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鄂尔多斯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建设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鄂尔多斯市地处黄土丘陵地区,毗邻晋陕宁三省区,三面黄河环绕,境内流长728公里,属于典型河套地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气探测自动化设备的全面开发,越来越多的自动气象观测设备投入业务运行。目前,全市建设了国家级自动观测站11个、沙尘自动观测站1个、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站1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5个、区域自动观测站188个、台站实景监控站11个和黄河实景监测站20个。这些自动化观测设备组成了我市现代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为预报服务、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也为气象科学研究提供了密集的基础资料。
然而,随着观测设备的不断增加,故障现象日趋增多,工作人员的维护压力也越来愈大。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建设就变得更为重要,成为鄂尔多斯市现代综合观测业务发展的关键。
现阶段,各观测设备的运行维护保障都由所属台站完成,信息中心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行监控管理。当出现故障现象时,信息中心会第一时间通知所属台站故障站点、故障现象并帮助分析故障原因,然后台站技术人员奔赴现场处理故障。这种上下沟通协作的方式较好的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库存备件短缺、备品携带不全、技术能力不足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故障恢复的及时性。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低成本高时效”的保障目标呢?我想如果能有一个完善的“装备技术保障平台”,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市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一、备件严格按量库存
管理部门要加强局站备件数量的监管,严格按照1比1的要求存放,先从量上满足保障需求。
我市现今备件管理采取统一采购、局站管控的模式,往往达不到1比1备份的要求,像区域自动站的备件库存就几乎没有达到过这个指标。我市共有区域自动站188个,其中国家级考核站100个,每年区局为这100个站拨付维持费各2700元。虽然这部分资金由市局按局站需求统一购置备件并配发,但根本满足不了应用需求,还需台站自费购置不足部分。这样,有的局站考虑资金问题就不再购置备件。而实际运行中往往会发生出现故障了而因无备件没办法解决的情况,只能等新购件到位才能处理。这就影响了故障修复的时效性。
管理部门可以在年初订货采购时,通过“装备技术保障平台”中各局站的库存情况,统计得出还需购置的型号和数量,并要求相关局站采购,以保证库存备件充足。
二、备品备件资源共享
好多局站设备出现故障后,技术人员到现场维修时才发现备件短缺携带不足,有时会出现两次、三次、甚至多次奔波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既不经济又浪费时间。
在保证库存充足的基础上,如果某一局站本年度故障較多,出现备件短缺的情况,可由管理部门登录“装备技术保障平台”,通过各局站备件库存数量,调配临近而又库存富余局站的备件到短缺的局站,实现站间拆借,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时效。
三、汛前巡检全员参与
每年汛前对各个自动观测设备的巡检维护是非常好的培训机会,通过理论学习+动手实践,让全体业务人员都参与到技术保障的行列。鄂托克前旗过去就推行了类似的方法,故障出现在哪位值班员的班上,就由哪位值班员负责故障维修。这样,保障工作就实现了全员普及,不再捆绑在某一个人身上,既实现了观测员一岗多责、向技术装备保障员和本地气象分析员方向的发展,也为我市装备技术保障团队增添了新生力量。
四、“疑难杂症”以点带面
自各类自动观测设备投入运行以来,运行基本平稳,一般故障也能通过台站的维护得到解决,但也不乏“疑难杂症”的出现。例如鄂托克旗国家级自动站能见度仪屡遭雷击的情况,在台站级就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后来无锡厂技术人员现场排查发现,机箱接地线连接错误,当打雷时会形成冲击电流,才使得能见度仪自我保护关机。经线路改造后,这一故障现象彻底排除。还有准格尔旗暖水区域站,多次维修更换备件后仍然出现故障,寻求华云技术支持后,厂家技术人员到站检查发现,风竿中的防雷线破皮并与风竿搭接形成干扰,造成了自动站主板多次短时损坏。像这些情况在日常维护中并不多见,一旦出现的时候,台站的技术维护人员就显得束手无策。如果能以厂家到站技术指导为契机,召集各局站技术骨干集中系统地学习,再回到工作单位对其他技术人员进行传帮带,全市应对复杂故障的能力就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凝聚智慧提升能力
多年的维修经验对于一个技术保障人员来说是很宝贵的,但一个少见的故障情况经过多年后也容易被遗忘。在交流的过程中,当我问及某次故障的具体情况时,好多同志都已经不记得了。我想这种经验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在每次维修后把情况记录下来,特别是疑难故障以图文的形式做成详细技术文档,然后通过 “装备技术保障平台”进行累积。这样不但能将大家的智慧凝聚起来形成一种网络教学课件,还能为其他同志在日后的维护维修中提供参考借鉴。
“装备技术保障平台”的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平台实现对局站备品备件的监管、故障维修的跟踪及技术经验的交流,在保障了基础业务稳定运行的同时,为全面提升技术保障能力和技术保障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04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