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树立三种意识,提升课程学习效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校的核心文化是课程,在课程改革和学习时,容易生搬硬套,导致水土不服,只有树立课程意识、教育意识、生本意识等三种意识,以课程理念谋划、指导、开展、推动课程改革研究建设工作,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嫁接而不是照搬外地的课程经验与做法,就会大大提升课程改革效率和学习借鉴效益。【关键词】课程嫁接;课程意识;教育意识;生本意识【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54-01当今中国,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世纪之初三大教育实验改革新课程改革各领风骚,新课程改革以课程为起点,新基础教育以课堂为起点,新教育实验以教师为起点。这些改革各具特色,又具有相通之处,后起教改者不知该师从哪一家为好,选一家吧,又恐把别家的优点错失掉了;都学吧,又怕画虎不成反类犬,弄成四不相;还有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邯郸学步,把自己原先的优势也“学”掉了,造成水土不服,举步维艰,最终倒退回去。这都是学习观念错位、学习方法不对。正确的是树立三种意识,巧妙嫁接和整合,提升学习效益。下面以已经开展生本教育的学校、再学习借鉴新教育改革理念模式为例,进行阐释。一、牢固树立课程意识。要以课程理念谋划、指导、开展、推动学校工作学校的核心文化是课程。国家课程是课程,地方课程是课程,校园的一切都是课程,也都可以是课程。美学大师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校教育是系统工程,也是一篇大文章,地方特色、学校资源,只要善于挖掘、开发,都可以变成生龙活虎的有益于学生成长的课程。以往只知道抱着部颁教材和教参打滚,而忽视身边的可亲可信的乡土资源。这些资源是死的,关键是要以课程的理念来开发,才具有良好的作用。比如德育活动的升降国旗,每周都进行,以往是老师大包大揽,以训话为主,效果差,现在改为学生打理,由学生设计、主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设计形式,学生可理解、可接受,效果自然好上几倍。又比如校本社团,都是根据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兴趣,利用现有的资源,考虑了教师承受度和学生的接受度,只要谋划得当,开展自然风风火火,结出硕果指日可待。新教育的“十大行动”(聆听窗外声音、师生共写随笔、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其实就是十门鲜活的校本课程。这和生本教育中的生本课堂、校本课程、学生社团、海量阅读等异曲同工,值得借鉴,可有机融合。二、牢固树立教育意识。坚持才能出效果,系统教育才有大效益,做深做透才能出品牌、成特色新教育的“每月一事”是以12个习惯为经,以知识技能为纬,进行科学的编织,是对生活一串串足迹的综合梳理,对生命一段段旅程的整体观照,更是对人格的一次次用心建构,对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一天天真诚践行。凭心而论,像“每月一事”之类的德育活动,一般学校也搞过,但是大都缺乏坚持,往往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要么缺乏研究,德育教育没有形成科学连贯的体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碰到困难就退缩、打回原形。教育不是工业,可以大批量的快速制造;教育是农业,播种之后,施肥浇水,然后需要静待花开。抱着功利速成的心态只希望短平快的项目出成绩,而无法静下心来研究等待,慢熬细调。同时以往的德育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一人一支号,各吹各的调,重复训练,没有形成合力和系统。比如习惯养成,不同年级、不同学段、不同月份、不同学科、不同部门,担负的德育任务不同,教育的契机也不同,如果科学规划,整体设计,有条不紊的进行,内容全覆盖,重点逐步突破,教育螺旋上升,效果自然较好。又比如海量阅读,不同年龄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心理是不一样的,该如何确定书目,如何展示阅读成果,如何评价表彰,细细研究,都有大学问。不然像经典诵读,一年级是读几首古诗,到了九年级,还是那几首古诗,这是多大的浪费,也难怪学生不喜欢了。三、牢固树立生本意识。一定要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一切为了学生,要接地气过去的课堂,教师讲的“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可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过去的德育教育,教师苦口婆心,可学生依然不领情。何也?因为那是从教师的角度考虑的、设计的,不接地气,学生不感兴趣,无法理解认同。有这样一个故事:兔子去钓鱼,第一天啥都没钓着,第二天也毫无收获,第三天兔子正要走的时候,一条鱼突然跳出来叫道:“你明天再用胡蘿卜钓鱼,我拍死你!”,兔子用胡萝卜去钓鱼,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鱼也喜欢吃;兔子不是从鱼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想钓鱼,只有抛下鱼爱吃的饵料,鱼才会上钩。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感觉到的东西我们未必能够理解,而深刻理解了的东西我们一定能清楚的感受到”,要想你的课堂学生感兴趣,能吸引学生,让他们全身心的参与,积极主动学习,学过之后印象深刻、掌握牢固,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呢?总的说来,就是要贯彻生本教育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真正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了方便学生的学而设计教,始终把学生摆在学习的中心位置,课堂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开展,包括前置性作业的布置、情境的创设、小组的展示质疑、教师的点评激励、多媒体技术的整合运用、教师自身优势的发挥等等。德育活动也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寓教于乐,这样学生才愿意参与,参与了才有体验,体验之后才会认同,认同了才会内化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指导今后的行动。参考文献[1]侯远长.树立“三种意识”构建和谐社会[J].学习论坛,2005,21(9):17-21.[2]薛云伶.树立三个意识争办一流教育[J].现代农村科技,2011(22):62-63.作者简介:王作志,男,本科,湖北远安人,远安县河口乡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刘正炜,男,专科,湖北远安人,远安县河口乡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物理。邹建国,男,本科,湖北远安人,远安县河口乡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