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屈原故里游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我们乘船往屈原故里驶去,四面氤氲着水雾,游船迎着细雨破水而行,目光所及之处是群山绵延,是绿水逶迤,是烟雨江南特有的钟灵娟秀。下了船往山上走,群山掩映中的就是屈原故里。一步一步登上斑驳的石阶,白墙黑瓦的建筑隐藏在林木之间,带着一种肃穆的气氛。我从未去过如此僻静的伟人故里,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袅袅山歌和习习轻风。我们这一群顽皮的孩子,一路打闹下来,到这里却瞪大了眼睛不敢说话。时间和历史的力量,足以让这些躁热的心冷却下来,产生敬畏。
  在我眼里,屈原是可敬的。在他的诗里,他早已摆明态度,早已建立起美与丑的近距离对垒。一边是党人群小,一边是美人幽兰。这两者在他眼里不可混淆,不可杂糅,他想清清楚楚地与他眼中的丑恶划清界限。然而现实却是党人和群小用污蔑和诽谤奋力地拉扯着他,使他不得不身陷囹圄。然而这个高傲的楚地男儿,从来不向谣诼低头。于是汨罗江畔奋力一跃,成了他必然的归宿。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个多么高洁而不肯受丝毫玷污的人格——天下众人唯有我独醒独清。读着这句诗仿佛能看到他嘴角的冷笑、眼底的孤独。我想,自古以来那么多有高尚情操的诗人、词人,而屈原是他们普世范本,也是精神坐标。陶渊明、苏轼、李白等人物,也许都追寻过他的足迹。但是,屈原与他们不同的是,有人可以妥协,而屈原无可妥协;有人可以逃避,而屈原无可逃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仰望这个拥有崇高人格的伟人,理想的殉难者。
  在我眼里,屈原又是可爱的。他用最浪漫逶迤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他佩戴蕙草,手持香芷,朝饮木兰,夕餐秋菊。这里有凤鸟飞腾,有天门大开;有巍峨瑶台,有仙人常在。他在现实的战乱、谗言、污蔑、流放之中,还有着一颗干净的、纯洁的心灵。这颗心跨越长江黄河,与对岸的庄子遥相呼应。庄子与屈原一样,都是高尚人格的卫道者。但庄子更多的是大道在心,不卑不亢,面对楚王的聘请,他的情绪似乎没有强烈的波动,只是拒绝得很委婉。他说:“吾将曳尾于涂中。”意思是我只想像楚国田里的乌龟在泥土中享受自由,而不想被裝在精致的盒子里,放在庙堂之中;面对走投无路去借粮却被人为难,他也只是用“涸辙之鲋”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怒。而屈原的可爱就在于他和庄子不同。他不再压抑,也不再安静,他开始发问,开始呼告,开始了对天地、对人世间一切现象的质问:“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于是他像是一个孩童,在《天问》中用短促密集的询问,来表达他内心对天地人世的疑惑和不解。但是他的询问得不到答案,他的振臂一呼更多了无人回应的落寞。天问也变成了呐喊,求索也变成了宣泄。
  我突然明白为何屈原故里建在了远离尘嚣的巫山脚下,长江之畔,原来屈原的后人自有意味深长的考量。青山有幸可埋骨,屈原在此处长眠,也是让他回归于山水之间,心灵之间。如今的屈原故里已与这座山融为一体,与楚地融为一体。《离骚》还在被我们吟诵,屈原的魂魄也将代代传继,屈原不再孤独。
  小编点评
  作者借游屈原故里,表达了心中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