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户型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保障性住房的意义入手,分析了现有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探讨障性住房户型空间灵活性的优化研究。
   关键词:小户型;保障;住房;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9)06—0207—02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住房问题成为了制约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问题,伴随其形成的“经济泡沫”以及“炒房”等现象是老百姓茶余饭后讨论最多的问题。尤其最近几年,随着深圳综合创造力的不断加强,城市的竞争力较全国其他城市有了明显的提升,慕名到深圳来的从业者与高昂房价之间的矛盾之间激烈。站在一名设计师的角度来说,如何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有限的空间,如何满足日常居住使用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在减小户型面积,为更多的居民解决实际的居住问题成为了当下小户型保障性住房的设计的热议话题。本文从设计的角度阐述小户型保障性住房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保障住房存在的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的激增与城市化进程的飞速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口涌人到城市务工,导致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旺盛的需求直接引发了房价居高不下,这使得进城务工人员想要在“城市置业”成为了一种奢望。日益严峻的矛盾也使我国意识到了完善的保障房体系是解决城市发展过快与人才引进困难间矛盾的良好缓冲剂,正式在这样的矛盾与需求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居民的住房保障体系正朝着高标准化、高适用化的方向发展,在保障房屋资格审查与分配上也日渐的科学化,整个过程伴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历史进程。所以本文就小户型的保障房设计进行探讨,从梳理保障房发展历程与意义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在面对保障房的参保对象、参保标准、参保分配、建设资金的来源等问题,虽然各地市存在一些规定,但是时至今日一直在不断的进行这调整。其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发本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而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的住房保障体系在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时,必须要时刻进行调整合适应,如此这样才能在国内外不断出现的政治经济问题中生存下来。住房保障体系的发展是一件长期的事业,也正因为如此才会留下了许多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特定历史政策,我们所要做的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借鉴历史的经验合做法解决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 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
   据数据统计在之前“十二五”的规划期间,我国的规划建设约三千六百万套保障性住宅,而且在之后的财政较为紧张的年份,国家依旧做出了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的决策,可见国家的重视程度之大,然而又是在如此的力度下,居民保障性住房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很顺利的解决。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城市急需保障性住房的人口也很多,现在的保障房数量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第二个原因是,虽然规划新建的保障房数量较多,但是很多都在建设当中,短时间内不能明显的缓解“住房难”的问题;最后由于保障性住房多由国家出资建设,为了使更多的居民可以享受保障房的便利并且减少建造成本,大多的保障房户型往往都仅满足居住的基本要求,在人性化设计与舒适性上稍有欠缺,很难根据居民的需求与喜好出现多种不同的类型的户型。
   3 障性住房户型空间灵活性的优化研究
   3.1 通过重新组合空间以增加使用的灵活性
   户型空间重组的方式有很多种方式,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的手段在既定的空间范围内创造出更多的功能空间,使得原本单一功能的空间划分成为多个不同用途的功能空间以满足日常使用的各种需求。空间分割是指同一个面积空间内根据需要划分出许多个不同的功能空间。这个方法与上一节同一户型平面分割出多个卧室类似,当户内空间不能满足家庭需求时,通,过进行空间的分割划分出更多的小空间满足功能的需求。但空间上的分割与在平面上对房间进行划分不尽相同,平面的划分大多利用的是较稳定的可分体构件,它们具有灵活性,但在使用时不会经常移动,在户型演变过程中这些可分体构件划分的空间功能变化较小,如中、大户型中的卧室,卫浴等。
   3.2 功能空间叠加增加竖向使用灵活性
   所谓的功能空间叠加指的是,单一平面空间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多种不同功能的叠加复合,例如在较为常见的住宅户型当中,客厅和餐厅经常使用流动的空间连接在一起,客厅与餐厅之间没有采用实体墙分割,而是通过家具的摆放,地砖的铺设来进行划分的。但是对于保障性住房来说,由于其狭小的户型面积,以及餐厅的使用时间和效率来说,将餐厅与客厅在功能上进行合并,可能更为适合保障性住房的实际使用需求,这样不仅可以改善保障房狭小的空间尺寸,还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使用效率。功能空间叠加的方式有很多,我们既可以采用实体的方式对平面上的单一空间进行竖向的分割叠加,在立体上实现多种功能,又可以从时间上对同一固定空间进行使用上的划分,从而实现功能上的叠加,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其根本的目的都是通过人为制定的“规矩”对有限的建筑实体空间进行管理,增加空间的使用效率、使用灵活度以及使用功能。我们以住宅户型中占据最大尺度空间的“客厅”为例,客厅作为组织整个居住功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休闲、娱乐与接待客人,这些功能主要发生在日间时段,而到了夜晚人们主要需要转变为以学习、休憩、睡觉为主的私密活动,所以从利用效率上来说,客厅成为了夜间的低利用空间,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轻质折叠家具或者是多用途家具来实现客厅功能的多样化,就可以更为人性化的满足保障性住房的居住需求。(例如:在1928年柯布西耶设计的最小化住宅中就注意到了对房间空间的使用功能在不同时间的进行不同的定义,以节省房间使用面积)
   3.3 模数化整体家装增强灵活性
   整体化家装能够进一步增强住宅户型灵活性。由于在实际操作中,让住户直接面对一一个具有高自由度的开放系统自行设计的难度较大,一方面建筑师在使用前需要对相关使用人群有一定的沟通,另一方面则有赖于可分体集成化产品的普及。住宅体系由围护体系、管线设备、防潮隔热保温等多种错综复杂的系统构成,大多住户并不具备建筑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户型设计和家装操作上很难入手,住户实际参与度不高,而集成化、整体化家装能够极大降低普通住户对住宅进行装修的难度。如现在的整体式厨房集水、电、燃气等系统为一体,施工难度极低,只需要进行现场安装,连接相应的管线接头,非常方便快捷。
   4 展望
   本次小户型保障房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多种不同的建筑空间处理手段,尽可能将现有的较为单一保障性住房产品使用多样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情况。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固定住宅空间,这样可以减少因为需求变化而导致的重复建设,还可以节省日后装修改造的成本。单户面积的减小使得国家可以将节省出来的资金与资源投人到更多的保障项目当中,同时也可以减低低收人人群的租房金额,减轻经济负担。通过预制和模块化的装修方式也能够加快保障房的建设进度,使得住房尽快交付到需要的居民手中。希望通过本文对于小户型保障房性住房的设计探讨,为保障房的设计优化提供一些新的西路。
   参考文献:
   [1]李敏.广州市50—70mf保障房工业化套型模块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2]杨晓琳.基于体系分离的高层开放住宅设计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5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