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理念与目标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数学教学不再单一地注重培养学生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与思考方式。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策略;思维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92-01
数学是小学的基础性科目,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抽象能力的重要途径。有一位数学家就曾指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反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习惯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当今国家创新型人才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之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就更加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黄金时期,而数学又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最佳平台。因此,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策略,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上来,这样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对数学知识的感知。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维能力较弱,他们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数学知识的基本特点就是抽象,逻辑性较强,包含了一些复杂、难懂的数学符号,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有效地转化这些数学知识,而是直接全盘托出,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不能很好的理解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有效地把握学生的思维特征,没有能架起学生与数学思维之间的桥梁。
2.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的差异。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思维习惯出发。数学作为一种细密的逻辑系统,数学知识具有复杂性和跳跃性的排列结构,如有一些章节知识的安排就看似十分凌乱,教师如果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那么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教师的教学方法机械单调。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拥有绝对的主导权,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一个“听众”和“看客”的角色,教师往往采取“以讲代学”的方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受到抑制和束缚,几乎没有了培育的土壤,让学生的思维逐渐演化成了一片沙漠,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策略
1.借助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维习惯。
观察是思维能力的直觉,从某种程度上讲,观察力与思维力是别无二致的。那么,什么是观察力呢?观察就是全面、深入地观察事物的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包括对各种物体、形象和图形的观察,以及对逻辑推理过程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借助直观教育,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初步地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我给学生准备了生活当中的一些物品,书本、箱子、扑克牌等,还给学生准备了一些长方形和正方体的模型。首先,我先让学生对一些物品进行观察,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并让学生描绘自己所看到的东西。此外,为了验证“从一个位置只能看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面”的这一定理,我让学生结成小组进行观察正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通过观察,学生很好地形成了空间思维能力。在观察过程当中,教师也要注意用问题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观察中保持思考。
2.渗透數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思维习惯。
发散性思维是数学学习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模型以及进行知识迁移等。发散性思维是指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条件,沿着不同方向进行思考,产生相关设想,获得见解的一种抽象思维。发散思维不仅能够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呢?通过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进行有效地思考,举一反三,有效克服思维的狭隘性。
例如,学习“百分数”这部分知识时,在给学生讲解了百分数的基本概念之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10%,转化成分数和小数又怎么表示呢?这个数在生活中一般会在哪些方面用到呢?”在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开始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10%用小数来表示就是0.1,用分数表示就是1/10,还有的学生说10%在生活中可以用来表示增长率、存活率、利润比、获奖率等等。此外,我还让学生用百分数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思想,形成发散性的思维习惯。
3.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十分强调归纳、推理、证明。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是截然不同的,它是指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但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并不是对立的,形象思维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基础,二者可以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比较差,因此需要教师的长期培养。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演示数学实验,来让学生看到数学推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
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课时,“圆锥的体积推算”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一概念。利用传统的讲授法和直观操作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我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给学生演示了圆锥体积的推算公式,可以直观地得到“圆锥体积是同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定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价值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将思维习惯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落实,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一个能思考、会思考的人。
参考文献
[1]周淑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刘艳梅.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05):61-62.
作者简介:韩庆斌(1973.12.14-),男,河北省玉田县,玉田县亮甲店镇韩河东中心小学,一级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多接触生活中的数学,并结合实际把所学知识如何应用于生活之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