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言文字挖掘人文情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蕴涵人文的学科,承载着传播、弘扬母语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语言的习得绝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过程,而是一种生命创造行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着意引导学生于语言习得过程中确立主体意识,锻炼独立人格,陶冶良好性情。这就要求我们在常规的听读训练中进行革新,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前提下,畅所欲言,言情说理,互相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语言学习的收获将是驾驭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质两方面的,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应是在润物细无声般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渐悟——内化——外化。
一、积极强化学生的“自我有效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自我有效感”就是学生作为一名发现者、探索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自信心的具体表现。“自我有效感”与学习成绩显著相关,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变量。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让学生拥有“自我有效感”。
1.要对学生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齐读课文,如:想一想我爱三峡是什么意思呀?学生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意思是非常喜欢,那应该怎么读呀?再来读一读,此时学生的读法有三种:我爱三峡、我爱三峡、我爱三峡。对这三种读法我都给予了肯定,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体验。
2、给学生创造积极平等的氛围
瞿塘峡两旁山石姿态多,这些山石都有哪些姿态?应怎样读?然后评读。西陵峡的风光更是别具一格,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给我们读一读。读书形式自己小组决定,其他小组给予建议。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也应鼓励每个学生认真思考,听听别人的意见。
3、多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长处,尽可能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巫峡幽深秀丽,朝云暮雨,变幻莫测,使人留恋,安排朗读好的同学来配乐朗读;三峡的景色真是太迷人了,这么喜欢三峡的美景,把你喜欢的句子背给同学听一听;安排记忆力好的同学背一背等,使他们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时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
1、让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
在引导学生理解三峡的“幽深”时播放有关三峡的风景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三峡的瑰丽景象和幽深、神秘的意境。学生看着高山之间狭窄的河道和峡谷两旁刀削斧砍一般的巨石,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暗淡、幽静而深远。听着那舒缓的音乐,深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会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生动与形象,学的趣味盎然。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快乐
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爱好来分组学习,边读书边思考问题,还可以借助你手中的字典和课外资料帮助你们来学习。学生们通过交流,从不同的学生那里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又通过查找资料,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1、运用表象培养学生语言的形象性
比如“幽深”一词较难以理解,先借助身边的工具书理解字面的意思,再读一读课文从哪儿能够感受到幽深的境界,使抽象、乏味的词义变成了丰富、现实的文字,再借助肢体语言,把两手渐渐合拢,看一看有什么感受。这一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课文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形象。
2、培养想象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瞿塘峡两旁山石林立,有的高大雄伟好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妩媚秀丽宛如飘飘欲飞的嫦娥;有的山势险峻,使人不禁心惊胆战。还会有怎样姿态的山石哪?你也来模仿书上的句式说一种或几种,好吗?运用这种形式鼓励学生依托课文大胆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学习表达。但在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让学生把各自的思考过程说清楚,不能只注意听其说的意见是否新颖、独特;二是要把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三是要与潜心阅读文本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心智活动的开展与阅读的过程保持一致。
叶圣陶先生认为,尤应重视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的领悟、体验乃至于顿悟、灵感等非逻辑的认知。所以不能让学生孤立地去训练,应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与体味情感,培养品质、发展个性相结合。我认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发展。相信每個学生都有一颗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问题,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
(作者单位:兰州市西固区临洮街第一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24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