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策略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植物景观贯穿整個城市公共空间,在活化城市绿地空间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不同特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在植物景观设计手法上也不尽相同。本文首先总结了植物景观的观赏特性,然后通过研究分析城市广场、城市道路和滨水空间这三种不同类型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的空间特点,提出了相适应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空间特性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9)01-0076-03
  植物景观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起着协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模式极其相似,缺少深度和内涵,即使身处不同性质的空间内,使用者也不能感受到各自的景观特色,因此,针对空间特性来研究植物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1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相关概念
  (1)城市公共空间主要指存在于城市建筑实体之间的室外开放空间,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交往与活动的开放性场所,是城市生态和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1]。本文重点探讨了城市广场、城市道路和滨水空间的植物景观设计。
  (2)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是指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运用生态学原理和艺术原理,利用乔灌草和藤本植物组合来创造景观效果,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和色彩等自然美,营造出不同的艺术和空间效果[2]。
  2植物景观的观赏特性
  丰富多彩的观赏性状是构成植物自然美和景观多样性的重要因素,设计者必须熟知植物的观赏特性,了解其自身的形态、质感及颜色,才能使植物本身的功能与人们的视觉感相协调。
  (1)形态美:园林植物的形态是人类视觉感受的直接体验,或苍劲雄厚,或俊秀柔美,变化多姿的形态也为设计者创造富有特色的绿化空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据统计,植物的树形大体可分为25个基本树形,不同树形特征带给人的感受也各不相同,尖塔状或圆锥形带给人庄严肃杀的感受,球形或圆柱形具有雄伟浑厚的效果,而一些垂枝类型,常形成优雅柔美的氛围[3]。
  (2)色彩美:植物的色彩美更多的用于渲染氛围和体现园林季相特征,植物的色彩主要通过叶和花来展示。绿色系是植物叶色的主色调,红黄色系大多赋予了变色叶树种,如银杏叶色在秋季时会从绿色变为金黄色,针对变色叶树种的植物配置,要着重考虑季相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效果;植物花朵的色系变化则更加丰富,既可清新淡雅,亦可五彩缤纷。同时,植物的色彩也间接影响着环境的氛围,黯淡的色彩会带来沉重肃穆的气氛,鲜艳的色彩则带来轻快欢乐的气氛,只有掌握了植物的花期与色系,才能创造精彩纷呈的景观效果。
  (3)质感美:质感是植物材料可视或可触的表面性质,对景观空间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粗质型植物明暗变化显著,产生前进感,常用粗质型植物作为景观视觉焦点;而细质型植物比较柔和,明暗变化微弱,细腻的质感产生后退感,园林中通过大面积种植细质型的植物这一手法来加大空间进深感,也可作背景材料,显示出整齐规则的气氛[4]。植物质感对景观的多样性和空间感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正确把握植物的自然质感并运用到设计当中。
  3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3.1城市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
  (1)市政广场一般布置在城市主轴线上面,中心常设置雕塑和建筑物,广场面积较大,视线通透,可达性好。市政广场以硬质铺装为主,在节假日经常使用临时性的大型花坛组合来表现节日氛围,依据广场的轴线布局形成规则式种植模式,如中轴对称,用来突出标志性建筑,加强庄重的气势。
  (2)纪念性广场以城市历史文化遗址和建筑为主体,在广场上设置大体量的雕塑供人瞻仰,禁止车辆通行,保证幽静的环境。纪念性广场在植物景观设计上应以渲染纪念性气氛为主,植物种类不宜繁多,多以重复序列种植特定植物。在平面构图上多采用规则式的种植形式,布置规整的草坪或花坛;立面上多采用尖塔形和锥形植物,少用甚至不用垂枝形等自然风格树形。树种的选择上多为常绿树种,常用松柏类树种,象征永垂不朽,万古长青。
  湖北林业科技第48卷第1期夏蕊,等: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策略浅析(3)公共活动广场主要供居民文化休息活动和集会,使用人群众多,交通方便。公共活动广场的空间类型丰富,植物配置灵活多样,合理利用植物划分和组织空间,给不同的人群提供适宜的活动场所,降低之间的干扰[5]。常用开花植物组成盛花花坛或者花镜,渲染热闹的氛围,在广场遮阴问题上,丰富乔木层次,形成顶面覆盖空间,营造凉爽舒适的宜人环境。
  (4)商业广场没有固定的形态空间和规划模式,其主要功能是为市民提供一个购物休闲的商业环境,植物设计者要合理地运用植物造景来缓解和消除热岛效应,为居民营造一个绿树成荫的广场环境。种植遮阴树,选择易培养、较耐阴的体现四季变化的观花、观叶植物,将植物种植与坐凳等休闲设施结合,合理利用植物进行空间的划分,软化城市建筑单调生硬的直线条,并遮掩景色较差的地方,使其与整体环境融合。
  3.2城市道路的植物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构成骨架,其植物景观不但创造了优美的城市道路环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气候环境,因此,道路植物景观的设计工作亦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
  (1)安全性原则:道路植物造景首先要遵循安全原则,要严格遵守行车净空要求、视线要求和防眩要求。植物的种植高度要在规定以内,如分车绿带的植物种植高度在0.75 m以下,并且植物的枝叶等都不能阻碍车辆运行,以达到行车净空的要求;在设计道路岔口的植物配置时,要注意留出足够的透视线,可以种植提示性植物;为了防眩而在中央分车带上种植绿篱时,高度应高于司机眼睛和车灯高度的平均值,约为1.5~2 m,灌木球种植株距则不能超过冠幅的5倍[6]。
  (2)行道树的选择与应用原则:道路两边和分车带中的行道树大多采用规则式种植,在基调树种的基础上点缀一些观花或有不同叶色的行道树,来提高行道树的多样性和观赏性。因为城市道路环境较差,在树种选择上要选择耐干旱、深根系、抗污染、耐粗放管理的树种,一般选择当地优胜劣汰保留下来的乡土树种,更符合生态性。   3.3濱水空间的植物景观设计
  滨水空间是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上大多为生态交错的带状景观,强调绿地的开敞性与生态性。滨水植物景观是指在水岸线一定范围内以艺术构图原理为指导,所有植物按照一定结构组成的自然综合体[7]。
  (1)平面构成形式:滨水空间的植物景观设计在平面构成上一般先做空间排列布局,划分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以及封闭空间,通过疏密不同的林带构建滨水绿化骨架,设置密林群落、疏林草地、缓坡草坪等,形成疏密、明暗对比。同时依靠林缘线的设计来丰富空间的开合变化、大小以及景深等,注意林缘线应为饱满自由的曲线,不宜与水岸线齐平,这样可以增加滨水空间与景观的动态变化,增加层次感。
  (2)立面构成形式:林冠线是由乔木树群的树冠高低起伏构成的立体轮廓线,在配置上要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形式来丰富立面层次感,在布局上应将大乔木层置于中央,亚乔木层分布于周边,灌木层在外围合,使林冠线富于变化而又有韵律。除了利用高低不同的植物群落,选择不同冠形的树种也是丰富林冠线常用手法,比如利用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的对比,丰富立面景观。
  (3)植物的选择:水边绿化树种需要一定的耐水湿能力,宜选择分支自然、枝条柔软的树种,如垂柳、三角枫等。驳岸绿化一般选择栽植耐水湿的花草植物,再配以山石小景,增强趣味性;在紧靠水岸线边缘的地方应适当种植水生植物,可采用单一种类配置,如曲院风荷,也可选用几种水生植物混合搭配,但栽植不宜过密,体现滨水特色即可。此外,各种色叶树种的运用可以大大丰富水边色彩,形成多变的季相水景,冬季则可摆设耐寒的小菊以弥补季相不足。
  4结语
  植物景观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绿化的主体,不仅创造了视觉艺术,也为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设计者应深入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特性,结合植物自身特性和生态学原理等,充分合理配置植物,提出一套系统完善的设计模式,从而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植物造景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3.
  [2]陈月华,王晓红.植物景观设计[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
  [3]刁克.谈植物景观的布局[J].中国园林,2001(1):51.
  [4]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5.
  [5]周燕.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47-50.
  [6]臧德奎.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194-197.
  [7]方爱蓉.城市滨水风光带植物设计的探讨—以衡阳湘江滨水风光带植物设计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7(11):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