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该文首先探讨了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培养途径3方面,提出了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的策略,希望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参考,提升培养水平,从而实现信息化战争对装备保障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军队装备  保障人才  军民融合式培养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E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c)-0203-02
  近年来,为了提升我国国防实力,国家开始大力培养军队人才,而保障装备人员培养是军队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此工作可以满足信息化战争的需求。为此,走军民融合式培养道路将成为关键且紧迫性的任务,国家需发挥军队与地方院校的力量,共同担负重任。
  1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装备保障人才培养依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目前已进入信息时代,然而国家依然以军事院校教育为主培养装备保障人才,工作模式单一。随着装备复杂度的提升,保障人员可能无法适应高技术布局的战争装备保障[1]。第二,装备保障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相关部门在进行选拔时,不重视高技术人员,依然存在论资排辈现象,导致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下降。第三,军队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博硕学位教师占比过少,因此教育水平不高,难以培养出军事知识储备雄厚的人才。第四,目前军队院校对于技术与指挥培训不到位,并没有紧扣信息化条件进行多元化培训,军队院校培养路径有待拓宽。
  2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的策略
  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国需要进行军民融合式培养,将人才计划纳入国家建设全局,遵循实际战略,实现培养计划与国家的协调发展。为此,国家应根据新时代下战争对装备人才的需求,遵循正确的军事教育理念,借助国家军队与地方院校的优势,建立起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基本框架,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式培养机制,并拓寬培养途径[2]。
  2.1 培养模式
  据实践证明,在军事高科技极速发展的时代下,仅凭军队院校的力量无法完全承担培养重任。因此国家需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军民融合培养理念,依托国民教育体系进行工作,尤其要对保障人才进行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可以依赖国民教育体系,派遣部队官兵参加社会多种形式的培训。国家可以与地方军队院校合作,发挥长处,形成互补优势,将部分保障人才输入地方培养院校,从而分散压力,实现综合化培养[3]。可以联合科研所及各地区高校联合办学,在校内开展现代化军队装备保障课程,与社会教育结合,从社会引入技术知识储备,从而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培养效果,增强装备保障人才的技术素质。另外,地方院校也要担负起责任,扩大招生规模,完善课程体系,要将军用与民用技术紧密结合,采用科学方式授课,健全高素质教师队伍,从而为军民融合式培养奠定基础,向部队输送能够适应现代化军队装备的人才。
  2.2 培养机制
  2.2.1 建立培养目标机制
  军民融合式培养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面对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为了巩固培养效果,国家必须进行创新,改革优化培养目标,需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要以作战需求为基础,进行带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尤其在信息化条件下,需要全面考虑科技发展对军队装备保障的实际要求,及时填补社会缺失人才。还要建立完善的定期反馈制度,分析培养结果,及时将装备式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纳入考核体系,并接受外部反馈评价,将培养数量、效果、培养计划等建议反馈到部队之中,从而使国家掌握军队装备发展情况,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另外,要在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与教育方案,优先培养高素质人才,进而提升装备保障培养水平。
  2.2.2 建立军地协调机制
  建立军民融合式培养军地协调机制是时下首要要求,国家需将国民教育作为基本模式,与地方教育领导进行合作沟通,加强协调力度,站在大局角度,完善顶层设计。在军事学校机制建立过程中,要提高制度规范性,完善军地关系,尤其在招生、选拔环节时,各地军事部门需要紧密沟通,制定培养数量,优化整体结构,进而形成合力,提升队伍素质,为装备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2.2.3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与长效合作机制
  在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培养思想需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资源优势,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这要求我国军队要与地方正确处理“通才”与“专才”关系,培养出高技术的专业型人才与熟悉多种专业的综合型人才[4]。在培训管理期间,相关人员要做好考核调查工作,提升选拔力度,根据学员知识技能掌握情况,随时进行筛选。人才在地方深造期间也要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相关院校更要将军事专业培训与教育相结合,输送源源不断的力量,将服务保障与系统教育结合,达到双方共享、互帮互助的目的。另外,国家要树立创新理念,遵循培养标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吸引具有军事知识的专业人才进入军队,并不断引进信息化装备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通过装备保障训练,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向保障精兵方向的转变。对于军队优秀人才而言,也可以将其派送地方高校进行知识再造,进而全面提升人才实力。
  2.3 培养途径
  军民融合式培养要加大培养力度,拓宽培养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需要将传统的军队全委托式机制转化为军地密切配合培养方式,军队可以选派高素质的学员进入地方院校宣讲,并制定针对性的培养要求。第二,利用社会资源培训是军民融合式培养途径之一,国家可以建立与装备保障人才培养相关的培训机构,并引进专业人才与电子工程信息化技术,委托机构进行技术培养,提升人才科技化水平[5]。第三,要引入先进仪器设备与器材,健全军队装备技术资料,制定统一培训计划,分批、分层进行专业化培训,之后可以派遣相关人才进入地方政府进行短期学习与实践,进而提升人才思维层次,加强军地配合意识。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军民融合式培养是军队装备保障人才训练的发展趋势,国家需实现部队装备信息化发展,联合地方力量进行系统化、多样化的军事培训,培养出复合型与专业型的保障队伍,以适应新时期作战要求,为军事装备保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邵希文.中国特色现代军校保障体系构架建设研究[J].国防,2018(12):28-34.
  [2] 谢新华,孙哲,支兴伟,等.军民融合企业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24):48.
  [3] 韩庆贵.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管理体制沿革研究(续完)[J].国防,2017(12):72-77.
  [4] 姬文波.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化与拓展[J].国防,2017(8):23-31.
  [5] 谷晓华,刘小婧.我国军民融合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创新科技,2016(10):42-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28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