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节能措施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根据我厂目前能耗现状,在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机采节能主要采取转变生产方式、参数优化、平衡调整措施:对低产井、无效井:采取转变生产方式,实现降本增效,完成工作量699口,节电359.9万度;对产量较低、参数不合理井:采取降低生产参数节能,完成工作量611口,节电23.57万度;对不平衡的抽油机井:及时采取平衡优化调整,完成1090口,节电10.2万度。
关键词:挖潜;方法;节电潜力
1 挖潜低产井、低效井或无效益井转生产方式
1.1 针对低产井,效益相对较好的井,工程与地质协调实施间抽管理
①根本原则:低产井间抽以“不影响产量”为前提,最大程度的增加节电量。日产液小于5吨的范围,日产油小于等于0.1吨;②泵效要求:对于抽油机井泵效要求小于等于20%且充满程度小于等于30%;螺杆泵井泵效小于30%;③沉没度要求:抽油机井沉没度连续30天小于50m。螺杆泵井沉没度连续30天小于80m;④冲次及转速要求:抽油机井小于5.8次,螺杆泵转速小于40rpm。
1.2 间抽执行时间
由于我厂冷输,往年间抽井执行时间是3月下旬到10月份下旬,共计7个月,今年较去年冬季温度偏高,因此我厂大部分间抽执行到11月底。目前剩余293口间抽井,其中120口井产量极低,与地质协调后计划采取长间抽,在明年3月份开抽生产,其余井每月开井2-3天不等。
1.3 间抽井躲峰填谷时段界定
由于我厂周边环境的特殊性,未安装间抽控制仪。因此,间抽井根据便于管理的原则,对承包井组的间抽井实施短间抽躲峰填谷,其余间抽实施长间抽,一般大多是停2-5天开1天。
2 提高节能潜力,精细优化小间抽井周期,工艺所牵头实验,将方法向采油队推广
①液面恢复法—实施过程举例(自动液面监测仪):在间抽井套管上安装液面测试仪,定时(一般1-2小时采集1个动液面)测试动液面上涨或下降位置,停井、开井时各测试2-5天(可视油井情况延长或缩短测试时间),通过对仪器回放将数据导入电脑,用excel工具绘制时间—动液面变化曲线,找出曲线斜率趋于平缓的位置(拐点)及对应时长即可确定周期;②工艺所牵头实验,将方法向采油队推广,引导采油队扩大间抽井优化井数:根据单井周期,确定开停井时间,跟蹤全月的累计停抽时间,按照油井平均单耗折算节电量。
3 间抽井周期优化实验
①挖潜低产井、低效井或无效益井转生产方式:对低产液液井进行产液分级,进行液面连续监测试验,根据试验数据,确定间抽周期,探索不影响产能,最节能的优化政策。取得显著效果;②对低效井转捞油,高含水高液面井套放,无效井关停封井;③高液面井套放作业。
4 对参数不合理井进行“深度挖潜”,提高节电潜力
4.1 对低产、低泵效井实施地面参数优化调整,控制低泵井比例,抽油机可调小地面参数判断依据
冲程:抽油机冲程处于非最小冲程孔位置,且冲程孔完好,则可调小冲程;冲次:电机皮带轮≥抽油机允许的最低皮带轮直径则可调。其中:A型抽油机最低允许皮带轮直径为85mm;B型(包括窄V型)抽油机最低允许皮带轮直径为90mm;C型抽油机最低允许皮带轮直径为95mm。发放、监督抽查采油队,确保落实,现场核实皮带轮是否可调,进一步抓实可调井。
4.2 成立作业设计联审组,制定最优化泵径方案:
泵径大于28mm的井,则泵径可调小。要求随清检作业实施。每天采油队技术员(修井单位技术员来学习)定时到工艺所设计组进行作业联审,通过小修组、大修组、机采组层层把关,确保设计作业从诊断、设计工序、杆管等要求合格外,进一步明确单井冲次及泵型,保障低泵效井得到逐井落实。对于分测井、措施井在施工前也需经过机采组进行审核确定下泵泵径,解决了往常低泵效井未更换的死角问题。
4.3 建立合理流压管理及时调整抽汲参数确保油井产能发挥
流压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建立参数优化方法指导调参:
流压处于合理范围内井3391口,占统计总井数(4710口)的72%,不合理井中1319口井,其中泵挂过深146口,沉没度过大746口。
4.4 建立合理流压管理及时调整抽汲参数确保油井产能发挥
流压不合理井—调参后效果对比分析:①流压不合理调小参数井:低效井(“低产、低泵效”)调小工作参数249口:全厂平均泵效提高0.09%;②流压不合理调大参数井:双高井(“高产、高沉没度”)油井调大工作参数703口:平均流压降低0.69MPa。我厂1-11月完成低泵效井调小参数614口(其中调小冲次249口,换小泵83口,调小冲程16口,调小转速266口),共计完成节电23.57万度。其余未实施井主要因产量变动,注采关系变化,上措施等原因未实施。
5 开展功率平衡实验,进一步提高调平衡的节电潜力
共实验24口井,综合平均日节电2.3度,完成1090口,节电10.2万度。
6 总结
通过以上各种节能措施,在不增加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共计节电393.67万度。约18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5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