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如何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统的古诗词教学都会将诗词的诗句和字眼进行着重的讲解和诠释,不能真正地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和感染力,审美意蕴被拆解,使学生无法切实感受到诗词的深层含义和中国文化的博大魅力。本文就如何提升古诗词教学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总结得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中职古诗词;审美愉悦;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中职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就是对其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先认识字,然后到对字的解释、句子的注解,最后将诗词进行整篇的通译。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一般都是利用诗词的教学工具书来进行对照词句的理解,并不是主动地思考和理解,缺乏一种主动性的自主学习能力,全是工具书的思考,并不是学生的脑力活动。同时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思绪阻碍,学生不能更好地与诗词进行心灵上的触碰。
  一、古典吟诵式品味语言学习
  古诗词是一种精练富有内涵的文学艺术,每一个字都是文化的载体,中国古老的文化就寄托在这里。古诗词精练的语言造就了很多的想象空间,使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学水平和素养。古诗词具有一种言不尽意的表达形式,将一些语义说不明,用委婉的诗词进行表述,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丰富的朗读,将一些重要的诗词文字进行反复的揣摩,体会诗词文字的内涵之美。古诗词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和吟诵是离不开的,这也是其经久不衰的原因之所在。吟誦是对诗词的最大的尊重,吟和诵的相互结合,是传承好诗词的重要载体。在现在的教学当中进行吟的表达可以说是不太常见,但诵的技法仍在使用当中。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能够更加体会诗词中的情感流露。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在诗词中感受那种韵律美,提升诗词的魅力,调动学生的诗词审美心情和诗词学习兴趣,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情感美。
  首先,就是要熟读诗词。这是进行诗词学习必不可少的阶 段,学生要在这个读的过程中去加深诗词的内涵理解和情感理解。同时进行对知识的存储记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做好合理的教学指导,将学生的口、脑、手充分调动起来,将时间多留给学生,反复的诵读是培养学生对诗词情感把控的首要的前提和技术,让学生进行心理的反复揣摩,把握住诗词的意境。将诗词中的含义通过诵读进行合理的掌握和把控,使学生更加自然顺畅的体会诗词中的韵味,经过长时间的磨炼,就会很准确地把握住诗词的情感,将教材中的诗词情感了然于胸,做到一种熟能生巧的境界。
  其次,培养学生能够读出诗词中的意境。在古代的诗词创作中,作者往往是将情感寄托给景物、事物、人物、事件等等,用文字渲染的形式,将情感加以深度掩埋,做到隐和藏相互结合,这种含蓄美就是中国文化所推崇和造就的,因此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边读边想边思是教学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教师用声音朗读将文字的诗词提升到可想象的空间和领域,将诗词的意境和场景进行幻化,让学生感受到只可意会的部分,领略更加深层次的诗词意蕴和情感,让学生学习诗词更加容易,更加满足。
  二、调动情感,善于发掘文章中的各种美
  中职语文的古诗词教育教学很多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学,从很多的方面进行系统性的阐述,反映出人民生活的美好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在一篇篇的古诗词中,内容和形式的相辅相成是创作出优秀的古诗词的强有力的保障,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都是在这种前提下进行的,它们大多都是深入人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并深度挖掘这些美感,感受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使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心灵上的碰触,使学生在诗词的韵律中,将美的体验发挥到极致,提升其创造美的能力。
  (一)挖掘语言特色,采撷形式美
  中国的语言文学是十分灿烂光辉的文学,在世界的文化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代表性。各个朝代的更迭,使这古老文明的语言不时地散发着生命力,各种体裁,各种形式,或律诗,或绝句,或诗歌,五彩斑斓,层出不穷。徜徉在诗词的海洋中总会感受到那种与古人直接相处,心灵直接碰触的自由之感,让人为之赞叹。在诗词的海洋中,时而漫步在花丛,时而欣赏那高山流水,时而向亭台楼阁迈进,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在荀子的《劝学》中,多种排比句式的运用,句法凝练简洁,语言刚强有力,有这辩论色彩同时还有着十分浑厚的大气之感。又如李白的《行路难》,整篇运用自然景物的侧面表现手法,将诗人的内心充分表达了出来。《将进酒》整篇大起大落,豪放不失魅力,情感上各种情感相互衬托,最终归结于万古愁三字,将整篇进行合理情感总结。整首诗音律协同,诗句长短参差,如鬼斧神工之作,足以使人们为之赞叹。教师要对文章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欣赏诗词后进行合理的情感激发,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
  (二)分析人物形象,感知形象美
  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教材知识的内在因素。引领学生们认识作者是怎样将情感和人物形象相结合,并表达对英雄榜样人物的赞美。让学生学习诗词中的英雄,了解英雄的重大事迹,比如文天祥、范仲淹、诸葛亮等爱国人士,他们的伟大抱负和誓言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所以,教师要将作品与作品中人物进行相结合,去感知作品的精神魅力和作者的独立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陶冶情操,使学生的人格得到质的提升。正因为有了这些优秀的作品,千百年创作出的鲜活的人物,才能使学生有机会去学习,去感悟,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种种诗词,种种场景,种种人物,充满了中华文化的人文气息,当学生们在学习之余能感受到这种文化的魅力与感染力,令学生心往神驰,这就达到了我们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感悟人物情感,陶冶思想美
  古诗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其情感的表述与当代人们的情感能够达到一定的共鸣,同时有着相通之处。教师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引导教学,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感受文章中的韵律美和情感美,陶冶内心。教师要善于建构出一个桥梁,将学生内心与作者情感相互碰撞的桥梁,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轮美奂。像苏轼《赤壁赋》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美,屈原《离骚》中的“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高尚情操。同时还有很多的优秀名著等待我们去挖掘,去探索,所以在现在无论是哪种诗词都闪烁迷人的光芒和耀眼的情怀,教师要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体会诗词的乐趣。
  三、抓住意象,陶醉意境美
  诗歌的情感表达的是一种含蓄美,意境美,语言讲究凝练,有内涵。诗人往往将情感进行隐藏,表述一半的情感,一般的都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这些都是一种由其衍生出的一个名词,叫作意象。意象是现实生活中完美的生活写照,同时还是诗人审美的另一种境界,使其情感宣泄的惯用手法和意念的载体。意境就是诗人意象的种种体现,通过诗人合理有效的加工,将其组合到一起,生动的展现诗歌的整体情境。例如一些孤寂沉闷、凄凉、激越悠扬、恬淡闲适、飘逸潇洒等情境。例如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作者用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等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别开生面的美丽画卷,历年历代被广为传唱。所以在文言文和诗词的教学中,一定要多注意对意象的把控,让学生在这种意象中感受诗词情感的流露,让学生陶醉于美好的意境之中。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多注意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带领并引导学生体会和挖掘诗词的文学之美。让学生去品味和欣赏,感受诗词美的存在,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升学生对诗词的审美兴趣,感受中华千百年来流传千古的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姜涛.古代散文名作欣赏[J].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
  [2]]王世朝.中国诗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编辑:张晓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4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