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之一,在建筑行业,建筑电气能耗一直是受社会关注的耗能大户,近年来也一直在探索提高节能效果的办法。本文对一些建筑电气设计中涉及的节能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对提高建筑整体节能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电气;电气设计;节能设计
  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3-0031-01
  建筑能耗较大,实现建筑节能是实现现代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努力方向。在电气设计方面,实现节能减排主要是在供配电,照明,暖通等方向着手,本文就如何在这些方面实现节能进行了探索。
   1配电负荷设计
   1.1数据采集
  首先是要做好外部环境监测,包括不同时间段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成分等。其次是要监测建筑需求,内容有建筑照度,色温,舒适度,功能性要求,显色指数等;最后是要确保可以满足一些拓展性功能的需要,例如给排水系统运作情况、建筑实时监测等活动所要满足的功能性要求。收集到这些数据后,能够为配电负荷布局提供有效的目标参数,方便后续工作开展。
   1.2负荷布局设计
  要做好参数设计以满足建筑使用功能,例如根据用户要求给定温度、湿度等目标控制参数,之后将这些参数作为变压器以及制冷采暖系统的工作目标;例如可以根据照明上的需要设置不同场所的照度、色温以及显色指数等参数,为照明系统设计提供明确指标,指导照明施工工作。
   2变压器设置
  设置变压器时,要注意变压器数量、功率、型号以及实际功能性。首先要控制好变压器实际台数,实际用电情况会在不同时段存在很大波动。例如供电高峰可能需要较多台数的变压器提供电力供应,在低谷期可能一台变压器即可满足供电要求,变压器数量要满足最高用电峰值所需,但也不能过多,要根据季节需求变化、用户需要变化规律适当启停不同台数的变压器,减少损耗。其次是要注意做好变压器功率组合。不同功率情况下损耗会有很大差别,设计功率时要考虑到空載以及负载损耗等,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并且能源损耗相对较少的功率组合方案。另外,变压器型号及厂家较多,不同产品在节能效果上也有不同,在应用多台变压器时,要尽量选择同厂同型号且新型的变压器。
   3供配电系统设计
  变电所中心位置要接近负荷中心以缩小配电半径,这一设计也可以有效减少线路功率损失。供配电设计要力求简单,可靠,能够方便的进行操作,维修。系统设计要参考实际用电设备情况,供电距离以及用户分布情况。线路走线要合理,少走迂回路线;导线截面积要根据电流指标以及经济条件确定,如果线路较长,可适当提高导线截面积。供配电系统中,一些相的电流相对较小,而有一些则可能接近或者超过额定电流。此种情形下不但会影响经济性,也会增加大量的线路损耗,所以在进行设计中要减少三相不平衡程度,从而达到节能效果。
   4照明系统节能
  在照明方式上,应该尽量使灯具光亮与自然光结合以减少照明耗电量。在光源选择上,要在考虑经济性,使用寿命,显色指数,色温以及光效的情况下选择高效节能光源,注意使用场所的差别,例如一般室内使用荧光灯,室外用高压钠灯,显色要求高的场所使用稀土节能荧光灯等。一些对照度有较高要求的场所,可以采用混合照明,将分区和一般照明结合;对于高大的空间可以将一般和重点照明结合,上部用一般照明,下部的一些柱子或者是墙体上可以用投光灯、璧灯,采用这种照明方式组合会比只用一般照明节能;有空调的公共场所,可将灯具、空调回风口照明结合,能够改善照明设备运转状态,使场所内热负荷、所需制冷量减少,起到降低空调装机容量的效果。照明灯具可以选择直射光、具有良好控光能力的一些高效灯具。很多现代灯具更加高效节能,适当使用LED灯具以及室外路灯等可以酌情采用太阳能灯具;注意灯具配光曲线,合理的灯具配光能够提高光利用率,起到节能作用。此外要注意灯具控制方式及各种装置的选用,例如楼道灯光选用声控装置,而卧室采用能够调节光亮度的灯具开关。
   5暖通空调节能
  暖通空调设计中,空调接口可以设置弱电传感器,检测、监控空调实时风速和温度等指标,依靠现代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空调的自动控制,节省电能。可以将排风余热、余冷回收利用,例如用热预热新风或者反过来用余冷预冷新风,都可以起到节能效果。春、秋季可以适当通风,通过窗饰遮阳调节室内光线从而起到升温或降温效果,能够减少室内外温差,进而减少空调耗电量。
   6结语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对于建筑节能会产生的效果毋庸置疑,不过要实现节能指标,还要根据实际需求做好针对性设计,加强施工队伍质量控制并要注意做好保护与后期维护,确保电气系统运转顺畅,减少损耗。
  参考文献:
   [1]张东栋.基于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的分析[J].电子测试,2016,(17):146.
   [2]段晋林.建筑电气工程中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06):2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3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