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环境行为学与校园空间认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旨在为人们提供可使用的外部空间,以满足社会群体活动及独体活动的使用。而随着教育业的不断发展,大学校园空间作为公共空间中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服务于校园中的学生。本论文基于大学生的环境行为特点,发掘校园公共空间主要功能,结合校园空间认知对大学生校园空间需求,进行再研究。
   [关键词]环境行为;校园空间;大学生
  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3-0055-01
   1环境行为理论框架
  环境行为通俗来讲就是个体或社会团体,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对环境所采取的行动。大学生代表年轻有创意的前沿群体,其表现出的环境行为主要有以下四种特点。
  第一,个体差异性较大。主要由于个体特征不同造成的,特别是在性别和成长环境影响下会使个体趋向不同的行为状态。第二,被动性。当代大学生普遍会在特有环境下,继续迎合环境来发展个性。即使是待改进的外部环境,他们也普遍不愿多花费时间去主动进行改进提升,形成了明显的被动性。第三,群体性。大学的集体环境使个体呈现群居性。大学生多数是以群体进行环境行为的发生,群体之间又进行相互影响,因此,其环境行为易受到他人影响。第四,受周围环境状况影响。环境优美的场所,大学生的经过与停留的次数更高,空间活跃度更好,更易吸引大学生个体前来驻足或是开展活动。反之,环境或公共空间设计较不理想的场所,给人的空间感受较差,最终形成使用率不高的场所。
   2校园公共空间主要功能
  公共空间是指一切非限于特定人群使用的外部空间,可分为供应,处理空间,交通空间,生活行为空间,环境行为要素空间。对于高校校园公共空间来讲,它的服务对象主体是学校的师生,其中主要是学生进行使用。公共空间主要服务于进入空间的人,使他们形成自发性活動,或是参与、交流与互动的行为。
  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以维系连接各功能区块为主要作用,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校园中的活动遵循一定的行动路径。校园内的公共空间是学生们重要的学习与生活的场所。有关研究表明,某一单纯空间虽然可以被赋予多种不同的功能,但人们在其中从事活动的适应自身的反应模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因此,人性化的场所空间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知识需求,激发创新思维和意识。同时,符合学生行为特点的校园空间,可以促进日常交往及提供良好的校园氛围。基于调查研究,校园空间的主要功能常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2.1功能贯通
  合理的路网结构是按照功能将校园分为教育学习区,休息生活区,运动健身区,景观休闲区等几大部分。校园路网结构承担着车行交通与人行交通的功能,在路网划分的同时,会以公共空间作为节点进行功能区间联通,从而形成完整有机的路网结构,并使之联系得更加自然。
   2.2视觉标志
  大学校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因此校园空间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校园中应该具有一些标志性节点或参照物,以满足校内外师生辨别方位的需求。在设计时,可按照道路等级及性质进行景观节点处理,形成层次丰富,各具特色的公共空间,从而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增强空间趣味性与活跃性。
   2.3创造社交
  有活力的户外场所是年轻人比较喜欢的,但成年人则相对而言更偏重安静的场所。因此,想要创造丰富的社交活动就需要创造多样化的户外空间,以满足该空间的人群需求。通过公共空间潜在功能的发掘,不仅可以促进区域再活跃,还可以吸引其他群体的使用,从而创造社交,营造更加活跃的场所空间。
   3基于环境行为特点的大学生校园公共空间需求再研究
  校园内大学生的环境行为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环境进行合理地改造。为研究大学生校园公共空间需求,针对区域活跃性选取了天津市某大学进行问卷调查。经调查显示,31.3%的学生选择景观优美区域作为目的地;23.9%的学生选择功能性室外公共空间;23.9%学生选择教学楼前广场;另外,少部分学生选择了较偏僻的景观优美步行道。依据调查结果,景观优美区域人流量相对较大,易于人群聚集,从而产生更多的使用可能性。而值得注意的是较偏僻的景观优美步行道。由于相较景观优势,环境安静作为其更大亮点的特征,设计符合其优势特征的景观艺术装置,并增加少量社会性活动场地,有助于氛围烘托,为学生工作学习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与趣味性。
  参考文献:
   [1]文晓枫,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开敞空间环境分析[J].山西建筑,2010,36(28):12-14.
   [2]刘计峰.大学生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8,(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3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