时,才需要发挥政府的创新资源配置作用,而不是相反。问题是,在政府控制资源的情境下,企业从政府获取财政补贴往往不是为了创新,而是为了获取利润。要改变这种格局,必须要把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政府行政干预放第一位。
三是来自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问题。真正要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需要重构一套体制机制,来承接高校、科研机构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不是依靠高校、科研机构自身去解决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
四是创新如何服务于人民大众和社会。我们要鼓励老百姓创业,鼓励购买中国企业自己生产制造的产品,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找到经济发展的思路。然而,老百姓创业越来越难以得到资源和资金。比如,现有的银行、资金以及各种资源的配置是赢者通吃、有者愈有、无者愈无,想创新创业却没有足够低的成本去获取这样的资源。
所以,现在去研究创新战略问题,必须把创新的火车头动起来。要把“头”和“尾巴”的问题回归到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为此,两种形式都有必要更加做好面向老百姓的各项工作。
(作者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4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