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河道治理工程中的生态水利和环境保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目前经济与社会的双重发展,大量的水利工程都在不断的建设和完善。站在生态系统平衡的角度上来看,任何水利工程的建设都会对工程附近的河流生态系统平衡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以及目前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这就对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损害工程附近的生态系统平衡。在这种要求上,生态水利工程就应运而生,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域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本文从目前河道治理过程中与生态水利建设的矛盾出发,提出了河道治理中生态水利建设的要点。在要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水利要求下河道治理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的方式。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水利;环境保护
1 河道治理和生态水利间的矛盾
河道治理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科学合理的规划河道的分布以便不断的提升河流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然而,从生态水利的角度来看,在目前绝大多数的水利工程的修筑过程中,人们从自身的各种利益出发进行的水资源的控制与调配,就会使得河流自身的水文、泥沙流动、河流附近的地形和地貌等自然生态方面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动,从而会影响河流自身天然的连续化特征,让河流的形态在人为的干预下变得单一化。
除此之外,河流自身各种形态特征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对河流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恶化下去就可能直接造成河流区域内生态系统的退化,生态系统的逐步退化,也会对附近地区的局部气候产生变化。
此外,河流自身的河流分布以及形态的改变,就会使得河流自身输送泥沙的能力大大降低,进一步引发水库和河流河床泥沙淤积的现象的加重,对河流生态的威胁性进一步扩大。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修筑各种大容水量的水库。就会使得水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威胁到河流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平衡。
2 生态水利对河道治理工程的新要求
2.1 立足于自然规律,根据河流的流域特征进行科学的综合规划
流域内的综合规划就是在江河的范围之内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主要中心而做出的长远合理的规划,流域内综合开发就是分流域进行开发的重要根据。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完善流域内综合规划,以此为基础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在自然生态工程理念的指导下,工程建设中要尽力保持河道的平衡,保证河流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生态水利工程的共同协调发展。
除此之外,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做到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时要注意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特别是河流区域内的水文和植被环境,以此来保证河流内生态系统的完整。
2.2 生态水利的观念应贯穿整个水利工程建设
生态水利的观念不仅仅要应用于工程建设的规划阶段,同时应该贯穿于整个水利工程的始终,以此来实现河道的合理开发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统。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就地取材,大范围种植该区域内部成活率高的喜水植物,借助自然植被的力量来做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增大流域绿化面积、净化流域内空气、改善局部小环境。
除此之外,在改造河流流域的时候要遵循一个原则:能宽则宽,保留足够宽度面积的河漫滩,同时采取堤防后退等等方法来增加流域内河道水流的连通性以及河流所能承载的最大的水量。以此来减少洪水发生的概率和保护流域内的生态环境。
此外,对生态水利工程的评价需要建立和完善一个生态影响的评价系统,逐渐细化量化的评价指标,对于发现的对流域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的环节及时进行改進。
2.3 以先进科学技术作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撑
生态水利工程自身就是一个包含了生态、生物、水文、物理以及地理等众多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上、领域上等等难题。在适应生态水利工程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在加深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多领域整合的技术系统,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撑,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点。
2.4 提升生态水利工程应用后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河流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和进化自身就已经具备一些净化和修复能力。在生态水利工程投入运行后可以利用生态系统的净化和修复能力来进行污染的治理和预防,以便保持生态环境自净和修复能力发挥的外在条件。一方面,可以通过架构完善的植被系统,选择一些成活率高的水生植物,加强水体自身的供氧和自净。另外一方面,就是构建一个完善的水生动物系统。在植被和动物种类的完整和相互制约下,做到水体净化,生态环境稳定。
3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应用的方式
3.1 护坡的生态构建
在执行河道治理之前,需要对整个河道周围的地形、地貌、地质、植被以及河道自身需要实现的功能出发进行综合考察,制定出科学合理又不破坏生态的河道护坡建设方法。同时在考察河道周围的植被情况之后。对工程的区域特性进行划分,通常是划分为三个区域:常年裸露区、常年淹没区、变化区。根据三个区域的特性在护坡区域内栽种合适的植被。常年裸露区域内部种植抗干旱的植物,常年淹没区种植水生植物,变化区级需要考察水量的变化情况,种植水性和耐干性都良好的植被。
3.2 河道的断截面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
河道除了必须的排水泄洪的作用之外,还有着美化周围环境、减少气体污染、改善局部环境、调节生态平衡等等作用。为了更完美的发挥河道的功能,可以在河道的外侧台阶附近种植一些水生植被,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能增加河道流域内内部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和异质性。更好的维持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
3.3 应用生物技术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在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中,可以使用人为湿地处理技术、生物膜法以及其他生物技术,通过水域内部各种生物之间的转化和对污染物的分解效用提高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在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尽量增加河流内部的生物种类以及数量,丰富和美化河流的水资源环境。
4 河道治理过程施工中环境保护的措施
4.1 复原荒地
这一项措施主要是及时恢复工程中临时占用的土地资源,恢复本来样貌,同时也要注意占用地区的水土平衡,挖掘土地的时候将耕地层面单独存放,将土地回填的时候,将耕地层放置在最上面。除此之外,及时回复当地的植被覆盖率。
4.2 防治水污染
这里的水污染包括生活和施工污水两方面进行防治。生活污水的防治,施工人员的各种生活产生的垃圾应该定期进行清理,禁止向河内乱扔垃圾以及排放生活污水。在施工污水方面,施工期尽量选在河流的枯水期,施工材料尽量远离河道,施工废物进行集体回收处理。
4.3 噪音及空气污染
这一项就是要求施工现场尽量远离居民区,对造成扬灰的建筑材料进行集中管理。施工中尽量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减少噪音和灰尘污染。
4.4 施工人员自身的卫生保证
在施工期中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发现传染病症时,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
5 结束語
经过上面的叙述,可以总结出来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生态水利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人民对水资源的要求得到满足时利用科学稳定的生态技术进行河道的治理。生态水利的重心就是以自然为本,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从目前河道治理与生态水利的矛盾出发。提出了生态水利建设的必要性,随后详细介绍了生态水利建设中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的方式。旨在希望可以对今后的生态水利建设有所启迪。
参考文献:
[1] 刘秀香.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建材,2018(6):402~403.
[2] 桑猛.生态水利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实践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0):140.
[3] 江宁.探究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的应用模式[J].智能城市,2018(2):160~1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06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