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至关重要。这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结果,也是增强数学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本文浅析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相关措施,为广大教育者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0-0218-01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习方法。而反思是对自己所作所为或人生经历的总结,对自己的思维结果进行再次检验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有利于实现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使其全面发展。
  1 创设“问题情境”,形成反思意识
  数学的逻辑性较强,对于尚未完全形成思维的小学生而言,难以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创设与真实情况不符的情境,诱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学生提出疑惑并自己进行探究解答,活跃了其思维,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形成反思意识。如在学习二年级的《100以内的乘法和除法》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学生代表一或者是其他数字,组别和组内人员的增减就是算术的结果。如计算8×5时,若全班总共有43名学生,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八组,每组有五名学生,有些小组必然会是六人。这时候,学生就会发现,小组人数不对劲,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质疑、反思事情结果。又如在学习“圆”这一章时,教师引导学生一方面动手操作,另一方面同时提出相关问题: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呢;它与直线之间如何建立联系;生活中的圆“摩天轮”可以靠尺子测量周长吗?若不能,又该如何计算其周长;扇形是圆的一部分,它的面积可以用计算圆的面积进行计算吗?学生自行对问题进行探究,回顾已学的知识,以旧带新,得出新结论。
  2 进行有效练习,锻炼反思能力
  一个新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对数学学习的反思,实质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将所学知识融入做习题过程中。对于如何能更快、更准确地解题,学生需要做适量的习题,通过有效训练寻找解题“感觉”。然而,学生并不是采取“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而是要有针对性进行训练。如在学习乘法运算定律时,教师可以导入这么一道计算题2×125×8×195×25×4,学生一般会按照顺序进行笔算,这样既费时又容易出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简便运算,用结合律来解答题目,计算情况如下:2×(125×8)×195×(25×4)。学生需要反思怎样计算才较简单,要懂得观察算式,记住一些平时常用的等式,尽量把整十、整百的先整合在一起后再计算。再如应用题“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五小时后相遇。甲车的速度是55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是45千米/小时,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这是一道一题多解的题目,一种思路是先求两辆汽车各行了多少千米,再求两辆汽车行驶路程的和;另一种思路是先求两辆汽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再乘以相遇时间即可。教师要让学生弄清楚题目给出了什么条件,哪些是可改变条件,哪些是不可改的条件。
  3 抓住“错误资源”,培养反思习惯
  每次教完新知识,小学生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会经常看到学生的错误,如学生题意理解错了、应用题单位没写、筆算竖式出错、抄错数据等。然而,凡事有利有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正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材料来源。如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道判断题:整数就是自然数和零。大多数小学生刚看这题目难免心想:这题目太容易了,异口同声说是正确的。教师在听到学生答案后,可以不急着给正确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的定义,接着学生讨论判断题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书中的定义是:像…-2,-1,0,1,2…这样的数是整数。显然,题目把整数的概念外延缩小了。这道题是错误的。数学课本里有这么一句话“自然数和零都是整数”,但这不是给整数下定义,只是指出自然数和零属于整数的范围。又如学校运来一堆5吨的沙子。修路用去,砌墙用去吨,剩下的沙子是多少吨?学生刚开始接触这道题时,很容易将看成吨,多看出一个“吨”字,所以答题时候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的答案不符。这时候,教师要先请学生多看几遍题目,学生反思下他们究竟在哪一步骤做错了,然后计算出准确的答案。
  反思,是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亦是培养思维的理想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反思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其反思习惯,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971.htm