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人工造林提高成活率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影响造林成活率以及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因素中的空气湿度、光照强度以温度等,土壤中的酸碱度、水分含量以及受污染程度等以及造林后期的管理等,并且不同植物由于生长习性不同所以对于种植季节的要求也不同。由此本文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以及造林质量提出建议,为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为造林实践提供经验。
  关键词:造林成活率;造林质量
  1.造林对土壤的要求。苗木种植跟不同地形的土壤有很大关系。由于现代社会工业污染十分厉害,尤其对土壤的污染,使得很多土地中含盐量已经超标,在这样的土地上苗木无法成活。因此,苗木管理人员就应该检测土壤,从而在适合种植苗木的土壤进行种植,避免一些没必要的浪费。
  2.造林对水质的要求。虽然苗木对于水质的要求不高,但灌溉时也要合理选择水源,水源中盐分或是酸性物质过高就不适合灌溉。管理人员要掌握好苗木生长的时期进行苗木灌溉,以免造成苗木因干旱而枯竭,而有的苗木因灌溉太多被淹没。充分了解苗木生长的方法去管理,才会提高造成质量。
  3.选择树种
  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使树种的生态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在选择树种时必须考虑那些能适应本地气候条件、土壤立地条件的树种,因此先要对树种的生物特性有所了解,是否耐寒、耐湿、喜阳、喜阴等习性是必须掌握的。选用的造林树种的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即根据造林地的气候、土壤和土地利用情况,对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和生产潜力做出综合判断,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和树种的特性,选定最符合造林目的和能适应造林地自然条件的树种。良种壮苗选用具有优良遗传性状和优良目的性状的树种或品种的苗木种植,苗木茎干粗壮通直,高粗匀称,枝稍木质化,根系发达,立根短而粗,侧根和须根多,具坚实饱满的顶芽,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并且在起苗,栽植过程中要避免苗木的损伤和失水。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活率。而且可以减少幼林抚育的工作量。为了使森林整体有较强的防护能力,减少病虫害等自然危害,在坚持选用良种基础上,应尽量避免品种过于单一,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比例要合理,树种要多样。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有经济价值的樟子松、落叶松、红松、杨树,柳树、蒙古柞、沙棘、胡枝子等乔木、灌木树种等。
  4.培养壮苗
  培养壮苗是造林的基础。在选种子或者插条育苗阶段,都要采用品质优良、种条健壮、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经济价值高的优良品种。育苗地要尽量选择环境条件较好的平地。尽量就近采集苗木种子、种条,减少运输和环境差异。出苗后要加强管理,合理定植,饱水饱肥,适度控制秋梢生长。在干旱地区造林时,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相应规格、苗龄的树种,以杨树、侧柏和刺槐为首选。落叶树种需具备完整根系、主根短直、侧根发达、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常绿树种需用容器苗或根系带土球,容器不能脱落,土球不能松散,需对苗木进行分级,标明苗木朝向。另外,還要注意严格按照起苗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起苗前1周,需灌足出圃水,预防苗木在起苗、运输、假植和定植过程中失水过多,从而降低成活率。据报道,如果苗木失水量为10%,则造林成活率降低20%,若苗木失水量达到20%,造林成活率降低40%,苗木失水量在30%时几乎没有利用价值。另外,在起苗时要注意在距根径30cm圆周线以外挖撅,避免伤根伤皮,勿硬拔强斩。一年生苗木要有25cm以上的主侧根,要求根系完整。没有及时运走的苗木要立即假植或覆盖,防止曝晒、风干和失水。对于容器苗的起苗最佳时机是容器袋内的营养土不黏为准,如果过干,在造林后保墒时间短,并且在运输及栽植过程中营养土容易脱落,从而使造林成活率减低;如果过湿,起苗时根系与营养土容易松动,丧失了容器苗的作用,并且容易在运输过程中营养土僵硬及变形,营养土壤毛细管受损,透气性差,造林后苗木自行夹死。用铁锹从容器袋的底部将容器苗挖出时,一定要轻,不能群体硬拔,防止根系与营养土松动。没有及时运走的苗木要立即采取遮荫措施。苗木要按大小分级分类包装,每50-100株1捆。容器苗使用塑料袋包装,每袋不要超过25株,叶茎要暴露在袋口外,保持通风良好,造林苗木要求在二级苗以上。
  5.充分利用技术和经验
   在林业局组织的调研活动中,发现造成苗木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埋土深度不够,苗木窝根现象严重,营养袋苗没有脱袋,埋土未能分层踏实等。造林的工作流程是首先取苗,在造林前的1~2天要浇透苗圃地,然后造林当天早上挖取苗木,根据计划安排当天挖取的苗木必须当天用完;其次是挖坑,超出苗木根系长度的10cm以上是对挖坑深度的最低要求;然后是修根,要剪除对主根太长的根系,避免造成窝根;然后是醮根,用配制好的生根粉、保水剂容液浸泡苗木根系;最后是埋土踏实和穴面整理,埋土深度要高于原土痕3cm以上,要将穴面整理成里低外高形状,找一些石块平铺于苗木周围,这样可以起到保持水分和避免鼠兔危害的作用。
  6.加强抚育管理
  栽植后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浇水,要经常锄草松土。栽植胸径5厘米以上树木时,特别是在栽植季节有大风的地区,植后应立支架固定。栽植后对树干进行涂白,有利于美观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日灼、病虫害及牛羊啃食等。对造林地加强管护,严禁放牧,防止认为和牲畜为害幼树。抚育管理包括土壤管理,树体管理和造林的管护。对造林地连续3-5次除草、松土、造林后,头两年2-3次,以后减少到每年1-2次,松土深度5-15厘米。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应进行灌溉和施肥。直播造林的进行间苗,对截干造林的进行除蘖,在萌蘖条基部未木质化前将多余的萌蘖条除去。综合考虑改善环境、林木生长、农村能源需要、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土地等方面的因素,从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农田防护、旅游开发等多功能出发,针对具体区域的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在林种结构,树种配置,整地方法、栽植技术,管理措施等方面制定出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规划。要把规划设计作为提高造林质量的第一道工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将造林任务、苗木、技术措施落实到小班。在按科学规划组织实施的同时,还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ABT生根粉和保水剂以及植物蒸腾抑制剂等新产品的应用,以提高苗木成活率,从而达到提高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的。
  总结: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极端恶劣天气的频繁出现,我们国家逐渐意识到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开始重视植树造林工作,而造林成活率以及造林质量高是评价造林工程的重要指标。当前影响造林成活率以及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因素中的空气湿度、光照强度以温度等,土壤中的酸碱度、水分含量以及受污染程度等以及造林后期的管理等,并且不同植物由于生长习性不同所以对于种植季节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本文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以及造林质量提出建议。在造林前要做好树苗的假植与栽植工作,对于不同类型的树木选择不同类型的肥料;要严格把控灌溉水源以及土壤的质量,在造林之前进行检测;还要做好后期的林地管理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0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