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给基层事业单位带来的变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于2019年1月1日起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政府会计改革迈出坚实一步,这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政策的实施给基层事业单位带来哪些影响,为适应新的核算方式,基层单位应该如何转变管理理念,从哪些方面做出调整,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基层;管理理念转变
引言
2018年8月,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通知》(财会21号)正式发布,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全面实施,这给基层事业单位核算体制和管理模式带来重大影响。
一、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带来的变化
(一)财务核算模式的转变
新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最先影响的是基层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者及管理者,首先从会计实务处理上有较大变化:原核算体系下,基层事业单位实行预算会计,注重预算管理,采用“收付实现制”,通过预算收入、支出、结余情况,反映出资金收入、支出情况,主要解决每一笔资金花在什么地方,项目款项是否按期花完,但是缺乏后续管理。例如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只反映资产原值,不出准确反映现状。
现核算体系下,政府会计实行“双功能”核算,即“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重核算体系,并相应采用“双基础”,即“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增加收入和费用核算,从管理和监督的角度解决财政支出有没有产生绩效,给社会公众带来多大影响,引进企业管理“成本效益”理念,提高了资产管理效率。
《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至《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等准则及应用指南的颁布,主要体现在资产类账户,该准则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等提出明确规定,进一步归类统计各类资产,并通过计提、补提以前年度折旧,较准确反映出资产现状,账实相符;对中间环节“在途物资、库存物品、加工物品”等资产有了详细分类,类别更加明晰、准确,便于财务核算。
加强对“账外资产”的管理,对“在建工程、受托代理资产”等有明确核算方式,进一步监督管理在建工程进度,对受托资产妥善管理;对已交付使用的建设项目明晰了管理主体,明确了职责范围,确保了资产的完整性。
全面清查往来款项,对往来账款通过账龄分析法,结合实际情况判断有无收回可能性,提取坏账准备,使长期往来账户中“无主账户、多年形成的坏账、呆账”在账上客观反应。
报告方式的转变:原核算方式为“决算报告”,反映年底收入、支出、结余情况,现采用“双报告”,即“预算报告”与“财务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核算运营成本、费用,编制财务报告,反映运行效率。2017-2018年度已经开始编制财务报告,由于核算上没有实行双轨制,造成年底业务调整繁杂,需要综合分析数据编制报表,现实行双轨制核算,账务处理更加规范化。
(二)业务管理模式的转变
财务部门核算方式的变化,引起业务部门有关项目资金审批、进展等环节的变化,需要向财务部门提供更加详细的业务处理手续,管理模式上需要做出相应调整,管理理念逐步向成本与社会效益最优组合转变。
二、新制度下,业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过程中,基层单位显现出与新制度执行不匹配的地方:
(一)管理理念跟不上
建立现代政府会计,最终是为了通过分析预算、财务数据,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益。基层单位负责人没有意识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业务指导作用,还仅仅停留在预算执行阶段,没有充分理解政府会计核算最终目标,没有主动去做相应工作。
(二)财务仅停留在转变核算方式层面上
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讲,是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基础。通过“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核算,提高政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全面性、相关性、可比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在预算会计基础上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制度,通过成本、费用核算,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范财政风险,提高政府财政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这不仅要求广大财会人员要从会计核算方式上改变,最重要的是从财务管理理念上发生转变,一个部门会计人员不仅仅承担报账员角色,而应该向管理型角色转变。
(三)内部控制设置没有做出相应调整
新核算方式实行初期,财务部门普遍非常重视,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参加政府会计培训工作,但是其他相关业务科室的工作模式没有多大改变,没有充分考虑如何合理设置内控,与政府会计政策的实施保持其一致性。
三、各基层事业单位实行政府会计制度策略
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不单单是会计核算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核算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财政管理模式的转变,基层单位应该相应地从各方面做出积极调整,以适应财政政策的发展需求。
(一)加强宣传教育,从上至下,观念上实现转变
首先单位负责人应当了解政府会计的颁布对单位内部管理、业务流程、绩效评价等方面将带来的影响,转变财务就是执行财政预算的老观念,建立如何实行最优成本效益的理念,树立财务与业务相融合的观念,更好地将业务反映在财务报告中,运用财务数据指导业务工作。以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为契机,推动业务管理与会计管理系统有效结合。
其次,财务会计人员通过《基本准则》的学习,应尽快树立权责发生制的理念,熟悉和掌握收入、费用归集、折旧合理计提分摊等基础会计处理方法;同时,要不断更新会计知识体系,掌握财政税收最新知识政策,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业务管理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会计“活”起来,不仅能充分反应出业务的轨迹,更要能从中分析出各类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理论数据依据,逐步从“核算型”会计向“决算支持型”财务管理人员转变,成为复合型人才。
(二)健全内控设置,发挥財务部门的监督作用
以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为契机,基层单位应该进一步完善各部门间内控设置。从财务角度出发,将财务部门作为“信息中转站”,起到风险管控和监督管理的作用。首先业务部门要设置业务流程传递单,例如采购物品,可以参照企业进行三联单设置,分别用于采购环节、入库环节、出库环节,财务部门根据业务部门传递的单据,分别进行“在途物品——库存物品——各类费用”流程核算,把业务准确反应在会计记录中,每月及时提供财务报表,供业务部门对账使用,确保时效性、准确性。
其次财务部门设置内控,财务和预算岗位相分离,互相监督,数据共享;往来账设置坏账准备审批权限,便于分清责任,准确核算账龄;资产管理部门定期提供资产状况,财务部门监管资产账面价值与实物资产价值是否一致,进一步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三)结合财务分析数据,更好地进行绩效管理
利用双轨制核算体系,科学、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分析预算报告、财务报告数据,加强会计核算与部门预决算管理、绩效管理,不断提升部门、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产运行效率。
四、结语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体现出政府逐步向权责发生制职能转变,尤其随着后续会计具体准则的不断颁布,会计处理方法的不断完善,作为基层事业单位,必须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培养复合型财务人才,并以此为契机,推进自身内控机制逐步完善,提高社会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赵鸣骥.认真学习贯彻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J].财务与会计,2018(1).
[2]李峻.政府会计制度若干问题之我见[J].财务与会计,2018(11).
[3]马永义.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衔接规定解析[J].财务与会计,201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9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