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学团队建设对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锻炼和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是优化和配置教师资源,提高团队凝聚力的需要;是加强学科建设和提高竞争力的需求。本文针对教学团队建设什么内容、怎么建设这一核心问题,着眼团队特色凝练,对教育理念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建设目标、制度建设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设举措,将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教学团队打造成为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较强、具备良好的创新和协作精神、特色鲜明的教学队伍。
  【关键词】教学团队  建设模式  探索
  【基金项目】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电子信息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改研究课题,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嵌入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6002ZYRC。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08-02
  引言
  教学团队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出现的时间不长,现阶段没有成形的经验和模式可借鉴。那么,怎么建设、建设什么内容、团队特色体现在哪里,这些问题都是每个不同规格、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领域的团队组织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信息学院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教学团队,是在十年的教学励炼中孕育而产生。为了将教学团队打造成校级、省级的优秀教学团队;将其建成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典范,我们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团队的模式建设。
  一、建设目标
  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教学团队是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力量,它对于信息学院各专业、学科建设起基础支撑作用,团队不仅承担有理论教学任务,同时还负责了多门实验、实践教学任务。在教学任务十分艰巨的现状下,团队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计划将团队建设成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较强、特色鲜明的教学队伍,且具备良好的创新和协作精神。
  二、制度建设
  制度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赖以运行的基本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教学团队成员必须自觉遵守同一制度,只有这样,团队才能成为教学战线上的有机整体,才能踏踏实实地推进改革步伐。
  同样的道理,激励是一个团队充满活力的法宝。有了激励机制,才能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氛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局面。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教学团队逐步建立起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团队激励机制和运行制度,如:“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教学活动制度”、“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考核奖惩机制”、“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学术交流机制”、“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细则”、“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等,确保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教学团队良性运转。
  三、团队带头人培养
  作为一个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应当具备优秀的政治素质、良好的思想素养、高超的教學水平和很强的科研能力。同时,团队带头人应当有很好的团队管理、协调、沟通的能力,在团队中有很高的威望和魅力。因此,团队带头人必须在长期的团队生活中磨练自己,重点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提升自身水平:
  1.加强学习与深造,加深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团队带头人的学术水平。
  2.加强科研能力,能够带领团队提升整体科研水平。
  3.加强管理能力培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人格魅力,使之能够驾驭团队的日常管理。
  4.加强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四、青年教师培养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是教育教学的生力军,他们充满朝气和知识,但由于经验和实践能力不足,必须加强引导、教育、培养,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磨炼。因此,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教学团队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对团队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培养:
  1.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读博深造,不断增强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教科研水平,促使他们更快成长。此外,团队还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加强对外交流,提高学术水平。
  2.团队努力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和研究的平台,鼓励其更多地承担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促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3.坚持“以老带新”、“以老传新”的传帮带制度。对刚开始任教的青年教师,实行“一对一”的导师指导制度。团队坚持组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制度,并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经验。
  4.实行新教师上课试讲制度,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团队成员定期召开会议进行讨论与商定对策。
  5.为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团队还将聘请专门讲授教育技术课的专家,定期为成员提供多媒体课件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指导,增强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6.积极为团队青年教师提供高水平进修与培训的机会。与企业进行有效合作,为青年教师提供“双师型”人才的培育平台,促使青年教师早日成为双师型人才。
  通过以上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教学团队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教学和学术梯队的形成和成熟。
  五、团队人才结构建设
  为了保证教学团队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实现团队的良性发展,我们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培养优秀青年骨干,使之早日成为团队核心人才。
  2.引进高端人才,注重团队带头人的培养。
  3.优化不同学缘成员的比例。
  4.强化双师型人才的培育。
  经过调整、引进、培养多举措并行,教学团队在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方面更加科学合理,能够适应信息学院人才培养的需要。   六、文化建设、学术建设
  文化建设是一个集体的灵魂,将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教学团队打造成一个热爱集体、勇于担当、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战斗集体。
  1.将“沟通、协作、创新、奉献”作为团队的文化理念。
  2.大力提倡“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作风。
  3.坚持“民主讨论制和集体决策制”原则。
  4.定期开展学术讲座与学术交流活动,开设名师讲堂,不断提升团队人员的学术水平。
  5.将“走出去,请进来”作为团队学术交流的一种习惯。
  6.教研活动制度化,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术气氛。
  7.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七、课程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优化专业基础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加强教材建设、深化课程改革,通过课程建设,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团队教学水平。
  课程建设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建设的思路是以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优质课建设带动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优化结构、精选内容、注重实践、凝练特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以精品课建设为引领,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2.探索“项目教学”新方法改革,争取在全院各专业多门课程中推广。
  3.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改革。
  4.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5.选择优秀教材作为教材选择的基本依据;编写特色教材作为团队教材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6.进一步建立完善教学平台,注重课程大纲的修订、实验大纲的完善。
  7.认真学习和研究慕课、微课特点,争取实现部分实验课程的网络教学。
  8.强化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认真研究“四个层次,五个体系”的相关教学内容与规律,继续探索课程教育的五个结合。
  八、评教评价体系建设
  科学合理的评教评价体系,是保证教育教学的基本措施;是衡量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基本手段;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基本方法。为了全面系统地评价团队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团队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公正、质高优酬”的评价原则,结合实际工作,将团队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①职业道德;②工作量;③教学工作质量;④质量工程项目;⑤科研项目及能力;⑥育人效果等多方面,从“德、勤、能、绩”对团队教师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分为四个层次:
  1.团队教师听课互评。
  2.学院督导评教。
  3.学生评教。
  4.学院领导、系(中心)主任评教。
  四个层次各占一定比例,经过不断的探索,依据不同的课程类型,逐步建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团队人员综合能力评价指标等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九、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水平提升
  团队重视教研及科研活动的开展,积极推动团队成员业务水平的提升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1.将教研活动制度化。
  ①团队教师必须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如:试讲课、观摩课、讨论课等活动;
  ②教研活动周例会制;
  ③团队听课制和互评教制度;
  ④实验课程的“试做制”和“上岗制”;
  ⑤青年教师导师制;
  ⑥集体讨论制和教研活动的集体决策制;
  ⑦试卷的试做制等。
  2.积极参与专业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计划。
  3.借助现有科研平台,以省、市重大项目为抓手,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项目研发。
  十、团队特色建设及成果推广
  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特色、推广成果。
  1.项目教学特色凝练。以实际项目作为引导,首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由任课教师剖析该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内涵,将理论教学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在现有的项目教学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把项目教学特色之处上升为学院教学方法改革的特色,并逐步推广到其它课程中。
  2.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改革。以国际工程認证为抓手,继续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内涵和规律,采用倒推法,和业界一道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并将这一教学模式提炼成教学特色和教学成果。进一步加强和兄弟单位的交流与研讨,使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成果得以推广。
  3.个性化发展与兴趣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不断探索个性化发展与兴趣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与实践,依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性格,分别引导他们加入不同的科学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和实验教学、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科研能力,跟随团队教师做基础项目,逐步完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凝练成团队特色。
  结束语
  教学团队建设是一个综合过程,需要学院在政策、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本文针对教学团队建设什么内容、怎么建设这一核心问题,着眼团队特色凝练,从建设目标、制度建设、团队带头人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团队人才结构建设、文化建设、学术建设、课程建设、评教评价体系建设、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水平提升、团队特色建设及成果推广这十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改革举措,努力将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教学团队打造成省级、校级的优秀教学团队,力争将其建成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典范。
  参考文献:
  [1]杨永.基于“行会引领”的电子类宽口径专业分类成才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年21期.
  [2]宋强,刘芳.应用型本科电子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和实践[J].时代教育.2015年21期.
  作者简介:
  裴雪丹,生于1979年3月2日,女,汉族,黑龙江人,工学博士,讲师,电子工程系副系主任,研究方向:光学工程,教学体系建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6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