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小学班主任与家长的矛盾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学校是两个重要的生活环境,而家长与班主任就是两个环境中的教育者,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是不和谐的,那么对于心智尚未健全的小学生来说,人格发展与学习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乡村,虽然许多家长的学识较为浅薄,但他们一样爱孩子而时刻关注学生在校的表现,也会时刻与班主任沟通,也会因此产生些小矛盾,要科学化解矛盾让乡村的孩子一样快乐健康的学习成长。
  【关键词】乡村小学;班主任;家长;矛盾化解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獻标识码】A
  一、问题缘起
  在乡村教育实习顶岗班主任一职位,在这期间对班主任这一神圣的职位颇有感触:班主任工作的确是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虽具体而实在,但是创造性强、生成性大。班主任要处理学生学习、班级管理和人际关系等问题,担负着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育人工作。这对于刚实习就担任班主任职位的我来说,面临的挑战就更加严峻。就是在这严峻的考验中出现了一些令我难以处理的问题——与农村家长之间产生了误会,发生些矛盾。我知道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如何,从微观上说关系着小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与千家万户的幸福期盼,从宏观上说关系着我国未来建设者的核心竞争力。所以,班主任与家长之间产生矛盾可能会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从而影响学习。化解老师与家长的矛盾,有效沟通也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部分。
  二、矛盾产生的间接原因
  1.教师与家长的角色中,家长常常是过于溺爱或完全放任。而教师是理智重于情感。
  2.教师在学校看孩子的多维表现:成绩、作业、课堂参与、品质等,而家长单方面看孩子在家的成绩。
  3.平时教师与家长疏于沟通,彼此不了解,出现了问题再联系,家长多偏向孩子。
  4.教师与家长从事不同的工作,对教育家长更多的是不解。
  三、农村家长素质研究
  若要更好地进行家校合作,避免今后工作中出现的不愉快现象,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就要提前摸清农村家长的特点,知己知彼才可以轻松与家长沟通,更顺利地进行家校联合。
  (一)学历整体较低
  研究发现,目前农村家长普遍学历偏低。85%以上的家长都是初中学历以下,高中学历不足10%,而高职高专或者本科学历更是寥寥无几,家长对学习及知识的冷漠造成整体学习氛围缺失。
  (二)教育观念落后与教育观念扭曲
  一直以来,由于农村家庭自身教育观念落后,大部分家庭是一代又一代子孙完成小学教育后就不再读书,回家务农现象很多。一是觉得读书没用,务农可能会分担劳动力短缺现象,再者是经济条件限制了继续求学的路,即使是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也不得不退学回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本身经济基础薄弱,对“知识”的渴求也不高。有一则小故事特别形象地讲出关于农村生活的意识形态:“问放牛娃:放牛干 吗?挣钱娶媳妇生娃,生娃干吗?再赚钱娶媳妇生娃……”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使农村教育观念一直落后。但由于社会进步,农村的许多思想观念也有所进步,这使得许多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转变许多,也逐渐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而另一种家长却有另一极端的想法:把教育功利化,认为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脱离农村的苦海,扭曲了教育本身的意义。这对劳动教育和文化教育存在盲目感,慢慢渗透对农民、农村、农业的冷漠与鄙视。
  也有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学习是老师的事情,和家长没有任何关系,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完全是老师与学校的责任,完全不懂得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与家长也是息息相关的。
  (三)错误的教育方式
  农村家长会单方面认为孩子分数高就足够了,对于学习的过程与成长的经历从不关注,孩子做的符合家长的心意即可,三观教育也是扭曲的,若犯了错,就会用暴力的方式解决,如谩骂、呵责、训斥、殴打,根本没有彼此之间的沟通、理解。家长也会有意无意地与其他孩子攀比,不管是比较孩子的优点还是缺点,都会是一把伤害孩子的利器,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造成严重的伤害。
  (四)性格较为直率
  由于生活背景并不复杂,淳朴的农民可能生活没有太多烦琐的规矩,也未被条条框框所限制,部分家长与人接触是比较直接、率真,有什么便说什么,这也是他们与人往来的又一特点,也实属豪放的又一特殊类型。
  家庭背景、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结构和规模等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农村成长的孩子这几种因素都相对不和谐,才导致农村家庭教育的滞后形态,所以怎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是家长与教师共同的责任,与农村家长更好地沟通也是乡村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之一。
  四、矛盾的解决策略
  家长与班主任在接触过程中会出现矛盾,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与家长相比,班主任了解更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了解教育规律,懂得更多、更深的教育学问。所以班主任更应积极主动客观地应对所出现的问题,理性思考,寻求最有效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
  家长与班主任产生矛盾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家长不了解现实情况造成的;有的是班主任考虑的不周全才导致工作上的失误;还有的是家长主观臆断而对教师产生误解等等。不论是那种情况都要与家长心平气和地沟通,如果是教师的问题,应坦率、诚恳地说出自己工作中的失误,诚挚的道歉,相信家长也会理解老师,从而化解矛盾以消除两者间的隔阂。
  (一)突发矛盾的解决
  1.控制情绪,尊重家长
  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提出质疑,有时候在复杂的情况下,双方都难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二者之间就会产生小争端。但班主任不应反过来责问家长,觉得家长不尊重教师,认为老师的一切都是权威性的。而一个班主任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是有较高的自制力,懂得控制情绪。在遇到粗野无礼的家长,让人产生心烦意乱的情绪的时候,首先必须让自己冷静与沉着,让自己的情感一直处于理智控制之下。家长用错误的方式与班主任“沟通”,但是我们应该理解家长关心孩子的心情,平复家长的怒气,再进一步沟通化解矛盾。如果真的遇到个别家长不讲道理,班主任更要冷静,克制情绪,不要进一步激化矛盾,如果事情非常严重要寻求领导的帮助。   2.了解原因,冷静分析
  在保持冷静的前提下,安抚家长情绪,班主任老师再及时了解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冷静客观地分析事件,及时找到原因。根据情况的不同或家长类型的不同,用合适的方式耐心细致的询问学生或家长,与家长、学生双方了解情况后,分析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导致问题的出现。了解原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从实质上解决矛盾的根源。
  3.妥善解决,化解矛盾
  寻找到原因,客观理性的分析情况之后,使事情得以妥善解决。
  【案例一】刚进入校门,一名家长气冲冲地走到我身旁,以指责的语气说着:我家孩子不写作业我为什么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情况?……一连串的问题如剑雨一样刺向我,没等我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家长呵责一番。当时真的是无言以对,愣半天过后,依旧不了解情况。从家长的角度来说,确实是教师不负责任,而对班主任来说,是家长在无理取闹。
  就案例一中的事情来说,与农村家长产生矛盾,就要班主任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家长无厘头的埋怨就与家长继续争执。首先想到农村家长的特点,他们与别人接触与沟通的方式比较直接,有什么说什么,另外由于个别家长的教育观念问题,学生的一切都是老师的责任,所有的问题全推给老师。自己保持冷静的前提下安抚家长情绪,等老师进一步询问情况以后再进行沟通。就写作业问题,事实的真相是老师有过一次没检查作业,才致使某些孩子也放松了警惕,偶尔不完成作业,这的确是工作上的失误。换一个角度看,孩子的家庭作业是在家中完成,家长的监督不到位,也会使孩子懈怠、偷懒。在教师、家长都冷静下来后说清楚事情再仔细分析,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化解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也让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懈怠任何一个环节。
  【案例二】开学伊始,接管新的班级,对班级的一切还不了解,询问班级的班长是哪一位同学后进行班级的各项工作,不久又重新选择其他班干部。家长突然发来信息说:我家孩子不惹事,认真学习,为什么就把孩子学习委员这一职位撤下来?孩子回来就哭诉,觉得很委屈,给孩子心灵上造成伤害。一直强调学习好、不惹事就不应该撤职,家长一连串地指责老师。
  就案例二来说,教师的责任是没做好之前的工作,接手新班级没完全了解班级组织机构,匆忙进行后续工作,意识到班委会成员的不足,直接进行选举,孩子可能一直是服从老师的状态,也未及时说班级有学习委员一职。家长对于此次事件也未完全了解清楚就斥责班主任的工作,对于一直强调学习好就是孩子的所有能力也是教育观念扭曲的现象。这就要教师在化解矛盾及沟通上做一番工作了。
  农村家长95%以上是不了解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的,他们的教育方式是片面且是经验性的,所以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尽量用一些直白且通俗易懂的知识。
  (二)避免矛盾发生,工作落在平时
  1.了解家长类型
  “东西是别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家的好。”了解家长的这种心理,是与家长成功沟通的一半,也是与各种类型家长成功交往的基础。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家长,都要讲一讲孩子的优点。
  “护短型”家长: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在指出孩子的缺点与错误时,要先多指出孩子的优点再慢慢过渡到孩子的错误与不足,更要在私密的场合下洽谈、协商,同时班主任还应该适时地帮助家长提高一些教育素养,以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
  “棍棒型”家长: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在家中会打到孩子听话,在学校叮嘱老师“不听话就打,打老实就好,”这种家长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一种会把孩子打得过于懦弱、怕事,没自己的意见,另一种会把孩子打到有暴力倾向。
  “沉默型”家长:出于天生性格的原因,有什么事也不善于表达,不愿说出孩子遇到的问题后家长会困惑,这样时间久了可能困惑就更多,对班主任意见就更多,这类家长有必要平时多做沟通,以消除困惑,避免以后积怨矛盾。
  “和气型”家长:谦和有礼,专心安静地与教师沟通,与这类家长沟通比较容易展开工作,可以直入主题,沟通效率较高。
  “放任型”家长:这类家长要使其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爱与陪伴有很大关系,否则性格上是有一些缺陷的,也并不是老师就能够代替父母主宰孩子的全部。
  家长的类型还有许多,比如“骄纵型”“理想型”“刁钻型”等,针对不同家长类型,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家长,教师都应有足够的耐心,适宜的态度,良好的修养,善于倾听的耳朵。
  2.勤于家访
  教师通过走访学生家庭,与家长接触中既了解了家长的类型,又了解了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和学习环境,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单亲家庭接触时,班主任多一些同情体贴之心,制定一些培养计划等;与继父继母接触时可能不愿意配合,要多说孩子的优点、长处,以增进感情;与祖父母接触可能给孩子更多的宠溺,要更耐心更尊重的交谈。
  3.家长座谈会
  组织一些小型家长座谈会的目的在于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增加了家长与班主任见面的机会,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还可以向家长讲授一些教育孩子的理论性知识。
  五、结论
  班主任与家长之间产生矛盾是难免的,但一定要正视且以科学的方式解决,对于乡村家長班主任更应该多出一些耐心,平时多和家长联系沟通,也一定会使感情融洽,这样矛盾的发生概率自然减少。让家长与教师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刘永枚.班主任实用“百宝箱”[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编辑:张晓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4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