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副词“总算”“终于”与“到底”的对比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副词“总算”“终于”和时间副词“到底”在语义上具有共同特征,都能表示经过较长过程后出现了某种结果,但是三者在具体用法上存在着一定差别。语义方面,“总算”后的命题一般是说话人预期的结果,“终于”和“到底”后的命题既可表说话人希望发生的结果,也可表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结果;“总算”和“终于”侧重于强调事件的时间性,“到底”既强调事件的时间性,也能强调事件过程的曲折性。句法方面,探讨了三者在句子中的位置分布,阐述了它们述谓性、主观性的特点。语用方面,分析了各自的评价功能和凸显焦点功能。
  关键词:总算;终于;到底;语义;句法;语用
  现代汉语中,语气副词“总算”“终于”与时间副词“到底”在语义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与共同点。例如:
  (1)数年来梦想的富春江,总算看过了。(柯灵《桐庐行》)
  (2)他母亲几次向他流泪,要他娶亲,他延挨了些时,终于答应说好。(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3)虽然他的白发是有一根,拔一根,可是他到底慢慢的老起来。(老舍《四世同堂》)
  通过对以上例句的考察可以发现,“总算”“终于”与“到底”都能表示经过一段过程而出现某种结果的含义。例(1)用“总算”来说明作者经过数年时间,最终实现了“看富春江”这个愿望。例(2)用“终于”来强调经过较长时间,他最终完成了“答应母亲娶亲”这个要求。例(3)用“到底”说明经历一段过程,最终出现了“慢慢老起来”这个结果。虽然“总算”“终于”和“到底”在语义上具有共同性,但我们仍不能在它们之间划等号,在很多情况下三个词也不能随意替换,如例(2)中的“终于”不能换成“到底”;例(3)中的“到底”不能换为“总算”。这说明它们在语义和语用上仍具有各自的特点。本文基于“总算”“终于”与“到底”语义上的共性,对其进行详细的语义对比分析,并考察各自的句法特征和语用功能,以探究三者之间的异同。
  一、“总算”“终于”与“到底”的
  语义分析
  (一)三者的语法意义
  1.“总算”的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总算”的释义为:“[副]①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②表示大体上还过得去。”[1](P1733)本文主要探讨义项①,义项②暂不作讨论。“总算”后面通常跟的是一种结果,而且这种结果是符合说话人预期的,尽管它是超过了说话人期待的时间才出现的。也就是说,说话人对出现的结果是满意的,但对结果出现所用的时间有些不满。例如:
  (4)费了不少力量,总算谋到一个教书的位置,她便带了孩子到日寇洗劫后又退出的金家寨去。(李霁野《似曾相识的杜鹃花》)
  (5)说了多少好话,总算把清明前当在那里的一石米换了出来。(茅盾《春蚕》)
  例(4)中,“谋到一个教书的位置”,是“费了不少力量”、经历一段波折后才得以实现这一愿望的。例(5)中,“将一石米换了回来”,也是“说了多少好话”、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才得到这一结果。
  2.“终于”的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终于”的释义为:“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1](P1688)《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对“终于”的释义有二:“①表示出现了希望出现的结果。②表示出现了预期相反的结果。”[2](P288)
  通常情况下,“终于”后面出现的结果都是符合说话人预期的,但通过考察大量语料后发现,“终于”后面的结果也有可能与预期相反。不管后面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结果的出现都是经过了较长的过程,“终于”强调了事件的时间性。例如:
  (6)她的恋爱几经波折,终于除去障碍,与男主角有情人成为眷属了。(苏青《论红颜薄命》)
  (7)寻寻觅觅,终于扑个空,孤凄地呆着。(俞平伯《文学的游离与其独在》)
  例(6)中,她“与男主角有情人成为眷属”是“几经波折”而最终得到的结果,这个结果的出现与说话人的预期相符合。例(7)中,“寻寻觅觅”是希望能寻找到理想的创作状态,“扑个空”这一结果则显然与预期相反。
  3.“到底”的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八百词》对“到底”的释义有三:“[副]①用于疑问句,表示进一步追究;究竟。②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③强调原因或特点;毕竟。”[3](P153)本文主要讨论义项②,这一义项属于时间副词。“到底”后面跟的是经过较长过程而出现的结果,这一结果可以是说话人希望出现的,也可以是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同時,该结果的出现是经历了一番波折的,“到底”强调目的达成的不易,突出所述命题或事件过程的曲折性。例如:
  (8)齐鲁文化学会很不容易找,可是到底被他找到了,在大明湖岸上一个小巷里。(老舍《文博士》)
  (9)巧巧藏不住,到底被人家抢走了。(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例(8)中,“找到齐鲁文化学会”是“他”经过较长过程后最终出现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是他希望出现的。例(9)中,“巧巧被抢走”,也是经历了一番曲折后出现的结果,前面的“藏”表现出说话人并不希望“巧巧”被抢走,这个结果显然是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
  (二)三者语义的联系和区别
  “总算”“终于”和“到底”都能表示经过较长过程后出现了某种结果。它们三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总算”“终于”和“到底”都表示在结果出现之前经历了较长时间,它们都强调过程的时间性。同时,“到底”还体现出过程的曲折,凸显目的达成的不易。因此,除了时间性,“到底”还强调了过程的曲折性。第二,“总算”表示的结果是符合说话人预期的;“终于”和“到底”表示的结果既可以是说话人希望看到的,也可以是说话人不希望看到的。第三,“总算”和“终于”往往带有说话人的情感色彩,具有主观性;而“到底”是向听话人传达相对客观的信息,大多不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情绪。   通过对三者语义的比较,三者的语义特征可以分别表示为:总算[+期望][+结果][+时间性][+主观性];终于[+期望][+结果][+时间性][+主观性];到底[+期望][+结果][+时间性][+曲折性][-主观性]。
  二、“总算”“终于”与“到底”的
  句法特征
  从词类归属来看,“总算”“终于”与“到底”在现代汉语中都属于副词,它们的基本句法功能是一致的,主要用于修饰谓词或谓词性结构,都用来作状语。虽然三者在句法功能上有共同点,但仍然存在一些差异。
  (一)句法位置
  1.位于句首
  在现代汉语中,语气副词位于句首时,对整个句子的修饰就显得更加明确清晰,更加清楚地表明整个句子的语气基调。“总算”“终于”和“到底”出现在句首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位于主语之前;一种是位于无主语的谓语之前。例如:
  (10)总算孩子争气考了204分(总分220),一家人喜笑颜开。(新华社,2001-09-05)
  (11)幸亏医生及时抢救,让她喝了“救命丹”,才止住血。总算捡得一条性命。(李文澄《努尔哈赤》)
  (12)然而黄省三没有听见,他什么也听不见了,他只有一个念头,只有一条路。终于,他又追上了李石清。(曹禺《日出》)
  (13)4点乘机后,本来两个半小时的行程,3个小时也未到,仍不知其因。终于落地了,但不是广州,而是南昌,为什么到南昌,仍然不知其因。(《人民日报》,1995-11-02)
  “到底”位于句首时,大多数情况都表示“究竟”“毕竟”的意思,属于“毕竟”类语气副词。作为时间副词的“到底”位于句首的情况很少。例如:
  (14)到底坐不住,台北舅妈瞪圆双眼,喝走了姨,喊回了舅。(魏世祥《舅舅和他的两个妻子》)
  (15)战争爆发,他们才随着教员们逃到南方。那时候,她已经怀了孕,孩子的父亲可不是袁大德,虽然他的出亡完全出于迷恋她。到底他们结婚了,一上来,他就在一个杂牌部队里当上士文书。(骆宾基《一九四四年的事件》)
  2.位于句中
  语气副词“总算”“终于”与时间副词“到底”出现在句中的情况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位于主谓语之间;一种是位于主谓语之后。
  主、谓语之间是语气副词“总算”“终于”和“到底”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位置。当出现于这个位置时,语气副词修饰后面的谓语。例如:
  (16)所谓搬家问题总算告一段落,北去之说自然没有打销,天津北京等等常常在嘴里颠倒念着。(俞平伯《重过西园码头》)
  (17)他几乎把孟良的介绍信给忘了。他后来终于想起,把信掏出来,给了老教师。(老舍《鼓书艺人》)
  (18)“啊,你到底来了,太好了!”索菲雅姑妈一边吻他,一边说。(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在位于主谓语之后时,主语可能被省略,但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补出。例如:
  (19)李建勋觉得总算给二妮出了气,于是领着这伙巡警扬长而去。(王素萍《她还没叫江青的时候》)
  (20)他的网络对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有巨大的吸引力,他们认为终于找到了一种他们可以涉足脑研究的方法(正如我们在加利福尼亚州所说的)。(弗兰西斯·克里克《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
  “到底”在“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时,一般不位于主谓语之后。“到底”位于主谓语之后,通常是表示“究竟”“毕竟”。例如:
  (21)最后大家觉得到底是瞒不住,爽性开诚布公,打开天窗说亮话,拍着腿感慨一番。(张爱玲《倾城之恋》)
  需要指出的是,语气副词“总算”“终于”和时间副词“到底”一般都不用于句末。
  根据前文的分析,语气副词“总算”“终于”和时间副词“到底”的句法分布位置如表1所示:
  (二)句法特点
  1.述谓性
  张谊生认为,汉语中语气副词的主要功能并不是充当状语和表示语气,尽管它们有时确实可以充当状语并表示各种语气,但其基本功能却是充当高层谓语并进行主观评述。他还将这类语气副词称之为“评注性副词”[4](P46)。
  通常情况下,包含“总算”“终于”和“到底”的谓词性短语只能充当句子谓语的表述性成分,而不能充当定语或状语的修饰性成分。例如:
  (20)亚当斯团长总算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人民日报》,1995-05-14)
  *总算心中一块石头落地的亚当斯团长。
  (21)這一天终于到来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
  *终于到来了的这一天。
  (22)“五妹妹到底来了。”一阵脚步声,窦夫人走了出来,一把便搀住了钱夫人的双手笑道。(白先勇《游园惊梦》)
  *“到底来了的五妹妹。”一阵脚步声,窦夫人走了出来,一把便搀住了钱夫人的双手笑道。
  2.主观性
  从表1可以看出,三者都能位于主谓间和主语前。相对于“到底”来说,“总算”和“终于”的句法位置更为灵活,它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位于句首还是句中;而“到底”作为时间副词时,一般只能位于主谓语之间的句中位置,极少情况下能位于句首。
  我们知道,语言成分在语符序列中的位置与语言成分的主观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史金生所指出的那样,通常主观性强的成分处于句子外围,主观性弱的成分处于句子内层[5]。根据前面对三者主观性的分析,“总算”和“终于”的主观性相对比“到底”高,因此,居于句子外围的能力也比“到底”强。
  三、“总算”“终于”与“到底”的
  语用分析
  “总算”“终于”和“到底”语义上的共性决定了它们在语用上也具有共同性。基于这种共同性,将三者结合起来,考察其语用功能,探究它们的异同。   (一)评价功能
  评价是指说话人对所述命题的一种态度和评判[6]。语气副词参与句子的构成,自然而然会使句子带有叙述者的主观情感或态度。当说话人对一个已然的客观命题进行陈述时,可以用“总算”“终于”来显示说话人对所述命题的主观情感或主观态度。如:
  (23)这一病就病了整整四个月,中间有两个月不吃东西,瘦得只剩了皮包骨头。医生都说希望很少了,后来总算是慢慢救活了。(胡愈之《辛亥革命与我》)
  (24)我应当发癫,因為这些幻想中的异迹,梦似的,终于毫无困难的都给我得到了。(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我’被慢慢救活”“幻想的异迹被‘我’得到”都是客观命题,说话人在叙述这两件事情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即这些结果都符合说话人的主观预期。
  “总算”与“终于”在主观态度的表达上又有各自的特点。当说话人用“总算”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抱怨和不满,虽然结果是符合预期的,但完成这个结果所用的时间超过了说话人的期待;而“终于”就不带有这种消极的感情色彩。例如:
  (25)a.科研经费总算解决了。
  b.科研经费终于解决了。
  例(25a)说明科研经费的解决经过了很长时间,而在说话人的预期中是不需要用这么长时间的。因此,结果虽然与说话人预期相符,但仍能看出他对时间之长的不满。例(25b)则只能看出科研经费的解决经过了较长时间,说话人对这一结果整体上还是满意的,并没有表现出不满的情绪。
  (二)凸显焦点功能
  语气副词“总算”“终于”和时间副词“到底”都具有凸显焦点的功能。“总算”“终于”和“到底”可以表达说话人预料结果的实现,这个结果即是整个句子的新信息(焦点)。说话者通过料定语气来凸显对焦点的主观态度,以保证自己的态度、看法能有效地传达给听话者。因此,语气副词“总算”“终于”和时间副词“到底”具有凸显焦点的功能,也可以将它们看作一种焦点标记。例如:
  (26)山路总算是比较平坦些了,虽然在茂密的树林中还时刻发出来一些令人心悸的呼啸。(叶紫《行军掉队记》)
  (27)在城门口经过一阵可怕的拥挤后,我终于到了郊外。(巴金《寂静的园子》)
  (28)维持了几天的僵局,到底还是无声无臭照原定计划分了家。(张爱玲《金锁记》)
  例(26)强调的是“总算”后的命题“山路平坦了些”,这个结果即为焦点。例(27)中的焦点范围即是“终于”后的命题“我到了郊外”。例(28)全句的焦点则是“到底”后的“照原计划分了家”。由此可见,语气副词“总算”“终于”和时间副词“到底”具有突出强调其后命题的作用,即凸显焦点功能。
  本文对语气副词“总算”“终于”和时间副词“到底”的语义、句法和语用功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在语义方面,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各自的语法意义,探讨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它们都能表示经过较长过程后出现了某种结果,但在强调的内容、结果是否与预期相符及感情色彩上都存在着一定差别。在句法方面,描述了三者在句子中的位置分布,“总算”“终于”都能在句首和句中出现,而“到底”的句法位置则相对固定,大多数情况下都出现在主谓之间,并阐述了它们述谓性、主观性的特点。在语用方面,分析了三者的评价功能和凸显焦点功能,“总算”“终于”能表达说话人对命题的情感和态度,“到底”倾向于客观地描述一件事情,三者在句子中都具有凸显焦点的功能,能充当焦点标记。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纂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5]史金生.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J].中国语文,2003,(1).
  [6]齐沪扬.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0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