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可持续发展观对农林经济发展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农林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以及国家和谐稳定的保障。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农林行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农林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发展速度较慢、经济收益较低以及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所以,如何提升农林复合经营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产品多样性,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是有关部门以及相关工作者应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本文简要分析目前农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异议,简单阐述可持续发展观推动农林经济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农林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05-27-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愈发重视农林经济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和扶持政策,推动了我国农林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不仅提升了农户的经济收益,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也在自然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农林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发展手段单一
  我国是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不仅担负着我国粮食供给的责任,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巨大影响。林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林业用地在我国国土面积中占据着较大比重,因此林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模式较为落后,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体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对林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且农林复合经济模式也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使得大片林地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被闲置浪费。特别是在一些荒漠和沙漠地区,林业经济发展效率低下[1],不仅降低了当地防风治沙的工作效率,也影响了当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 发展意识薄弱
  作为农林产业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农民的素质能力和发展观念对农林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而目前农户群体普遍文化素质较低,使得农户的先进技术工艺水平和学习能力较差,并缺乏土地高效利用理念,导致农户的发展意识较为薄弱,没有认识到发展林业经济的重要性,更没有理解林业经济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比如,合理规划并建设防风林,不仅可以减少风沙对农田的影响,也有助于净化周围环境,提升地下水资源蓄养量[2]。可见,由于农户的农林经济发展意识较为薄弱,不仅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发展,也限制了农林复合经济的发展。
  1.3 同向性发展模式难以实现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地域在气候条件、地形条件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使得各地域的自然植被生长情况各有不同。而农林经济发展对林业资源有着一定要求,且不同的气候条件其农林复合经济所需的技术工艺有所不同,导致农林经济很难实现同向性发展模式,同时不同区域的农林经济发展水平和成效也各有高低。
  2 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异议
  随着我国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农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也开始进入转型时期。可持续发展观提倡利用科学技术推动农林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提高当地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还注重林业可再生能力和生产能力的保持,在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和植被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进行农林复合发展,并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和合理的农林配置实现农、林的平衡发展,从而提高农户的经济收益,并确保满足日后的农林产业发展需求。
  3 可持续发展观推动农林經济发展的措施
  3.1 加强农林产业调整
  3.1.1 农林产业调整原则。农林产业的调整原则主要包括市场导向原则、资源合理配置原则、科学技术原则以及当地特色原则。市场导向原则是指根据市场需求为导向,确保农户的经济收益。即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合理调整农林产业结构,并注重培养市场和发掘潜在需求,从而确保农林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资源合理配置原则是指在农林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根据近期生产目标和长期发展目标为方向,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理念,将农业产业和林业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这一原则是确保农林产业结构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之一。科学技术原则是指农林产业的结构调整工作应根据现有科学技术和工艺开展,而先进的农林产业技术不仅是农林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林产业结构调整的依据。所以,在农林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中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以科学技术为农林经济发展的支撑,是农林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当地特色原则是指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环境情况等因素,从而选择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一两种项目为主要产业和重点开发对象,并通过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专业化生产经营,提升当地农林产业结构优势,从而迅速占领市场,并推动当地农林产业规模的发展[3]。
  3.1.2 农林产业调整对策。农林产业的调整首先要优化作物品种,通过提升产品的质量确保农林产业经济效益。其次,要充分挖掘并依托当地的地域优势,大力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支柱产品,树立优秀的当地品牌形象。农林产业结构体系的调整是一项长期且反复的工作,不仅要考虑当前的生产需要,还要对未来发展和长期效益做好相应规划,明确各时期、各阶段的农林产业结构调整策略。最后,将农林生产、市场化经营以及专业化服务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从而将农林产品的产前、销售和售后连接成完善的农林产业化体系,真正发挥农林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成效。
  3.2 完善地方保护体系
  地方政府对农林产业的大力保护与支持,是推动当地农林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合理规划当地工业和城镇范围,减少建设项目对耕地、林地的占用和影响,并加强对当地自然水源的保护和治理。其次,农林经济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的科学技术支持和引导管理,所以,当地政府应重视并加强对相关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并根据地域实际情况和特点研发出适用于当地且完善的农林技术工艺。地方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林产业的经济支持,一方面加强先进农林技术工艺的宣传、推广、普及工作,深入农村并提高农户的技术工艺水平,改善农户的农林经济观念,还要让农户了解并学习相应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推广经验,从而提升农户的经济收益,改善农户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要给予农户相应的资金支持,如通过当地农村合作社开展农林产业专项资金申请业务,从而推动当地农林经济的发展。最后,当地政府应积极创建新型社会服务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监管制度、产品市场规划,拓宽当地农产品市场的规模和渠道,促进当地农林经济信息化、农林产品优质化发展,为当地农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   3.3 加强产品多元化构造
  农林产品的多元化是农林产业的特点和发展需要,而农林产品的选择需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主要包括林农模式、林菜模式、林药模式、林禽以及畜模式等[4]。林农模式是指在林间耕地进行小麦、花生以及黄豆等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可以利用林中植被庇护农作物,还可以在农作物除草、施肥过程中照顾林间植被,且秸秆等剩余产品还可以用于林地土壤的养护。林菜模式主要是根据林间的光照情况和各种蔬菜对光照的需求特点,选择合理的林间植被和蔬菜进行搭配种植。比如,核桃与黄花菜的搭配或者在林下種植瓜果等,不仅可以提升农林产品产出量,也有助于提高林地植被覆盖面积,从而提升自然环境保护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林药模式是一种较高效的农林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在林间种植一些较为耐阴的中草药,如板蓝根、防风等,不仅可以提高林间土壤的利用效率,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收益,是目前较常用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之一。林禽、畜模式主要是利用林间较为丰富的生态资源开展家禽、家畜的养殖。林禽、畜模式的农林产业结构有着绿色无公害、禽畜肉质好、养殖工艺简单、市场潜力较大等特点[5],不仅可以减少林间病虫害问题,还可以利用禽畜的排泄物提升林间土壤肥力,促进林间植被生长,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农林生态结构。
  3.4 巩固正确发展观
  要想实现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巩固正确的农林产业发展观。当地政府应积极转变农户的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在保护好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推进农林产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当地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当地政府应重视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大力宣传和推广科学种植、养殖技术以及生态保护理念,向农户讲解和传授“多用有机肥料、少用无机肥料”“多利用生态技术手段、少使用农药”等种植和养殖方案,并引导当地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从而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成效,真正实现农业和林业的有效融合,为当地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促进当地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央和政府重视并密切关注的工作。我国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问题,促进农林产业的有效融合,是提升农户经济收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断,也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有效保障。发展农林经济作为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不仅要在有关部门的协调指导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下找准我国农林经济的发展方向,还应根据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研发符合当地需要的农林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为当地的农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依.论可持续发展观对农林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贸实践,2018(1):150.
  [2]徐秀景.新时期我国农林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出路[J].农家参谋,2018(12):8.
  [3]彭斌.集体林改背景下的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
  [4]潘晓龙.武威市凉州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5.
  [5]林童.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视角的福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